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 硫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 7.7%,居全省第一 郭永樂 攝

水產品產量93.06萬噸,同比增長達11.99% 馬家相 攝
9月20日,江門市慶祝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在恩平市馮如廣場舉辦。蓬江大紅陳皮茯苓湯、江海豬腳姜、新會陳皮、臺山生蠔、開平馬崗鵝、鶴山桑葉酥、恩平大米……在活動現場,江門各縣(市、區)紛紛亮出自己的“看家”“土特產”。
江門市委書記陳明岸表示,江門是廣東省農業大市,是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陳皮、絲苗米、鰻魚等特色農產品暢銷海內外。今年以來,現代化海洋牧場、智慧農機發展迅猛,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加快,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
據介紹,江門被列為現代農業與食品戰略性產業核心城市。近年來,江門市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集群優勢進一步鞏固,集群產值連續三年超千億元,2022年再創新高達到1170.42億元。江門市還成立了全省首個地級市預制菜產業聯盟,構建“一園四區”預制菜產業園,著力打造全球華僑預制菜集散地。
江門市農業高質量發展、農特產品走向全球的背后,是僑鄉豐富的農業資源,但更重要的,是擁有深厚底蘊的工業“食”力支撐。
農業“工業化”是農業現代化的特征、關鍵和核心。展望僑都大地,“接二連三”持續發力,“工業化”農業實踐縱深發展。
航拍鏡頭下,臺山海洋發展集團大力發展的臺山廣海鎮烽火角美麗漁場項目420公頃養殖區十分壯觀,新型環保塑膠大棚把養殖區劃分得井然有序,組成了一個大型“海洋工廠”。今年3月以來,臺山海洋發展集團、臺山港口建設集團、江門海洋集團等國有企業相繼成立,發揮國企打頭陣、挑大梁、做表率的主力軍作用,謀劃布局海洋產業新賽道,推動“海洋科技+海洋經濟+海洋牧場”一體化發展。
鴨群住進“公寓”,紅外線、傳感器等多種先進技術,實時監控鴨群的生長指數和健康情況,實現養鴨全自動化;生產車間內自動化蛋品裂紋檢測設備對鴨蛋進行“全身體檢”,再由工人“指揮”蛋品到不同設備進行精細加工……這是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開平市旭日蛋品有限公司的熱鬧生產場景。
“我們已成功將小小咸鴨蛋賣到全球,成為無數華僑華人情有獨鐘的‘家鄉味’,年出口蛋品位居廣東省及全國前列,年銷售額超3億元。”旭日蛋品總經理姚輝亮說。
2018年,開平市家禽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省級創建名單。旭日蛋品作為實施主體之一,承擔蛋鴨綠色化、智能化、集約化養殖,以及蛋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家禽文化展示中心、智慧型現代農業產業園綜合體等建設任務。

臺山市桂水村

開平“邑美僑鄉·世遺風韻”示范帶

開平赤坎古鎮

新會陳皮產業全鏈條產值達190億元 柯學潛 攝
新會中集漁業科技示范基地總投資逾2000萬元,按照工廠化集約養殖模式打造,一期已建成8個養殖池。“別看這些魚池不起眼,里面可大有乾坤,每個魚池可養魚超1.5萬公斤。”新會中集漁業科技事業部總經理黎澤深說,基地采用了自主研發的“雙循環”水產養殖系統,應用智慧漁場管理平臺,通過電腦控制自動投料、檢測水質和含氧量,大大縮短養殖周期,養殖次數年均可達5—6造,產量更是提高了15倍。
鶴山市宅梧鎮的大山深處,藏著一個現代化生態養殖基地—鶴山市綠湖農莊有限公司,它是廣東省規模最大的養豬基地。這里建成和在建多座五層樓建筑,它們不是工業廠房,而是新型豬舍。“我們公司注重生態環保養殖技術的投入,先后斥資6億元,將舊式鐵皮豬舍改造和新建為面積超過24萬平方米的高層豬舍,并取得7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綠湖農莊總經理黃祖康說。
展望未來,上樓養豬、數字養魚、工廠種菜都不會再是新鮮事,江門市計劃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設施,進一步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以及勞動生產率,增強江門農業效益、素質以及競爭力,推動現代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數字化、綠色化高質量發展。
江門以粵港澳大灣區1/6的土地生產了1/3的糧食、1/4的水產品、1/5的肉類和1/8的蔬菜,是大灣區重要的“菜籃子”“米袋子”和“海鮮鋪子”,是名副其實的“灣區糧倉”。
去年12月,“2022中國區域農業產業品牌影響力指數TOP100”公布,新會陳皮力壓五常大米、長白山人參等知名農業品牌,首次登上榜首,彰顯江門市區域農業產業品牌持續做大做強的強勁勢頭。
2021年以來,江門市著力構建“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鄉村產業體系,出臺三年行動方案加快陳皮、大米、鰻魚、茶葉、馬岡鵝、禽蛋六大特色優勢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六大特色優勢農業產業2022年全鏈條總產值達533.9億元。新會陳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經驗被農業農村部向全國推廣,新會陳皮成為全國農產品的“明星”,2022年全鏈條總產值達190億元;臺山市鰻魚省級產業園讓臺山鰻魚“遨游”國際,活鰻出口量約占全國出口量的80%;國家級廣東絲苗米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筑牢大灣區“米袋子”……
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江門市著力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培育創建“1+13+27”國家、省、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梯隊。推動產業品牌化發展,累計創建“粵字號”農業品牌130個,培育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1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13個。2022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95.20億元,增長7.7%,增速全省第一。
同時,正在熱起來的江門冷鏈物流產業,讓農產品流通損耗大大降低,外銷半徑擴大。目前,全市冷庫總庫容超過100萬立方米,擁有大型冷鏈物流企業超30家。去年,江門成功入選全省第二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規劃再增加冷庫庫容超100萬立方米,提高生鮮農副產品冷鏈存儲水平,全面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質量和規模。
2023年,是江門高水平推進現代化建設、加速蓄力前進的關鍵之年。江門市錨定目標、乘勢而為,充分發揮江門特色資源、比較優勢,加快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全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圍繞“1個中心(建設農業強市)、2條底線(保障糧食安全底線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5個抓手(突出推進強縣帶鎮促村、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健全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體系、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統籌抓好“三農”各項工作任務,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努力為廣東鄉村振興邁入全國第一方陣作出江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