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飛宇(大慶職業學院)
目前,各高職院校已經根據各自的辦學需求,在校內校外建立了實踐教學實訓基地,這對于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專業職業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在資金不足或者管理者更替等情況下,有些職業院校在完成了實訓基地建設之后卻疏于管理,導致實訓基地利用率不高,甚至是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實訓基地應有的作用。
很多職業院校都建立了“校企合作模式”,但在合作中,卻存在著部分學校或者企業對“校企合作”必要性認識不到位的情況。沒有重視合作內涵,只在形式上進行了合作,沒有從企業對用人需求方面進行了解,培養的技能人才不能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動性不夠,有的企業只注重資助、沒有深度參與;或者是根據學院的需求,僅提供資源素材,與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資源共享、校企共建,有很大的距離。
職業院校中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其開展的實訓項目也不盡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實訓內容其實訓的目的也不盡相同,因此不能使用一套統一的實訓指導書去指導各專業設置的實踐教學活動。要充分調動校內任課教師、實訓教師與企業實踐導師的教學互補特性,發揮各自的教學特長結合專業、行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編寫各類實訓指導書。現在有些高職院校使用的實訓指導書存在著許多亂象:教材中某些內容已經不符合企業崗位的職業技能要求,卻仍然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學生使用的專業實訓教材的適用范圍卻不是高職學生;實訓指導書編寫沒有邀請企業實踐導師參與,存在閉門造車的現象。
實踐教學是教學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保障工作至關重要,就是要在高職院校分管教學工作校長領導下設立實踐教學組織機構,以保障實踐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由分管校長負責、教務處主抓、師資管理辦公室、校企合作管理辦公室、教研室主任、任課教師、實訓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為主要骨干,校外企業、企業實踐導師全面參與的實踐教學組織體系的組建,完善實踐教學運行和管理機制,建立企業和學校“雙主體”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體系。從教學管理、教學改革、教學效果三個方面建立組織保障體系。
從教學管理方面,由教務處完成實踐教學業務流程的設計并組織實施;以校企合作管理辦公室、教研室為單位建立校企合作體系,并完成實踐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業務溝通;由校內任課教師、實訓教師及企業實踐導師組建課程開發小組,負責校內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籌劃、實踐教學指導類文件的制作;由班主任、輔導員完成實踐教學學生管理工作,關注學生思想動態變化,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及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由師資管理辦公室完成實踐導師師資管理,根據高職院校教師任職要求選聘企業實踐導師。
從教學改革方面,以校企合作管理辦公室、教研室為單位,每學期邀約企業、教務處、師資管理辦公室、相關課程教師等人員對實訓指導書進行評審,提出整改要求,發布教學改革任務;以教務處為主體,開展學院級的實踐教學比賽,以組織教師開展實踐教學公開課等形式分享教學改革結果,提升實踐教學方式方法;以師資管理辦公室為主體,組織實踐導師的繼續教育工作,完成指定的學習任務分享學習成果,提升教學水平;組織校內專業教師進入企業,參與企業具體崗位工作,了解企業人才需求、明確崗位工作內容,提升教師實踐業務能力,提升專業教學水平。
從教學效果方面,以教務處為牽頭單位,組建學生實踐能力評審小組,對學生的操作能力進行考評,以學生的考評合格率評價實踐教學效果;以學生管理部門為主體建立貫穿學生三年的學生綜合素養評價體系,從學生的職業品德、職業操守、職業能力、職業發展等幾個方面進行考評;以校企合作管理辦公室、教研室為主體,組織用人單位每年對所聘用的學生及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從崗位責任、崗位技能水平、團結協作、企業效益等幾個方面進行考評。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工作需要有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隊伍,以保證實踐教學工作有序的實施。
加強實踐教學隊伍建設,創新班主任、輔導員培養模式,加強校內任課教師、實訓教師與企業實踐導師的雙師隊伍建設,切實發揮雙導師在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作用。
加強職業教育理念,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以為社會提供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不斷提升全體教師的實踐教學意識,形成濃厚職業實踐教學氛圍。
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從而達到不斷提升專職實踐教學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的目的,通過與校企合作單位進行青年教師定向培養計劃的有效實施,讓青年教師有更多的機會走進企業,深刻體會職業教育的內涵和目標,通過不定期舉辦職業技能交流會、職業技能大賽,邀約青年教師積極參與,通過活動比賽等形式,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專業實踐教學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
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以保障實踐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制度保障則是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重要一環,結合教學內容、實踐教學的特點,做好制度建設。制度建設初期做好頂層設計,從合作模式、開發團隊、應用共享、經費投入等方面建章立制;執行過程中做好監督管理工作,有利于過程管理的有效實施,做好教學效果評價,做學生、家長、社會滿意的教育。
1.學校內部制度建設方面
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實踐教學課程的開發,充分實現實訓基地的有效利用,保障實踐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是開展校內實踐教學活動的關鍵所在。
建立實踐教師管理制度。從教師的選聘、教學過程的監管、教學結果的評價進行全面管理。對從事實踐教學任務教師的知識構成、技能水平、教學組織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主要包括《實踐教師選聘制度》 《實踐教師培訓制度》 《教師下場實踐管理制度》等。
建立實踐教學環節中的學生管理制度。以保障實踐教學順利進行,學生的人身安全得以保障,達到良好的實訓效果。主要包括《學生實訓管理制度》《學生實習實訓安全管理制度》 《學生實訓課程評價制度》等。
實訓基地管理制度。主要用于提升實訓室使用質量和效率,明確實訓基地的具體功能、服務方向、運行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實訓基地管理制度》 《實訓室安全管理制度》 《實訓室使用管理審批制度》、《實訓室建設申報及審批制度》等。
實訓教學管理制度。包括對實訓指導書的制定、實訓教學環節的開展、成績考核與評定、實訓教學檢查等。主要包括《實訓實踐教學管理制度》 《實訓實踐教學評價制度》 《實訓實踐教學賽事審批及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基地評審制度》等。
2.校企合作建設方面
在高職經管類專業實踐過程中,學校和企業既是實踐教學的建設方也是實踐教學成果應用的受益方。在實踐教學資源開發建設過程中主要是校內任課教師、實訓教師與企業實踐導師共同參與,結合企業提出的崗位職業需求和企業員工培訓需求,完成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
各高職院校可根據其校企合作相關規定,再結合本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制定,明確合作目標、職責分工、收益分享等相關合作具體事宜,對實踐課程進行開發建設,以項目合作方式,具有針對性地構建每一門課程的實踐教學指導文件。同時建立《校企合作項目管理辦法》 《項目成果推廣管理辦法》 《經費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相關制度,從課程開發、培訓推廣到項目落地實施等全方位管理制度,鼓勵校內任課教師、實訓教師與企業實踐導師積極參與,在合作共享中完成校企項目的合作。
高職院校要建立實踐教學工作,就要建立物質保障機制,為實踐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物質保障。通過對人、財、物的有效管理,達到對實踐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的目的,同時也保障了實踐教學資金的有效利用。沒有資金和物質保障制度,實踐教學工作就無法有效開展。
首先,從地方角度來講,積極爭取專項資金,在完成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工作的同時,作為社會資源對企業和相關機構進行開發,完成經費投入回收,有利于資源的共享利用,同時也為校內任課教師、實訓教師參與企業實踐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實踐基地建設提供方向的同時,營造了良好的實踐教學氛圍。
其次,在學院的經費預算里設置實踐教學經費專項。主要用于實踐教學的實施、教師的培養、實訓基地的建設、圖書資料的購置、企業實踐教學活動、實踐教學隊伍表彰、學生實踐獎勵等所必需的經費。
再次,引入企業共同參與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設,企業在校企合作基地中完善了實踐教學的環境,給學生帶來真實的職業體驗,減少了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踐的成本;但同時也要滿足引入校企合作基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實現定向人才培養的目的,幫助企業完成科研項目的開發等具體工作任務,讓企業的資金投入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