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畢成 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莊子有云:“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生于天地萬物,在山川江河之間繁衍生息。生態環境是我們的立身之本,自然資源成為文明發展的基礎。
我國的城市建設事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城市化飛快提升的時代,如何衡量天然綠地價值成為值得考慮的新問題。創建文明城市后,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我家附近多了一處沿河公園,給附近居民營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但很少有人想起它曾經是水禽的家園。童年的傍晚,河邊的樹林里總會擁擠著近千只歡騰的鷺鳥,茂盛的水草里藏了無數的魚蝦。盤根錯節的樹林深處誕生過無數雛鳥,綠意里點綴著白色精靈,成為市區里寶貴的世外桃源。
開發商僅考察了一個下午,就草作定論其生態價值不高。他們何曾見到日暮候鳥歸巢的壯觀景象?連根拔起的樹木中散落著潔白的羽毛,公園里西式的設計不會迎來小鳥的誕生。我們有的城市設計過分追求毫無意義的風格和精致的景觀設計,用人工這生硬的裹腳布束縛了自然本來的樣子。
用效益來定義新時代城市的發展一定要尊重自然的選擇。很多大都市中雨水花園已經出現在大街小巷,而我們忽略了擁有更好生態資源的小城鎮。拋棄自然留給我們的禮物,草率地人為改造綠化,錯誤地衡量自然的生態效益是不可取的。“雙碳強國”呼喚綠色,高質量生態建設需要穩定的天然植被。別把美觀與生態劃成對立面,要將環保重任交給自然,解放自然之手,順應客觀規律,才是正確的選擇。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環境保護意識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同心建設美麗中國,踐行“雙碳”誓言,積極建言獻策,為共建生態強國貢獻力量,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