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穩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作為一件以竹為題材、用紫泥創作的紫砂壺,《清況壺》憑借其高聳入云的身姿,壺嘴、壺把的竹段設計以及壺鈕狀如書卷的別致造型,展現了竹之精神與紫砂創新相結合的卓越藝術魅力。壺身銘文“瑯玕披翠羽,凌云挺千丈。逸思照青藜,永言伴清況”,更是將竹的純潔、謙和與紫砂的自然、樸素融于其中。
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意義,被視為高風亮節、剛正不阿之象征。《清況壺》的高聳壺身如竹穿入云霄,通過形態上的呼應,將竹的堅韌和純潔表現得淋漓盡致。壺嘴、壺把的竹段設計不僅增加了壺的整體美感,更寄托了竹的謙和與包容之氣質。壺鈕以書卷狀巧妙呈現,將竹意與文化內涵相結合,向人們傳達了竹的生命力與成長之意象。細膩而出色的工藝,使《清況壺》成為一件創新的紫砂作品。
紫砂陶藝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的瑰寶,在造型、工藝和審美上不斷創新,充分展示了紫砂的多樣性和藝術魅力。《清況壺》以紫泥為材,其淳樸、自然的質感與竹的純潔相得益彰。紫砂壺體的形態塑造以及燒制工藝的精湛程度,使得《清況壺》更加符合人們對紫砂作品的審美追求。壺鈕造型的別致設計和銘文的妙用,體現了紫砂藝術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竹與紫砂在《清況壺》中相互交融,共同展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境界。竹與紫砂的交融不僅是形態、材質等方面的融合,更是思想與情感的共鳴。竹的純潔、謙和與紫砂的自然樸素相輔相成,共同傳達出一種崇尚自然、追求精神凈化的生活理念。正如銘文所言,“瑯玕披翠羽,凌云挺千丈。逸思照青藜,永言伴清況”,《清況壺》將竹之精神與紫砂的創新相結合,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思想性和藝術性。
《清況壺》的藝術魅力不僅在于其形態的優美與材質的講究,更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與智慧。它以竹的純潔、謙和為基礎,通過紫砂的創新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美感和精神內涵。《清況壺》的誕生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也是對藝術與生活的完美結合,它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帶給人們一份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
言為心聲,形是象義。“瑯玕披翠羽,凌云挺千丈。逸思照青藜,永言伴清況”是銘刻在《清況》紫砂壺上的詩句,以簡潔而深遠的語言展現了竹與紫砂在《清況壺》中的交融和對傳統文化的承托。這句詩所傳達的竹之精神以及紫砂的創新,既讓人感嘆于自然之美,也讓人陶醉于濃郁的人文情懷。
首先,“瑯玕披翠羽,凌云挺千丈”這句詩表現了竹的高潔傲骨,竹子生長高挺,矗立于山巔,它們以積極向上的生命力量向我們傳遞著頑強和堅韌的信念。“瑯玕披翠羽”意味著竹葉翠綠,如同美麗的羽毛一般,給人以清新、生機勃勃的感覺。通過紫砂的創作之手,《清況壺》將這種竹之精神完美地融入壺的形態之中,使得壺身猶如竹子一樣高聳入云,展現出竹的高潔與傲骨。
其次,“逸思照青藜,永言伴清況”這句詩道出了竹的謙和與紫砂的自然之美相互交融的意境。竹的逸思如同明滅的光芒,照亮了青藜,這里暗指生活的平凡和真實。竹子以其謙和而堅毅的品質,與青藜相映成趣,傳達出一種謙卑與自然之美的精神。而紫砂壺作為紫砂藝術的代表,它以天然材料和精湛工藝塑造出自然、樸素的造型,與竹的謙遜兼容。“逸思照青藜”正是《清況壺》所承載的人文情懷,它通過壺身銘文的呈現,向人們傳達著智慧和詩意。
竹與紫砂的交融,使得《清況壺》成為一件富有人文情懷的藝術品。紫砂壺以其別具一格的材質和手工技藝,賦予了竹的形態以新的藝術表達。《清況壺》的創作過程中,是我作文化符號壺的不斷探索與突破,將竹的精神與紫砂的創新相結合,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思想性和情感共鳴。通過《清況壺》,我們體會到了竹與紫砂之間的共生關系,也領略到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存。
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竹與紫砂在《清況壺》中的交融不僅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也啟迪了現代人們對生活的思考與追求。《清況壺》以它獨特的造型和銘刻的詩句,激發了人們對自然與人文的思索,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以新時代的審美樣式融入我們的美好生活之中。
總之,《清況壺》作為一件以竹為題材、用紫泥創作的紫砂壺,通過竹意與紫砂的創新相結合,展現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竹之精神與紫砂的創新在《清況壺》中相互交融,它所蘊含的竹意與紫砂的創新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思考和共鳴。在這個繁忙的社會中,人們不禁被其所傳達的人文情懷所觸動,從而更加珍視著自然和諧、崇尚精神凈化的生活方式。通過《清況壺》,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竹之精神與紫砂創新的魅力,也讓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了更廣闊的想象和探索。愿竹意紫砂的《清況壺》能夠繼續傳遞著美好與智慧,呈現出一種高遠、深邃的情感境界,點亮我們心中對自然與人文的熱愛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