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香醫生

天氣寒冷的日子,當你蜷縮在大衣里瑟瑟發抖時,最氣人的莫過于一扭頭,看到旁邊的人正穿著單衣,神色如常,在那里開開心心——在怕冷的人看來,抗凍,是冬季最強的凡爾賽。
為什么有人能在沒暖氣的冬季早上一個激靈從床上爬起來,穿著單衣單褲出去運動,而有人冬季每次出門上班都要心理建設半小時?
為什么有人冬季還能穿美美的小裙子,一條“光腿神器”就解決問題,而有人恨不得里三層外三層,把自己裹成球?
怕冷的人和抗凍的人究竟有什么區別?是不是像傳說的那樣,瘦子怕冷、胖子抗凍;北方人更怕冷、南方人更抗凍呢?
如果你的身材還不錯,冬天往往會常常聽到:“你這么瘦,得多穿點!”而又胖又怕冷的人就沒這么幸運了。“白長一身肥肉”的嘲諷總是如影隨形,穿少了不管用,穿多了又更顯胖……
人身上的“肥肉”——白色脂肪組織,相當于人體的棉襖,的確能起到保溫作用。生活在北極圈的海豹體脂率可高達50%,厚厚的肥肉可以在冰冷的海水里為它們帶來保護。
但是,先別忙著增肥!一個扎心的真相是:其實胖人可能更怕冷。囤積狀態的白色脂肪細胞自身幾乎不能產生熱量,只有保暖沒有產熱,相當于沒裝暖氣的房間,墻體再厚,用處也不大。而身體壯實、肌肉多的人,可能更抗凍。
人體產熱的能力與基礎代謝水平有關。等量肌肉的代謝率約為脂肪的三倍,人體內肌肉越多,“產熱”也就越多。因此,肌肉多的人往往稍微活動一下就熱起來了。
在人身上所有的肌肉中,還有一類肌肉對抗凍貢獻最大,它就是“慢肌”。
“慢肌”被激活的程度,居然還跟遺傳有關系!“慢肌”天生更為發達的人,一般更擅長需要有氧耐力的運動,如長跑;而“快肌”更發達的人,大多擅長需要爆發力的運動,比如短跑。
從理論上講,要是你的長跑水平遠遠強于短跑,屬于“天生抗凍人”的概率會高一些。不過,目前沒有太多的相關研究。
除了肌肉之外,長輩們常說的“身體虛的人更容易怕冷”,確實有一定道理。
像低血壓、心肺功能水平不足、缺鐵、缺鈣、甲狀腺功能減退這些健康困擾,會使代謝水平降低,令人“產熱難”,也就更容易怕冷。除了解決這些問題之外,還可以多參加有氧運動,練練你的“慢肌”。產熱水平提高了,身體才能更抗凍。
沒暖氣的冬天,北方同學裹著大棉衣,仍然哆哆嗦嗦,而南方同學穿風衣,似乎也沒怎么樣。
無獨有偶,中國氣象局“中國天氣”頻道曾利用冬季室內體感溫度,做了個“全國省會級城市抗凍排行榜”,前十名還真都在南方。很多北方人仿佛被暖氣馴化了,只要到了冬季,就連出門一步都不愿意。要是來到濕冷南方,空調的加溫效率也不高,那就真是“在南方的艷陽里大雪紛飛”。
不過,說北方人不抗凍的,怕是沒見過這種場面:雪還沒化呢,冬泳的濟南人就成群結隊了。從基因的角度,世界上的北方民族天生確實要更抗凍一些。
上面提到的“天生抗凍人”,在肯尼亞人和尼日利亞人中占1%,高加索人(白人)中占18%,而亞洲人中占25%。另外,在西伯利亞居民中,UCP1、ENPP7 和PRKG1 這三個基因也發生了改變,幫助寒帶原住民們消化利用更多脂肪,產生更多熱量,并避免熱量損失。
但是,抗凍能力是可以一定程度上“練”出來的,這與“棕色脂肪”的增加有關。
人的脂肪分兩種:大部分都是白色脂肪,就是俗稱的肥肉,負責保溫和緩沖。不過,還有一種量比較少的脂肪,叫棕色脂肪。棕色脂肪不但不會讓人長胖,還包含大量的線粒體,能高效產生熱量,提升基礎代謝率,幫你變得更加抗凍的同時,消耗人體囤積的白色脂肪,是一種“能幫你減脂的脂肪”。
這么好的棕色脂肪,成年人體內的占比卻不到5%,而且很難主動增加,久坐不動還會使其逐漸減少。
而目前已知,能讓棕色脂肪增加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暴露于寒冷環境中。
有實驗顯示,在19℃的環境中不蓋被子睡覺,睡一個月后,參與者的棕色脂肪體積增加了42%,脂肪代謝活動增加了10% 。
說真的,這不就是很多南方人的冬季日常體感溫度嗎?他們可能真的在沒有暖氣的環境中,把身體的抗寒能力給“練”出來了。
不管南方北方,冬天多出門走走,在不產生傷害的寒冷環境中進行適當暴露,不但能讓你更抗凍,還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減肥。這么好的活動,你不多試試嗎?
Tips:抗凍小技巧
最后,總結一下可能會讓你更不怕冷的小技巧:
1.練肌肉,增強身體的產熱能力。
2.解決低血壓、甲減、缺鐵、缺鈣等健康問題,通過運動提升心肺功能,避免由于虛弱導致的畏寒。
3.冬季適當到冷環境中活動,可能激活棕色脂肪代謝,幫你產熱。
4.終極解決辦法:不要歧視秋褲,怕冷你就多穿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