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爽,譚佩玲
(肇慶學院 廣東 肇慶 526061)
舞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表演藝術活動,要求舞者擁有專業的肢體動作和表演技能,還要將抽象化的藝術形象傳遞給觀眾,這一切都離不開較強的專業思維能力。在傳統舞蹈教學中,教師專注于培養學生的動作技能,很少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以至于許多舞蹈專業畢業生缺乏思維能力,只會機械地表演自己熟悉的舞蹈作品,對一些創新性強的作品卻無從下手,因為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在發揮創造性思維方面較為吃力,無法駕馭一些高難度的舞蹈作品,其職業發展也深受影響。鑒于此,本文將著重討論舞蹈教學中的專業思維能力培養途徑,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舞蹈學科素養,使學生掌握表演藝術所需的各種技能,成為未來舞蹈表演藝術事業發展所需要優秀人才。
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舞蹈表演傾向于運用肢體語言傳遞信息與情感。情感是人類思想意識的集中體現,不同的肢體動作體現著舞者的不同情感狀態,這一切都需要培育舞蹈思維能力。對“舞蹈思維能力”而言,它是舞蹈專業學生應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是指舞者通過大腦分析、判斷、推理并對事物進行全面深入認識的能力。思維能力包括質疑能力、分析與綜合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大學是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所有課程都應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舞蹈學科也不例外。舞蹈與思維的關系十分密切,學習肢體語言對促進大腦和心智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注重培養舞蹈思維能力,較強的舞蹈思維能力是舞蹈表演藝術效果提升的重要要素[1]。
大千世界之中,萬事萬物都充滿了生命,無論是高山湖泊,還是花草樹木,均是有生命力的東西,在無形中向人類展示著自己的靈性。同理,舞蹈表演活動的主導者是人,更是充滿了生命的氣息,思維能力越強的舞者,表演的舞蹈效果更具靈性。所以,教師若能在學生的舞蹈基本功訓練中加入專業思維能力的內容,確保學生發自內心地認識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配合好相應的肢體動作,可以讓舞蹈藝術表演活動變得精彩無比、靈性無限。例如:在“孔雀舞”的表演活動中,舞者在個人的思維能力的帶動下,以豐富的想象力演繹孔雀的形態,尤其是優美的身姿可以讓觀眾感受到舞蹈獨特的藝術魅力,增強了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仿佛讓觀眾看到了一只活靈活現的大孔雀開心地奔走在大自然之中。可見,將思維能力納入舞蹈藝術表演教學內容之中,可以讓舞蹈表演更有活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舞蹈靈性。
由于舞蹈是一門藝術學科,其在實踐中的應用也是一種無聲的表達,通過表演人員的肢體活動來傳遞作品內容,讓觀眾從中感受相應的意境。事實上,舞蹈藝術活動的最高境界就是無言的狀態,這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絕美佳境,而要達到這樣的舞蹈表演效果,表演人員不僅要精通舞蹈知識,還要具有較強的專業思維能力,才能更好地體現出舞蹈意境,使其成為舞蹈表演活動高質量開展的助推劑。所以,在舞蹈藝術表演教學活動中,舞蹈教師要至始至終重視學生的專業思維能力培養,讓學生養成主動思考和體會作品內容的習慣,這種習慣會幫助學生可以很好地分析音樂作品,把作品的深入信息內容挖掘出來[2]。如此一來,學生就會慢慢地掌握一種意境抒發的能力,以相應的舞蹈肢體表演做出相應的形態畫面,進而讓觀眾產生無限遐想,再加上表演人員面部的種種表情,幫助學生升華自己舞蹈活動的意境美。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活動,同一作品會因演員的表演技能而呈現不同的表演效果,技能高超的演員會讓舞蹈表演更富有生機。毫無疑問,要將一部舞蹈作品表演得繪聲繪色,演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表演素養,思維能力強的演員自然能做到令人滿意的表演。在大學學習階段,舞蹈專業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表演意識,不斷地將思維能力融入舞蹈藝術表演教學內容的各個環節,學生就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會舞蹈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寓意。久而久之,當學生的專業思維能力上升到更高層次,其表演技巧和表演功底必然會更上一層樓,為其今后的舞蹈表演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因為舞蹈表演不是機械的肢體運動,有時會在舞臺上遇到許多突發情況,需要演員隨機應變,而思維能力強的演員則會輕而易舉地調整舞姿,在原有舞蹈表演的基礎上優化動作,確保舞蹈保持原有的精神內涵,也能讓現場的舞蹈藝術表演更加精彩,增強學生的舞蹈表演魅力。
對于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審美觀念的大學生而言,他們也能意識到舞蹈表演藝術的相關內涵,這表明教師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到培養表演意識的層面上。一旦學生擁有了一定的表演意識,其在舞蹈藝術表演教學活動中的表現也會越來越好,因為他們可以運用自身的表演知識來營造所需的表演氛圍,進而從整體上提升舞蹈表演的效果。事實上,在舞蹈藝術表演教學內容中,教師不斷地融入專業思維能力的元素,幫助學生深刻感悟舞蹈藝術活動的表演細節需求,一些學生會自然地將自身與舞蹈表演的主要人物、主題融為一體,將自身轉化為營造舞蹈氛圍的有效載體。如此一來,當學生能利用個人的獨特思維能力捕捉舞蹈動作和舞蹈創作者的情感時,就能巧妙地將觀眾帶入真實的舞蹈欣賞氛圍中,從而在舞蹈藝術表演的職業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站得越來越高。
作為一種實踐性較強的藝術活動,舞蹈表演需要舞者的靈活應變,無論遇到什么突發情況,都能夠輕松地駕馭舞蹈藝術表演活動,這就要求舞者具備較強的舞臺感。對舞蹈專業學生而言,擁有良好的舞臺感,就能自信在站立在舞臺上,克服內心的種種恐慌,高質量地完成舞蹈表演活動。對舞臺表演專業的大學生而言,其大部分時間都在舞臺上度過,舞臺上的表演水平直接影響其今后的從業水準。只有舞臺感較強的學生,才能更好地習得舞臺表演的綜合素養,其中就包括舞蹈表演意識,它為學生的舞蹈素養提供充足的養分。所以,舞蹈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分層次引導學生參與不同類型的舞蹈作品,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舞蹈實踐訓練中獲得益處,養成良好的舞臺感[3]。如此一來,在扎實的舞臺的帶動下,大學生的舞蹈表演會更有靈氣,專業思維能力也將更上一層樓。
舞蹈藝術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呈現形象美感,將各種各樣的形象美感傳遞給觀眾,確保觀眾能夠從中感覺到生命之美,并在此基礎上燃起生活的熱情。事實上,形象美感也是舞蹈專業學生形成專業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不可或缺,一旦獲得了形象美感的知識儲備,學生就會時刻注重“美”的塑造,讓個人的舞蹈表演都充滿“美”的信息,以“美”吸引觀眾,以“美”增強舞蹈藝術表演效果。例如:大學舞蹈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舞蹈動作培養學生的形象美感,盡可能地以“分解動作”“個人示范”的方式引導學生領會舞蹈美感,深入挖掘舞蹈表演中的肢體動作美。久而久之,學生對舞蹈形象呈現出來的種種美感記憶猶新,既有助于培養自己的舞蹈專業思維能力,還會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舞蹈感知能力,大幅度提升舞蹈藝術表演活動的表現力。
要想具備較強的舞蹈專業思維能力,需要長期的鍛煉和積累,以堅持不懈的意志力參與各種各樣的表演活動,即舞蹈表演習慣至關重要。為此,新時期大學生的舞蹈專業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表演習慣,讓學生在不間斷的舞蹈表演活動中獲得舞蹈藝術活動的樂趣。一方面,在日常的舞蹈表演教學活動中,舞蹈教師要從肢體動作的細節入手,注重“起式”“收式”等的合理組合,同時要引導學生做好“手”“眼”“身”“法”等舞蹈表演要素,這是培養學生舞蹈專業思維能力的動作要求[4]。另一方面,舞蹈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的體態、眼神、腳步、手位等細節表現,以此讓學生發自內心地認識到舞蹈表演的規范性,時刻提醒自己要糾正舞蹈動作,確保每一個舞姿都能符合表演規范,從而養成良好的表演習慣,優化后續的舞蹈專業思維訓練,立志成為思維能力較強的藝術人才。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舞蹈表演教學需要培養大學生的專業思維能力,尤其是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強化學生的基礎訓練功底。因為每一位舞蹈專業學生都要走向舞臺,舞蹈表演能力的形成與無數次的基礎訓練緊密相關,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與舞蹈實踐活動,讓學生自行選擇劇目進行表演,打牢基礎知識,確保每一個肢體動作都能運用自如,不拖泥帶水。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舞蹈專業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強化學生的把桿練習,讓學生大量練習把桿,并且保證質量,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舞姿形態,才能強化個人的舞蹈專業思維能力。學生自己還要經常鍛煉自己的身體柔韌度、靈活性等,逐步提升舞蹈基礎訓練的質量。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藝術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必須提升舞蹈表演專業大學生的思維能力,而這方面的思維能力與學生的樂感、節奏感息息相關。由于舞蹈表演離不開音樂的輔助,所以學生應當豐富自己的樂感知識和節奏感知識,為其日后深入鉆研舞蹈表演事業奠定基礎。在培養學生樂感和節奏感的過程中,教師要保持動作轉換自然,肢體伸彎流暢,如:課前選擇一些節奏感強的作品,使舞蹈表演與音樂相適應,讓學生自己感受其中的樂感,并且判斷音樂與舞蹈表演的節奏感,最后帶領學生進行持續不斷地練習,確保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舞蹈表演活動中感知樂感和節奏感,提升其舞蹈專業思維能力。
藝術需要表演來傳達,表演活動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可以在特定的場合下對其創新,才能使表演活動神形相兼。也就是說,在培養學生舞蹈專業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很有必要培養學生的舞蹈創造力,只有創造力強的學生,才能在舞蹈表演藝術領域迅速成長。大體上講,教師可以從創造力培養入手,在空余時間引導學生參與即興舞蹈創作活動,鼓勵學生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不斷地在現有舞蹈表演訓練中融入新的表演元素,確保舞蹈表演活動更富有創意性。學生通過長期的舞蹈設計和舞蹈創新,從中獲得表演靈感,扎實個人的舞蹈表演功底,并且反復地進行創作練習,最終提升個人的表演創造力,激發自己的創造性思維[5]。
總之,舞蹈專業思維能力是舞蹈藝術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這不僅關系著舞蹈表演的最終效果,而且直接關系著舞者的綜合藝術素養。毫無疑問,大學舞蹈專業教師必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從一點一滴做起,明確學習目標和職業規劃,讓學生在細節表演中感受舞蹈表演所需要的各種要素,只有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素養,才能從內到外地提升學生的舞蹈造詣。在舞蹈專業思維能力的驅動下,學生會自覺演繹好舞蹈藝術,將感染力強、具有靈性及美感的舞蹈展現給觀眾。個人的舞蹈專業思維能力既是表演活動的需要,也是形象氣質塑造的需要,能讓觀眾感受到舞蹈表演藝術的獨特美感和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