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10 月25——27 日,由中國通信學會主辦的2023 中國衛星應用大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主題為“數字化轉型賦能衛星應用產業”。
中國衛星應用大會服務于我國衛星產業24年,是我國衛星應用領域信息量及規模最大的年度盛會。大會集主題報告會、設備展覽會、衛星技術講座、圓桌討論會于一體,共同探討衛星通信、衛星廣播、衛星遙感與導航定位等應用發展方向的熱點議題。
來自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防科工局、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交通運輸部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北京郵電大學、軍事科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機構和企業的相關代表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式上,由主辦方中國通信學會秘書長張延川、大會主席吳勁風分別致辭。張延川秘書長表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航天強國建設既面臨著太空經濟持續增長的新戰略機遇,也面臨與全球航天領域競爭加劇的風險挑戰。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衛星應用產業發展,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陸續印發支持規范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政策內容,在衛星產業界得到廣泛響應,高通量衛星在海洋、航空市場得到廣泛推廣,手機直連衛星技術、衛星互聯網技術加速發展,國內多個低軌星座計劃穩步推進。
大會主席吳勁風表示,我國衛星通信應用發展40 余年成績顯著,一直保持專有的、小而美的建設專用系統,服務各個專業用戶;航天技術對于萬無一失的極致追求、航天產品的高度定制化、系統體制的專有封閉性,使得衛星系統成本居高不下,應用領域非常狹窄,用戶拓展十分困難。近年來,高通量衛星技術的發展應用使得信息傳輸成本下降,商業航天蓬勃發展、群雄并舉,華為Mate 60 成為了現象級熱點等事件,讓衛星產業在未來實現“to C”成為了可能。
中國衛星網絡集團公司汪春霆副主任作大會主旨報告,全方位闡述了衛星通信技術體制演進的過程和脈絡,展望了未來衛星通信行業的系統發展態勢。大會安排了30 多場專題報告,內容涉及手機直連衛星、高通量衛星通信技術創新應用、多維度衛星相控陣終端技術應用、海上船舶智能化應用、高通量衛星在無人機系統的應用、天地一體多網融合通信解決方案等近年來衛星應用產業廣受關注的議題,共同為我國衛星應用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交流平臺。

2023 中國國際衛星應用技術與設備展覽會
在衛星新技術論壇上,來自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電信、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多位國內航天領域專家,聚焦衛星熱點技術發展、航天新技術研究趨勢,分享了手機直連衛星、高通量衛星載荷、衛星姿態控制、天基算力等熱點技術話題,展示出這些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大會設立中國衛通專場,舉辦“開啟中國衛星互聯網新時代”專題論壇,發布我國衛星通信產業的新資源、新技術、新應用,邀請了行業專家闡述衛星互聯網應用的多種場景需求和行業發展現狀,探索衛星互聯網未來發展的合作思路,為我國衛星通信產業發展提供新見解、新思想、新動能。中國衛通總經理彭濤在致辭中提到,中國衛通已初步建成首張完整覆蓋我國國土全境及“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區域的高軌衛星互聯網,預計到“十四五”末期,高通量衛星總容量將超過500Gbit/s。
大會以“手機直連衛星”“衛星互聯網與6G”為主題舉辦了圓桌論壇,多位行業專家針對手機直連衛星系統的技術路線、頻率軌道資源、標準化和網絡安全等問題展開討論,共同探討了天地融合移動通信和未來的應用發展之路。
與會專家表示,衛星互聯網已經從以往團組的通信方式擴展到個人的方式,手機終端與衛星互聯網相連接,可使用地面蜂窩系統的標準,改動衛星側的實現方式,或在5G 標準的基礎上增加衛星通信相關元素,以“類5G”的標準實現衛星網絡通信。隨著手機直連衛星能力的增強,個人消費和行業應用進一步向天地一體的立體空間延展,不同行業的大數據融通,“網算數智”一體化形成產業數智化新格局,未來從地面向空間的轉移會對行業生態產生質的變化,手機直連衛星技術將使寬帶衛星互聯網發生時代性的推進。
本次大會受到金融界的廣泛關注,近200 家基金、券商和投資機構的350 余人報名參加會議,衛星產業迎來重要機遇,衛星商業應用市場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潛能與力量。
2023 中國衛星應用大會集中展現和探討的內容,緊密圍繞當今我國衛星產業發展的戰略布局,聚焦產業和行業需求與應用,衛星應用產業界深度交流、碰撞思想。同時,在同期舉辦的2023 中國國際衛星應用技術與設備展覽會上,展出了各行業最新成果與應用解決方案,展現了我國衛星應用和商業航天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