■ 李俊程

淺秋清晨,天空晴朗,白云簇簇。站在開往特呈島村的輪渡上展望湛江海灣,眼前滿是忙碌穿梭的船只。碧波蕩漾的海面,海鳥低飛,海風輕吹,破浪前行的輪渡,激起浪花朵朵。
如同大海波濤一樣,我心潮澎湃,波瀾起伏,激動而又興奮。二十多年前,我作為扶貧領導小組成員之一,曾無數次登上過這個鑲嵌在湛江海灣南面的寶島,與廣大村干部、群眾一起為脫貧攻堅奮斗。流逝的歲月仍歷歷在目。
湛江市霞山區特呈島村是一個抗日革命老區村,有著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和旅游資源,因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被開發利用。以前,這里土地貧瘠,水源奇缺,農作物生長難,島民靠近海捕撈謀生。飲用的是不達標的地表淺水井水,行走的是牛車轍輾過的泥路。島民花費平生積蓄搭建起來的淺水養殖魚排蔚為壯觀,曾有“海上漁村”之美譽,卻因養殖出來的魚找不到銷售渠道,而愁壞腸肚。
2003年4月10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登島視察,親切看望海島群眾,對解決島上行路難、賣魚難、避風難、飲水難“四難”問題作了重要指示,殷切囑托早日把特呈島建設成為“文明生態旅游新海島”。
在上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社會各屆人士大力支持下,村民同心協力,發奮建設家園,取得可喜成績,全島7條自然村全部貫通了硬底化水泥路,村經濟聯社與深圳、廣州等地多家企業簽訂了售魚合同,修挖了可容納600多艘漁船停泊的避風港,建設了可供3萬人飲用的自來水廠,徹底告別了“四難”,村民們喜上眉梢,臉上寫滿幸福。
“嗚……”長長的輪渡鳴笛打斷了我的回憶。美麗的特呈島已近在咫尺。昔日碼頭道路兩旁低矮的房屋,亂搭亂建的棚架,隨地擺賣的魚攤,臟亂差的環境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統一著裝的商店,統一裝潢的藍底白字招牌,統一在農貿市場里銷售的魚攤,井然有序,令人賞心悅目。昔日飽受日曬雨淋候船的游客,如今可悠然自得地坐在新建的候船驛站享受空調了。熙熙攘攘的八方游客,正忙碌著購買土特產,好不熱鬧。用金色油漆寫成的“特呈島"牌坊橫亙在碼頭道路上方,氣勢宏偉,靜靜地見證著漁村的歷史變遷。
特呈島村黨總支書記陳華榮熱情地接待了我們,見到我們如此驚嘆不已,便如數家珍地介紹了特呈島大搞鄉村振興帶來的新變化。
二十多年來,特呈島一直沒有停止過旅游產業開發利用建設,島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取得不少成就。
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后,特呈島建設更是掀開了嶄新一頁。






在產業振興方面,靠海念海經,以浩瀚大海為致富之本,大力發展深海網箱養殖和近海捕撈。目前,全島共有深海養殖戶20戶、養殖公司1家、養殖基地12個。全島深水網箱共有475個,年總產量1547萬斤,年總產值1.8687億元。
立足大文旅開發目標,極力發展旅游產業,建成了環島綠道、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公廁、紅色驛站和電動汽車充電樁,打造湛江市“一灣兩岸"精品紅色旅游線路。近三年來,特呈島共計接待游客158.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1.13多億元。
僅2023年五一黃金周,特呈島5天接待游客3.86萬人,旅游綜合收入1342.6萬元。
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了農家樂、民宿等“旅游+”新業態興起。目前全島已建起民宿16家、飯店11家。推出了“一村一品”農業項目,帶動了海產品、海沙番薯、花生、甜薯、木薯、紅樹林果子等特色產品的銷售,全村從事旅游業人數約八百多人。據了解,去年坡尾村魚干銷售年收入近20萬元。
在生態振興方面,用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保護原生態環境,對紅樹林升級保護,對熱帶灌叢改造利用,對海灘涂清障去污,對村道小巷、水溝等進行整治美化。用小菜園、小果園、小公園、小花壇綠化全島。培育近百畝油菜花、格桑花、向日葵等花海樂園。綠色生態效應進一步顯現,成為了獨具海島風情遠近聞名的原生態旅游勝地。
在文化振興方面,以特呈島革命斗爭史為中心,投資了1782萬元興建了太邱學校廣場,紅色教育基地、紅色驛站、黨建主題小公園,深入挖掘了冼夫人文化、官鹽文化、漁耕文化、明代大學士解縉登島題詩等資源。
在人才振興方面,已成功培養了22個從事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的鄉村工匠生產應用專業人才。涌現了如謝蘭玉、陳明祥、陳衛東等一批致富能人,直接帶動140多戶參與合作社深海網箱養殖,300多人足不出島就能就近就業,進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在組織振興方面,推行“黨建+鄉村振興”積分制管理模式,實行黨員代表“1+N”戶工作責任制,全村黨員干部代表146人掛鉤聯系1243戶群眾,推動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同頻共振,形成支部領路,黨員帶頭,村民踐行的鄉村振興新局面。
特呈島榮獲各類先進數不勝數: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廣東省紅色旅游示范基地,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省、市、區先進黨組織……



離開特呈島村辦公室,我們走進了久負經盛名的特呈島生態旅游度假村。只見滿園是綠,亞熱帶灌叢與古樹縱橫交錯。雷州半島傳統的原生態茅草別墅、嶺南建筑風格的四合院、海灘小木屋客房、溫泉休閑會所、漁島風情餐廳、海岸浪漫酒吧街、海濱浴場等,吸引著游客流連忘返。每年都有不少北京、四川游客在島上住上四五個月。
從特呈生態旅游度假村西門出來,漫步在用綠紅兩種顏色瀝青鋪設的環島觀光綠道上,碧海藍天,椰樹婆娑,農人牧牛,漁民采海,漁船歸來……盡覽濱海風光。
沿著綠道往前走,路邊一間“聚緣角”民宿映入眼簾。老板陳俊君的母親告訴我們,他兒子2012年回鄉創業,打造以“海”為主題的特色民宿、餐飲和出租四輪電瓶觀光車。說話間來了一群外地游客要租兩臺電瓶車環島游,老人家以一百元一個小時出租給他們。看著游客駕車滿意離去,看著老人家掩飾不住高興的臉龐,我由衷地想道:這不就是旅游業興旺所帶來的雙贏效應嗎?
我們繼續往前走,路邊一座精美別致的“紅色驛站”格外引人注目。我們好奇地走進去探個究竟。只見兩個年青人迎了上來,問我們需要什么幫助。經了解,他們是特呈島青年志愿者,是自發無償來這里為游客提供免費開水、免費充電、免費借用雨傘、免費提供輪椅和提供便民服務用品等服務的。我頓時被這項人性化服務感動,連忙伸出拇指點贊。
告別了“紅色驛站”年輕人,我們繼續參觀,太邱學校紅色廣場展現眼前。在陳氏宗祠(即太邱學校)里的紅色歷史展館,以時間為主軸,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紅色記憶》《解放海南島渡海功臣》《新中國成立后黨的主要活動》等5個版塊串起特呈島人民百年不屈革命奮斗史。
自紅色歷史展館開放參觀后,許多黨組織、游客紛紛前來學習英雄偉績,探訪紅色足跡,傳承紅色革命精神。
冼夫人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巾幗英雄。南北朝時,帶兵上島驅逐海寇,讓特呈島人民安居樂業。特呈島人民為紀念冼夫人恩德,在七條自然村中建立起七座冼夫人廟宇,供后人祭祀。
敬拜過冼夫人廟宇后,再往前走一段路,在綠道的左邊,我們又有驚喜發現,一排6條現代化電動汽車充電樁躍然入目。這個在城里都難以尋覓的充電設施,居然出現在這里,我們不得不佩服特呈島開拓者們的超前意識。
沿著綠道往東走,不一會兒就進入了有著500多畝數百年樹齡“中國最古老盆景式”的天然紅樹林群落。海水退潮后,石縫間滿是肥美螃蟹、鮮活生蠔……得益了漁民。在烽火連天的革命戰爭年代,此乃天然屏障,遇到日軍上島搜查時,就用漁船將傷病員送到紅樹林隱藏,與敵人巧周旋,正所謂“北有蘆葦蕩,南有紅樹林,一灣紅樹林立奇功!殲敵滅寇,開懷納民”。
我們還隨機采訪了幾位村民。陳永明世代以近海捕魚為生,年入近20萬元。我們問他為何不在霞山城區買房,他說:“我們不是沒有錢,而是城區沒有一個地方比得上我村。這里風光秀麗,空氣清新,海風習習,夜晚枕著濤聲入眠,清晨聞著鳥鳴起床,快活過神仙”。陳姨的二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是市區機關公務員,他們都已在城區買了房建家立室,準備接她去城里享清福,但是陳姨不愿離開寶島,她在碼頭經營一間零食門店,月入幾千元。
是啊,家鄉美麗宜居了,有業可創了,誰還愿離鄉背井?
在即將踏上歸途時,陳華榮書記還言猶未盡。他說,今年四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湛江時深刻指出要建設海上牧場。村黨總支將積極響應,探索建立“海洋牧場+休閑旅游”融合發展模式,為實現特呈島升級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奮斗目標積累新優勢,進一步推動特呈島向海而興、因海而富、依海而美,唱響海洋新牧歌。

特呈島陳氏宗祠

冼夫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