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紹興市“三改一拆”辦公室
2013年,紹興市成立“三改一拆”工作領導小組以來,“三改一拆”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全市目前103個鄉鎮街道均創建成為“無違建鄉鎮(街道)”。在浙江省“三改一拆”辦公室組織開展的“無違建縣(市、區)”創建行動中,紹興市在全省率先實現“基本無違建縣(市、區)”全覆蓋,其中諸暨市、嵊州市、上虞區、柯橋區先后創建成為無違建縣(市、區)。
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典型通報,按照“拆除一批、處置一批”的方法開展集中攻堅,以點帶面依法依規抓好違建分類處置。
全市以法律法規為依據,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制定完善出臺一批違建處置政策,大力推進企業違建處置工作。如:上虞區結合“三服務”活動,出臺《上虞區工業企業不動產處置辦理暫行辦法》,加強屬地與部門協作,推進企業解困工作;諸暨市制定《諸暨市“無違建”創建若干政策補充意見》,對合法用地上的企業存量違建按“拆除、補辦、暫緩、不予處置”進行分類處置、精準施策;嵊州市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工業企業建設用地上的未批先建廠房補辦權證的補充意見》,從源頭上為企業違建“清零”提供政策支持。
▲紹興市柯橋區舊廠房拆改結合,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對企業違建整治采取拆除、補辦、沒收相結合的分類處置方式。對占用耕地、影響消防安全、存在質量安全問題、影響規劃實施的企業違建堅決予以拆除;對合法土地上的存量違建,以補辦促拆違,在拆除企業內其余違建的前提下,經消防、規劃、建設等部門聯合勘察認定后,再予以補辦相關手續;對于土地違法的建筑,依法依規予以沒收后重新掛牌出讓,解決了一大批歷史遺留的裁執分離案件。
繼續加強對新增違建的管控力度,嚴格落實新建違建“必立案、必拆除、必處罰”三大措施。
利用無人機航測、第三方巡查、衛星圖斑比對等技術手段發現新增違建,在節假日期間加強無人機航拍和第三方人工采集,防止利用節假日搶建、偷建違法建筑,實時監控區域內新增違建,對新增違法建筑采取“零容忍”態度。
認真梳理領導批示件、媒體曝光件、群眾信訪件,采取督辦、轉辦、交辦的方式推進處置,建立典型違建“一件一檔”,促進違法建筑案件處置效率。2023年,紹興市“三改一拆”辦公室下發“交辦件、轉辦件、督辦件”71件,辦結54件,總體辦結率76.06%,其中浙江省“三改一拆”辦公室下發“交辦件、轉辦件、督辦件”1件,已全部處置完成。
建立常態化巡查制度,全面建立三級網格化管理體制。通過加強網格員日常巡查力度,按照完整的閉環處置流程,形成全面的違建巡查處置工作臺賬。加強春節、國慶等長假期間違法建設的動態巡查,重點對城中村改造區、城鄉結合部和交通主干道等地段進行精準化巡查,確保節假日違建“零”新增。
2022年,總計排查“兩路兩側”違法建筑594處,面積42.03萬平方米,完成處置594處,面積42.03萬平方米,整治完成率為100%。同時越城區、柯橋區亞運場館周邊及通行線路累計發現違法建筑322處,面積25.28萬平方米,完成處置322處,面積25.28萬平方米,整治完成率為100%。
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陽光房、雨棚安全隱患“百日攻堅”專項整治行動,共摸排陽光房、雨棚總數為51783個,其中摸排發現有安全隱患、群眾反應強烈的陽光房、雨棚數量總計664個,處置陽光房、雨棚數量總計為664個,整治完成率為100%。
推進印染行業違建專項整治。全市有印染企業173家,共摸排出污水池3215個。其中柯橋區有印染企業110家,污水池2686個,涉及166個污水池有突出安全隱患需整體拆除,目前已經拆除166個,拆除率100%。同時柯橋區進一步加大廠房屋頂、消防通道等違建拆除力度,累計摸排24家企業存在屋頂搭建、占用消防通道等有安全隱患的違建共計13790平方米,目前完成拆除13790平方米。
根據省、市兩級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的工作要求,紹興市“三改一拆”辦公室對違建領域進行專項部署,采取日報制度,重點圍繞5大亞運場館、11條亞運通勤公路等線路及周邊違法建筑問題,全市累計摸排發現違建1730處,違建面積1.79萬平方米,均全部處置到位。其中涉及重大安全隱患5處,均全部拆除完畢。
強化“改字當頭、拆改并用、惠及群眾”的工作原則,全力推進“三改”工作,進一步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和整體形象。以拆改示范項目建設為引領,進一步提升拆改效益。結合城市有機更新、重點項目建設和產業騰籠換鳥等工作,實現應改盡改、不留空白。
進一步鞏固鐵路沿線外部安全環境整治和蕭甬鐵路沿線景觀提升工作成效,不斷鞏固精品示范道路創建成果,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同時對迎亞運通勤線路沿線開展違法建筑、安全隱患等整治提升工作,進一步提升沿線視覺效果。
在完成違法建筑處置及城中村改造、舊住宅區改造、舊廠區改造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拆后土地利用與周邊地塊整體開發、美麗城鎮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等工作結合起來,做好項目引進、復綠復墾、公共設施完善等工作。切實提升拆后利用率和利用質量,選樹了一批如柯橋區柯橋歷史文化街區拆改項目(一期)等優秀拆改利用典型項目,突出亮點示范效應,提升“三改一拆”工作的影響力和滿意度。
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重點抓好鐵路沿線環境安全隱患整治、精品道路創建、普速鐵路景觀提升等工作,全市“四邊”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按照“全面消除安全隱患,不留死角、不留盲區”要求,開展高鐵沿線外部環境安全隱患“回頭看”工作,借勢借力破解安全隱患整治難題,做到摸排準確、巡查到位、整治徹底,確保鐵路運輸的安全、持續、穩定,奮力打造紹興最美風情線。
按照省精品道路創建標準,在全市范圍內篩選出優質道路參與全省精品道路創建。借助精品示范道路打造,統籌推進“四邊三化”“三改一拆”等環境整治工作,解決各鄉鎮(街道)之間城鄉發展不平衡、環境整治不徹底等問題,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風情大道和田園林蔭大道”,提升紹興市整體城鄉形象。
抓重點宣傳,抓亮點宣傳,點線面結合開展工作,努力提高全社會對“三改一拆”工作的認可度、參與度。2023年上半年,紹興市共在省級及以上媒體報道569篇,在市級媒體報道764篇,位列全省宣傳工作第二名。
重點圍繞持續開展高鐵和普鐵沿線外部環境整治、“無違建”創優爭先、“兩路兩側”專項整治行動等相關工作,及時跟進宣傳,充分展示“三改一拆”帶來的可喜變化。正面宣傳擴大影響。在浙江在線、新華網等省級媒體上宣傳報道“三改一拆”重點工作或工作經驗。
完善信息工作機制,修改了信息考核制度,密切關注各區塊的動態報道、工作經驗和特色亮點等工作信息,擇優向浙江省“三改一拆”辦公室推薦。另外,關注輿情信息,根據輿情的敏感度、關聯度和影響力,及時做好輿情應對工作。
2023年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杭州亞運會舉辦、紀念“楓橋經驗”60周年的大事之年。紹興市將緊緊圍繞上級的決策部署,堅持以目標任務為牽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專項行動為抓手,持續推進違法建筑的治理和管控工作,努力交出一份“無違建”創建創先爭優工作的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