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朝
一段歷史,熱血鑄就;一種精神,薪火相傳。
新中國成立初期,石油資源匱乏,嚴重的“貧血癥”制約著社會主義建設。“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幾萬名職工頭頂藍天、腳踏荒原、艱苦創業,僅用3年時間建成年生產能力600萬噸的大油田,讓新中國把“貧油”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立下汗馬功勞。64年間,大慶油田從打贏艱苦卓絕的石油會戰,到連續27年原油高產穩產5000萬噸以上;從古龍頁巖油勘探取得重大戰略性突破,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25 億噸……大慶油田,創造了太多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習近平總書記曾深情贊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他指出:“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慶,這個充滿光榮與夢想的名字讓億萬人民揚眉吐氣,在新中國的光輝史冊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非革命不足以成其事,無精神不足以發其新。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前進道路不可能是一片坦途,必然要面對各種重大風險、重大挑戰、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手下無困難。”越是在這種時刻,越需要自我革命精神,越需要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堅守為祖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情懷,擁有敢闖敢試、忘我拼搏的勇氣,保持艱苦奮斗、永不服輸的韌勁,以“時代有我,用我必勝”的豪邁奮勇拼搏。
弘揚嚴實作風,發展接續力量。在新時代傳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必須要堅定理想信念,胸懷“國之大者”,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思考和謀劃各項工作,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大政治責任。我們要將嚴實作風貫穿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全過程,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繼續當好能源安全保障的標桿、國企深化改革的標桿、科技自立自強的標桿、賡續精神血脈的標桿,讓大慶紅旗更加鮮艷。
賡續精神血脈,書寫新的史詩。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有著不朽的價值和永恒的生命力。全省上下要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激勵下著力在資源接替、精準開發、科技攻關上下功夫,深入實施產業振興計劃,圍繞構建“4567”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推動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能源、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數字智能、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在鞏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不斷提升產業層次能級和整體競爭力。
壯闊航程風正勁,千鈞重任再揚帆。64年來,大慶石油人將精神融入血脈,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造福。新時代新征程,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必將發揮更為強大的精神偉力,激勵龍江兒女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把難得機遇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黑龍江重振雄風、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