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昊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20)
伊金霍洛,漢意為“圣主的院落”,伊金霍洛旗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南部,總面積56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萬。1970年伊金霍洛旗烏蘭牧騎正式成立,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①,常年活躍在基層文藝戰線上的專業基層文藝團體,平均每年赴基層演出100 多場;2022 年5 月,由中共伊金霍洛旗委宣傳部、伊金霍洛旗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編印的《伊金霍洛歌曲集》正式出版。伊金霍洛旗歷史文化悠久、民族底蘊濃厚,在自治區民族地區音樂教育傳承方面具有突出的特色和鮮明的代表性。筆者曾在伊金霍洛旗的納林希里村參與過支教實習,想通過在伊金霍洛旗各小學的音樂授課現狀中發現的問題,為其它地區的小學提供教學借鑒;以及通過發現的問題,剖析解決的策略以便及時、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
2012 年,伊金霍洛旗規劃投資13.9 億元,其中特色學校發展安排資金800 萬元,完成續建中小學14 所,其中小學6 所,在全區率先開展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的“四免一補”政策。從一到六年級,教室內均配備電視機、多媒體設備和電子黑板,教學設備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并且除國家《音樂新課程標準》規定的集體授課時需要的必要設施外,在伊金霍洛旗第一小學和納林希里小學還配備有專門的音樂小專業學習場所。
伊金霍洛旗納林希里小學的藝術活動區域是一整層樓,其中有馬頭琴教室、古箏教室、二胡教室等9 間可供不同種類樂器學習、練習的教室。每間教室都裝有隔音棉,學生在練習和教學時不會受到影響,每種樂器至少有5 件,其中古箏和電鋼琴數量最多,截止2022 年二者分別為24 件和22 件。教室內的樂器都是市面上中等及以上的樂器,完全適用小學生的練習。除電鋼琴教室外,所有藝術活動區域每周一到周六全天免費開放,學生自愿報名學習。這樣的設施條件甚至超過了呼市許多小學的教學條件,對這樣一個不足千人的小學來說完全可以讓每一名學生都參加至少一門藝術活動。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伊金霍洛旗自2009 年啟動了名師戰略,面向全國引進名優教師,并給予8 至10 萬元不等的年薪,提供80 平方米以上住房,家屬享受相應的優厚政策。至今已有6 名音樂專業本科生及2名研究生簽約到伊金霍洛旗小學。除向外引進人才外,伊金霍洛旗也注重激勵和培養本地教師,伊金霍洛旗每年教師培訓經費便近千萬元。在市教育主管部門組織下,旗里3 名優秀音樂教師到美國、日本、加拿大學習,每人培訓費8 萬元。2019 年6 月,市教育主管部門還組織旗里12 名青年音樂老師到中央音樂學院、華東師范大學參觀學習。除此之外,伊金霍洛旗小學還與省內各高校在寒暑假簽訂志愿者幫扶協議,以藝術類專業為主要幫扶對象。例如,伊金霍洛旗第三小學與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育學院簽訂了暑期志愿者幫扶活動;伊金霍洛旗第一小學與內蒙古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舞蹈學院簽訂寒假冬令營幫扶活動。
我區旗縣農村學生潛能特別大,他們的生長環境就是他們的獨特優勢,而教育者要做的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有針對性地幫助農牧地區的學生規劃人生、建立自信心并挖掘他們的潛能。
目前各省、市舉辦的關于藝術人才的比賽項目和培養活動種類繁多,各級政府部門、學校也鼓勵和支持在校一線教師多多參與此類培訓以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實踐能力及理論知識。
例如,國家層面的活動——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項目,2016 年-2022 年間僅在我區開展的培訓項目就有四項,分別由內蒙古藝術學院和內蒙古師范大學舉辦,在自治區內引起熱烈反響并廣受好評。筆者通過調研了解到,參加上述四類藝術基金活動的要求,一般的旗縣音樂教育工作者都能達到,但遺憾的是,報名的學員還是以藝術院團成員為主。
我國著名蒙古族音樂理論家楊玉成教授曾在多次學術論壇和講座中提到“任何一位有造詣的藝人對樂曲的處理,如唱腔、指法、音色等,都會顯現出鮮明的慣性技能和流派風格,我們將此模式化、程式化的技法統稱為‘套路’。”對于一線教師來說,他們完全可以在參加上述培訓后,在校內組織學生進行排練并加入教師自己對這首樂曲的獨到理解,達到“舊瓶裝新酒”的創新效果。
因此,各旗縣、鄉鎮的一線教師深入學習,不僅能提高當地教師的理論高度和表演、創編、指揮等實踐能力,更能提升學生們對蒙古族樂器、旋律的熟悉程度,提高他們對蒙古族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帶著對蒙古族音樂的向往與民族自豪感進入學習狀態。
我區對旗縣地區開展幫扶工作,提供大量人才支持,許多優秀的高校畢業生、青年學者投身到這個音樂教育行業。正如上文所述,在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內蒙古偏遠農牧地區的小學音樂教育環境有了極大改觀,但也隨之暴露出一些新的問題,例如,根據我們的調察,全區支援偏遠農牧地區的音樂教師工作三年以上的教師僅有5%;此外,旗縣學校在購買樂器之后并沒有安排音樂教師處理樂器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調音、保養、簡單維修等基礎問題),導致有些樂器因為一些小問題就無法正常使用。
解決我區縣學校無法長期留住人才這一問題,首先需要政府解決志愿教師的待遇及教師家屬的安置工作問題。例如伊金霍洛旗第三小學在2017 年和2018 年引入兩名東北師范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的高材生,并對他們的家屬進行安置,與他們簽訂了長達五年的聘用合同。
為了盡量減小教育差距為學生帶來的影響,需要每一階段的志愿者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在教案上詳細寫出每次授課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掌握情況以及課后評價。學校也要重視完善每名學生的檔案,這些志愿者教師雖然在更替,但學生上課情況和反饋都被詳細記錄下來,新教師也可以通過這些學生檔案來迅速了解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及學習動態,以及時調整自己原有的教學設計,實現當地學生音樂教育的均衡發展。
中國音樂學院謝嘉幸教授和四川音樂學院的楊曉教授都曾表示“音樂是用口和手的方式表現出來的”②這說明,音樂教育主張通過節奏、旋律、舞蹈來激發學生的身體本能,學生只有將身體與精神完全交給音樂,才能更好地激發全身的神經系統,形成藝術創造力,體悟音樂的魅力,增強學習音樂的主動性。
在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和創意實踐。在“互聯網+”時代下,在線教學模式打破了原有教學過程的時空限制,開辟了教學方式的新路徑,在這種大趨勢下,伊金霍洛旗納林希里小學的音樂教師就借助了學校的多媒體設備,以數字化的視頻微課形式為學生呈現傳統音樂內容,既能將音樂的演唱、演奏方式及舞蹈動作進行立體化呈現,還能體現視頻微課簡潔精煉、內容豐富、形式生動、針對性強等特征,調動學生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加流暢順利,更好地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和教學成果的展現。
伊金霍洛旗小學在進行以班級為單位的大課教學時,充分運用小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以及他們的抽象思維和感知能力,利用教室內的多媒體設備和學校投資建設的DIY 手工教室,讓學生從視覺、聽覺、感覺三方面感受音樂的魅力,這樣學生便會自發地、主動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之中,探索故事情節及音樂中主人公的表情和語言,體會其內在的心理感情變化。
例如,納林希里小學的青年音樂教師蘇振雄,組織學生觀看剛上映不久的影片《海的盡頭是草原》,學生觀賞完影片后,蘇老師隨機提問幾名學生的感受,發現那位蒙古族母親的形象牢牢地刻在了學生們的心里,接著蘇老師帶學生去學校在2019 年投入使用的DIY 手工教室,讓學生們親手還原影片中的草原、軍駿馬、蒙古包以及那位貫穿電影主線的額吉的相關場景,之后再和學生們齊唱電影中出現的歌曲(因為這些歌曲都是蒙古族傳統民歌旋律改編的,所以學生們一學就會)讓學生切身感受這種民族音樂文化的藝術氣息。最后,再為學生們講解當年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背景,展示了民族團結的社會語境,即孩子們的成長記憶,課堂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衍變的縮影,孩子們的身份也成為了我國各民族交流融合的象征[1]。
在藝術活動區域進行小課教學時,納林希里學校的教師常常會運用奧爾夫教學法以及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來訓練學生身體各部分,通過體態律動在音樂、聽覺、身體、情感、頭腦中建立起相互協作與反應。這樣既能使整堂課程變得更加豐富、生動,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思維和協作意識,更重要的是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融入美育元素,找到專業學科與美育的交叉點,讓學生從小感受我國傳統音樂、民族音樂的魅力,進而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產生民族自豪感。
雖然農村牧區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小學音樂各種設施器材一應俱全,但關于音樂的活動、比賽還有所欠缺,學生在排練完樂曲之后沒有進行展示的機會,加之在農牧區,沒有考級、比賽類的競爭活動,學生在練習時缺乏動力性與緊迫感,而且許多家長不贊同自家孩子學習音樂,針對這一系列問題,筆者認為:
首先,要向家長和學生解釋,讓學生接觸、學習音樂,并不是為了能成名,其目的是培養興趣、刺激右腦的思維能力、提升創造力。
其二,我區為少數民族自治區,蒙古族群眾比重較大,學校、教師要向家長和學生告知現在國家對音樂的重視程度。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有許多自身條件突出的、身處于農牧地區的考生,因路程遙遠、通信不便等原因無法參加各高校單獨組織的校考,繼而遺憾與名校失之交臂。國家政策的出臺讓這些身處偏僻地區的考生們只需參與省內統一組織的考試即可,幫助這些學生節約時間、減少往返的路程。還有許多高校出臺了針對少數民族音樂類考生的利好政策,例如,中央民族大學從2016 年開設少數民族英才班;內蒙古藝術學院自2017 年開設少數民族非遺傳承班;內蒙古師范大學自2019 年開始對音樂表演類學生采取的新的錄取政策,即文化課過最低分數線,按自治區統考專業進行錄取排名等等。
其三,學校要盡可能多安排一些音樂類的活動。如納林希里小學已連續舉辦四年的“消夏音樂晚會”,利用農村鄰里間的友好關系,引起裙帶效應,最終達到口口相傳的結果,參與人數從第一年的36 人、八個節目,到現在的124 人,17 個節目。參與人數明顯上升,除此之外,伊金霍洛旗領導為天賦較高和在音樂方面非常刻苦努力的學生聘請自治區知名教授和傳承人指導他們學習,并聯系專業音樂工作室為他們譜曲寫歌,鼓勵他們參加全國大型比賽。費用全部由旗縣承擔。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③。這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強大凝聚力和非凡創造力的重要源泉[2]。我們在強調中華民族音樂的“多元一體”特征的同時,也要關注各民族內部傳承中“多元一體”的特征,這樣才能更深入了解中國各少數民族音樂的多類型、多層次、多樣態的風貌。隨著國家對美育、德育的重視,以及自治區各級政府、文旅部門、藝術場館對我區文化藝術事業的大力支持,現在連偏遠農、牧區的學生也能接觸和學習美妙的音樂。種已播下,靜待花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普及音樂教育的五色花朵必能在我區競相綻放。
注釋:
①二為方向,即文藝為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雙百方針指的是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②謝嘉幸教授于2022 年美育與音樂教育學科發展研討會上的發言、楊曉教授于2022 年在中國音樂學院的講座。
③2019 年9 月27 日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