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常州大學,江蘇 常州 213164)
知識產權在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務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勵高校圖書館開展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信息服務,加強圖書館和各行業的信息服務機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能力建設,鼓勵高校建立自己的知識產權信息中心,并規定一般應在圖書館建立。截至2021年底,全國高校有80個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和22個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其中大部分位于圖書館,表明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已經逐漸依托高校圖書館。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創新在技術發展乃至產業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但是創新也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如缺乏專利信息人才,專利服務體系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1-3]。
高校圖書館作為信息服務的重要機構,擁有較好的資源,如人力和社會關系等,因此,可以將其嵌入到技術創新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優勢,滿足高校和企業創新創業的學習需求,促進高校創新成果的發展和轉化,推動科技的傳播和發展。圖書館嵌入技術創新的新定位,給高校圖書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嵌入式理論涉及到事物的出現、發展和與環境有關的屬性,以及它們與更廣泛的背景的融合[4]。而嵌入創新過程的專利信息服務,就是融入整個創新的細節和流程中,專利信息服務人員嵌入項目選題到結束的整個過程,從而為用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專利信息。目前關于嵌入式專利信息服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個方面。一方面是嵌入科研過程。鄧仲華等[5]總結了大數據環境下專利信息服務融入研究過程獨有的特點和挑戰,并提出利用大數據平臺支持跨地區、跨學科、跨群體去研究合作。唱婷婷等[6]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組合的嵌入式專利信息服務模式,提出了長期的信息共享、人才共享和協作合作機制。張曉鳳[7]提出了基于用戶畫像的嵌入式研究資源慕課的導航和搜索服務,并介紹了綜合慕課的智能參考檢索服務方案。伍亞萍[8]提出高校圖書館應注重與科研項目全過程相結合的專利信息服務,優化組織設置,完善資源平臺,加強人才培養。張麗英[9]分析了雙創環境下不同類型用戶的信息需求的不同特點,以及相應的服務項目,探討了服務的核心競爭力和保障體系,最后提出了相應的發展方案。李玉玲[10]以華南理工大學為例,從科研團體、大學科技園、圖書館協會3個方面對圖書館進行了設計,創造了3種不同類型的專利服務模式。另一方面是被嵌入到學科服務中。徐春和張靜[11]提出采用學科服務模式,組織“專利孵化器”服務團隊成員融入院系,了解專利需求;馬麗[12]明確了嵌入式學科服務的優勢,詳細分析了這些服務的目標和指導思想,并提出了一些有效開展嵌入式學科服務的可行策略。同時也為有效實施綜合學科服務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基于以上研究,在圖書館實施專利信息服務,不僅可以革新傳統服務,提升服務效果,但是也對圖書館員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如何根據創新過程各階段專利信息需求特點,提供準確且有針對性的服務,將是高校圖書館員面臨的難題,需要積極地去探索實踐。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專利信息服務根據面向群體可以簡單地分為校內和校外。校內主要針對高校科研團隊。校外主要是企業、科技園、大學園等。根據面向的群體不同,需求也略有差別。企業技術創新對嵌入式專利服務的需求相比較高校科研團隊來說,創新更具多樣化、系統化、專業化和市場化等特征[13]。因此,文章著重羅列企業技術創新各流程對專利信息服務的需求。企業主體在項目立項/決策階段,較為關注的是學科/產業/領域技術的發展和趨勢,目前已經進行到哪個階段,現有技術發展的熱點、難點和空白點,相關聯的企業在做什么。項目在研發實施階段,企業主體較為關心的是技術的研發動態,有沒有可以借鑒的方案,從而方便尋找研發靈感和技術借鑒,判斷現有的技術方案是否存在侵權的風險,或者是否在研發過程中技術被他人先公開或者申請專利;項目在成果轉化/產業化階段,企業主體關心的是研發的技術有沒有價值,可以用在哪里,給誰用等,防止因為專利意識不足,技術難以獲得市場。不同的科技創新步驟需求不同,相應的也就需要不同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方式,將每種服務方式精準嵌入到創新過程,不僅提升了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水平和效率,還提升了創新成果的利用價值。
當前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專利信息服務發展較快,部分高校已經有了較好的成果[14],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針對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專利信息服務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服務群體的需求,文章提出“一核三維四翼”的面向嵌入式專利信息服務的架構,即以創新/需求為核心,采用故障樹分析法(FTA),從資源、服務內容、價值觀3個維度梳理優勢和劣勢,并提出完善資源,精準服務、建章立制、協同發展“四翼”,如圖1所示。
資源,包括數據庫資源和人力資源,是專利信息服務的基石;服務內容,是整個專利信息服務體系的核心,往往決定了專利信息服務的能力范圍和圖書館是否能夠合理利用資源;價值觀,即服務理念,包括圖書館管理層對專利信息服務的重視程度,決定了專利信息服務的發展方向和服務的質量[15-16]。由于各大學的情況不同,其資源、服務和價值也不同。例如,有的高校圖書館管理者對專利信息服務比較重視,但缺乏足夠的人力資源;有的學校有足夠的數據庫和人力資源,但服務方式不系統,因此,各高校圖書館的專利信息綜合服務的發展進程不盡相同。需要探討的是,圖書館在發展綜合專利信息服務時如何平衡這3個方面。
圖書館的新定位與科技創新相聯系,為高校圖書館帶來了新的整合和改變,也是高校圖書館面臨的重要機遇和挑戰。因此,基于資源,服務內容和價值觀3個維度,文章提出通過完善資源、精準服務、協同發展、建章立制4個策略,互補互利,促進高校圖書館嵌入創新過程的專利信息服務發展。
圖書館要加大引智政策力度。吸取大量跨領域的優秀人才,組建專門的服務團隊。可以從社會上進行選拔,也可以從圖書館內部選拔學科服務經驗豐富、業務熟練的人員培養,還可吸收各學院中具有知識產權知識的師生。
圖書館可設立專項資金,鼓勵專業圖書館員參加培訓課程,鼓勵獲得專利代理師和知識產權工程師等資格證書。專項資金購買相關專利分析工具、建立知識產權資源管理平臺,以提供專利資源導航服務,實現多庫統一檢索。
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尋求與高校科研團體和企業的緊密合作,打造線上線下的合作平臺,深度融入科研創新的全過程,明確服務目標、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快速高效地為科研創新活動提供服務。各高校圖書館應結合自身情況,開展高端精準服務。同時也應形成自己的服務品牌,如構建微信公眾號,微博推廣等,并針對不同用戶的需求,及時發布有關專利信息方面的鏈接,同時也可發布一些成功案例,提高其知名度。高校圖書館在發展自身能力的同時,還應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人才和機構資質認證,如專利信息服務中心、專利信息傳播與利用基地等,以此獲得更多用戶的認可。
圖書館應制定具體的規章制度,確立職責分工,加大評估和監督力度。一是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以評價業績和評估績效。各高校圖書館應成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和績效管理小組,建立專利導航工作和管理制度,協調學校的各種知識產權活動。二是制定具體規章制度,落實責任分工。建立業務規范和流程控制標準,明確圖書館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主動開展工作,確保專利信息服務工作有序開展和順利實施。三是建立確定的激勵機制,在評定職稱時考慮到專利分析報告的標題和頁數以及包含專利分析內容的文件出版情況。根據工作量為服務團隊成員建立固定的績效薪酬,避免“論資排輩吃大鍋飯”,激勵圖書館員提供更好的專利信息服務。
在建設高校圖書館的過程中,以學校優勢學科團隊和企業合作的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為載體,嵌入研發團隊與多個合作企業進行需求對接,為高校與產業合作項目的知識產權創造、實施、保護和管理提供全面服務。開展以產學合作項目為載體,促進大學與產業協同發展。最終,高校、行業和圖書館都將受益。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高校圖書館已經成為公共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高校圖書館轉型發展的關鍵在于圖書館內設的專利信息服務的發展。然而,由于高校圖書館的專利信息服務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人員短缺、服務不足、資源匱乏和社會認可度低等問題。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了基于“一核三維四翼”的綜合專利信息服務架構和策略,高校圖書館的專利信息服務應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和創新,吸引人才,提供多樣化的專利信息服務,為全面提升國內專利質量作出更大貢獻,同時也提升了高校圖書館的公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