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婉睿
《獻詞》是舒曼在新婚時送給他的愛人克拉拉的結婚禮物,整首作品保持著德國歌曲質樸、簡潔、工整的特點,同時也巧妙地運用細膩的音樂手法與和聲織體的變化展現出舒曼對克拉拉的向往與愛慕以及對婚姻的滿足和幸福之情。本文首先從宏觀角度把握舒曼藝術歌曲創造的總體特征,然后分別從文學特征和旋法特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從而體會舒曼內心的大膽幻想和對詩歌的獨到感悟。
1.音樂與詩歌相融
舒曼在創作藝術歌曲時,善于在詩歌中尋找靈感和方向,在感受文字無限力量的同時賦予內心情感訴求,運用細膩而大膽的音樂手法創造出不朽的作品。例如,舒曼根據海涅的詩作《抒情間奏曲》(1840 年)創作了優秀的聲樂套曲《詩人之戀》,由夏米索的詩歌創作的《婦女的愛情生活》,根據歌德、紐凱爾特、拜倫等人的詩詞創作的歌曲集《桃金娘》等。舒曼選用的詩歌作品與他的經歷以及內心的心理訴求是緊密相關的。如《詩人之戀》中的《你,惡毒的歌聲》表達了舒曼內心深處的嘲諷之情,具有濃郁的海涅式風格。
2.詩歌主題傾向于愛情
舒曼的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第一首《自從我見到他》中寫道:“自從看見了他,我想我成為瞎子了;無論我向哪里看,我看見的只有他。”短短幾句歌詞,描摹出少女對愛人一見傾心后的失魂落魄。
舒曼創作的藝術歌曲作品較多一部分都是關于妻子克拉拉。現實中的阻隔和矛盾讓舒曼迫切從音樂的世界里尋求浪漫和永恒。
舒曼繼承并發展了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其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比舒伯特更富有浪漫風格。鋼琴伴奏具有較強的獨立性,通過音色上的差異,微妙地暗示了作者在音樂發展中的心理變化。例如,《詩人之戀》里的《琴聲悠揚》宛如一首鋼琴獨奏曲,整首作品大部分的音樂塑造都是由鋼琴來完成的。舒曼的創作風格相比于舒伯特,更加注重鋼琴與人聲共同塑造音樂風格,在增強了鋼琴伴奏對歌曲的藝術表現力的同時,還使音樂形象的色彩日趨豐富。
1.歌詞的選用
《獻詞》的歌詞選自呂克特在自己與妻子結婚時發表的詩集《愛之春》中的詩:“你是我的靈魂,我的心;你是我的歡樂和痛苦。你是我的世界,我生活其中……”舒曼用靈魂、心、世界、天空等一系列的詞匯來比喻他最心愛的女子克拉拉,借詩詞表達對克拉拉炙熱而又深沉的愛。
2.詩歌與情感表達的關系
呈示段所選用的詩中的形容詞富有激情,詩中呂克特運用比喻、象征的文學修辭手法將心愛的女子比作自己的靈魂、心靈、世界,舒曼賦予浪漫而充滿幻想意味的旋律將自己對克拉拉的深情愛慕表現出來。詩詞描繪出克拉拉給予他的無限溫柔和包容。
1.曲式基本結構
本樂曲的曲式結構圖如圖1 所示。引子是鋼琴聲部以具有動力性的降A 大調I 級分解和弦和附點節奏型奏出的伴奏音型,為呈示段展現出舒曼激動、興奮的情感做了鋪墊和渲染。第三小節后半部分人聲旋律同音進行后在第四小節出現了一個六度音程大跳,而后以音階級進下行的方式進行墜落。短暫的離調產生了一種微妙的矛盾感,很快轉回原調,人聲聲部旋律上行達到了一個高潮而后以級進下行的方式回歸。呈示部通過鋼琴伴奏織體的統一和旋律舒緩的走向以及調性的微妙處理,帶給聽眾回味無窮的意蘊。
目前,大部分獨立學院借用其他一般本科院校就業指導工作模式,這顯然不符合獨立學院發展的規律和培養目標[2]。因此,構建有特色的獨立學院“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有針對性地開展有特色的就業指導課教學和實踐,開發適用獨立學院的培養大學生職業發展力和打造就業力的指導體系成為必然趨勢[2]。

圖1
中段部分轉入E 大調陳述,整體速度趨于平緩,鋼琴伴奏織體變成二分音符與三連音相結合的E 大調主和弦的柱式和弦。呈示段后半部分鋼琴聲部的旋律轉為半音上行,豐富了樂曲的幻想意蘊。歌曲在呈示段的結尾處用轉調的方式將兩小節中的共同音作了力度上的處理。人聲旋律將呈示段中的素材進行變化處理,樂曲的調性轉為同音異調的降A 大調,給即將回歸的再現段造成一種期待感。
再現段只有兩個樂句,第一樂句運用完全重復的手法對呈示部的素材進行鞏固,但在力度上做了強調的處理。第二樂句是呈示部第二樂句素材和展開部最后樂句素材的綜合,起到總結和升華的作用。結尾部用屬七和弦到主和弦的完滿終止表現了舒曼對戀人的神圣和高尚的愛戀。整首作品都保持著德國歌曲的質樸、簡潔、工整的特點,同時也巧妙地運用細膩的音樂手法與和聲織體的變化以及不同音樂色彩的對比統一,完美地展現出舒曼對克拉拉的向往與愛慕以及對婚姻的滿足和幸福之情。
舒曼善于運用鋼琴的變換以及音樂調性的轉變巧妙地表現細膩的情感狀態。《獻詞》中,舒曼采用A-B-A 單三部曲式。樂曲呈示段是炙熱的富有激情的感情基調,鋼琴伴奏聲部以溫暖明朗的分解和弦襯托,中段轉入E 大調,音樂情緒趨于平靜,最后的再現段回歸主調性,強調了對愛情的忠誠和堅定。
2.鋼琴伴奏特點
鋼琴與人聲的完美結合更能充分表達詩詞所蘊含的情感意境。運用鋼琴伴奏能夠充分展現藝術歌曲的表現力并渲染歌曲的藝術氣氛。《獻詞》是通過一個分解的和弦將歌曲的調性引出來的,需要較柔和的音色營造歌曲的氛圍(如圖2)。鋼琴伴奏的織體類型伴隨旋律和歌詞所表達情感內容的不同而進行轉換:呈示段先以降A大調琶音為主,不斷流動的分解琶音從容而激蕩,接著模進離調到降D大調,和聲上運用屬變和弦打造一種沉靜的音樂氣質,鋼琴聲部的復調織體寫作手法使音樂在情感上的傾吐富有層次感;中段運用等音轉換轉到E大調上,音樂情緒逐漸明朗,以三連音與二分音符結合的密集式柱式和弦為主,與其抒情連貫的聲樂部分相互襯托彌補,中段最后樂句需要奏出漸強后的漸弱收束,給人一種短暫的收攏感,但音樂并未結束,而是通過同音轉調的方式回歸降A大調,為再現段的回歸作鋪墊;再現段伴奏織體回歸至波紋型分解和弦,尾奏以屬七和弦到主和弦的完滿終止,與前奏首尾呼應表達了對愛人的深情愛戀。舒曼在結尾處用鋼琴奏出了舒伯特歌曲《萬福瑪利亞》的主旋律,表達對愛的渴望、對女性的崇敬和對戀人的仰慕。

圖2
3.演唱技法分析
(1)美學價值的把握
對音樂作品美學價值的把握需要從民族文化特色和內心情感訴求兩個維度入手。要想較為準確地把握《獻詞》的民族文化特征,演唱者需要感受旋律中蘊含的德國樸素的民歌特征,在演唱過程中避免出現較為華麗的渲染和處理。演唱者在演唱時要體現作品情感的訴求,即要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讓自己融入作品的角色,能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如此才能帶給觀眾真實的情感體驗,從而較好地把握聲樂演唱的美學價值。
(2)作品基本要素的把握
演唱者要嚴格把握樂譜中音樂符號所帶來的情緒對比。實現這些音樂表現與聲音處理,需要有良好的語言習慣和表演技巧。《獻詞》這首歌曲在旋律上雖然不算是非常流暢,但舒曼運用了離調、轉調手法來推動音樂的發展,這就需要演唱者在演繹過程中增強自己的氣息控制能力。在節奏方面,演唱者演唱時不僅需要把控3 拍子基礎節奏的音樂律動性和穩定性,還要將音樂的張力表現出來。在提高自身演唱技能與水平的同時,還需要通過大量查閱作品的創作背景,充分理解歌詞意義與曲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演唱者要以清晰及時的收束和連貫的聲音線條來演繹舒曼對心愛的戀人由衷的欣賞、愛慕和對婚姻的崇高向往。
(3)德語歌詞的把握
學習和演唱這首歌曲時需要注意德語發音的精準度、對語感的駕馭力和對詩歌意境的把握。德語歌詞的拼讀需要格外注意元音的圓潤度,根據長短音的不同也要區分元音的口型,還要避免聲音位置過于靠后而造成音響效果不夠明亮。作品中也出現很多發音帶有雙輔音的詞語,如“飛翔”“痛苦”等,要注意不能出現吞音的情況。
(4)情感把握
演唱者在演唱舒曼藝術歌曲時,不僅要體現浪漫樂派的大膽幻想和不拘一格,還要凸顯德國民族風格的質樸、純粹等特點。克拉拉作為舒曼的伴侶,將傳播愛人的音樂理想作為自己畢生的使命,最終走進婚姻的殿堂。因而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不僅需要走進舒曼的內心,去表達對愛人的深情和對婚姻的美好向往,還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會生命中的美好。作品各部分之間的不同則需要演唱者在歌唱狀態上演繹出不同的音響效果。呈示段需要用一種熱烈迫切、富有激情的狀態演繹;而中段需要運用內在的張力去演繹,同時表現出夢境般甜美的情感;再現段一氣呵成把歌曲推向高潮。演唱過程中,演唱者要讓歌聲與伴奏完美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詮釋出該作品的內在情感。
德國偉大的作曲家舒曼繼承了前輩音樂家的創作精華,遵從內心的音樂幻想和對詩歌的崇高贊美,創造出許多具有高度美學價值的音樂作品。筆者通過對舒曼藝術歌曲《獻詞》的文學特征、旋法特點的分析,更加深刻地領悟到舒曼藝術歌曲中的詩意美,對德國作曲家舒曼及他的藝術歌曲有了進一步的深入了解,也為以后相關學習提供了一些參考性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