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謝 輝 李沐涵 周紅光 湖北省南漳縣人民醫院腫瘤科 44500; 河南中醫藥大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腫瘤研究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由于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醫療成本過高、醫療負荷過重造成醫患關系緊張,如何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點?!吨杏埂氛J為:“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而中醫文化完美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基因,比如治療疾病講究“五行生克、調和陰陽”,診療過程推崇“中和至上,和衷共濟”。中醫養生最高境界也是“順應自然,天人合一”,中醫的文化價值觀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有著重要指導意義。因此本文嘗試從當今醫患關系的困境及如何運用中醫文化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進行探討。
1.1 醫患之間缺乏信任 醫患關系緊張原因之一是出現信任危機。信任從人的生存策略延伸出的機制,具有主觀色彩,人只有對周圍事物充滿信任,外在事物才會向有利方向發展;人際活動中如果缺少信任,現代文明社會建設也將無從談起。患者進入醫院將處置疾病的權利交給醫生,同時有義務遵從醫生的醫囑,以期恢復健康。而醫生也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盡最大力量救治患者的同時,也要尊重患者的生命權、知情權、隱私權、選擇權等權利。但是在高度市場化的醫療背景下,醫院往往為了自身生存與發展過分注重時間經濟效益,忽略了患者的家庭承受能力,或忽視患方渴望交流安慰的心理需求,讓患者失去治療的希望。緊張的醫療環境下,醫生會忽視患者的遠期治療效果,規避高風險手術,采用療效不佳的保守處理措施,使醫患關系更加緊張。建立在權利和義務基礎上的信任關系需要雙方的共同維系,當這種信任關系遭到破壞后就會產生醫患糾紛。
1.2 醫患之間信息不對稱 醫患糾紛另一大主因就是醫患信息不對等。醫務人員因為具備高度專業化的醫學知識和技能決定了其主導地位,同時患者由于缺乏知識儲備處于下風地位。信息不對稱促使患者需要絕對服從醫生的權威,一旦形成這種不平等關系,就會導致醫護采用欺騙手段損害患者權益。同時醫療信息的不對稱會導致患者過分地依賴醫護人員,并且對治療結果有著不切實際的期待,當結果與期望大相徑庭后就會出現矛盾。
1.3 醫患雙方情緒管理能力不足 醫務人員由于長期處于強負荷、高風險、長工時的工作狀態,身心疲憊,易產生職業惓怠, 從而產生憤怒情緒?;颊哌M入陌生的醫療環境后首先會出現失落感和孤獨感,或明確診斷后擔心有無治愈希望,向恐懼的心理轉變。加上長期遭受疾病給機體帶來的痛苦則會出現失眠、焦慮、急躁、易怒等情緒。當面對醫療損害,部分患者或家屬不能理性對待,而是指責、辱罵、威脅,甚至毆打醫務人員,從而產生給雙方都帶來傷害的醫患糾紛。
1.4 醫療法制不健全 糾紛調解機制是中立機構介入醫療糾紛進行調解的一種程序,院方和患者進行有效溝通解決爭端的橋梁,也是患者能夠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我國醫療法制尚不健全,參加醫學鑒定或處理糾紛的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往往出自醫療系統,處理糾紛有失公允,不能得到患方的信任。若走法律程序,時間漫長、費用昂貴,給患者帶來二次傷害。因此醫療糾紛出現后患者往往比之前更加痛苦。
2.1 培養大醫精誠的職業素養 “大醫精誠”中精即醫術要精湛;誠即品德要高尚。蒼生大醫認為天地之中, 唯人最靈, 人之所重, 莫過于命,他們講究眾生平等,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1];強調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重視同理心,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見彼苦惱,若己有之;講究一心赴救、不瞻前顧后、不自慮吉兇、不護惜身病奉獻精神。因此現代醫生要取得患者的信任,營造和諧醫患關系,需要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省病診疾,至察深心以培養“大醫精誠”的人文精神。
2.2 調節醫療環境的順應性 老子《道德經》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與大自然相處過程中學會了運用自然規律指導飲食起居,春天萬物復蘇,肌膚腠理漸開,容易感受風邪,要隨著每日早溫、午熱、晚涼、夜寒的溫度變化,適時增減衣被;夏季陽氣最旺,腠理易開,汗液多泄,易感疲勞,提示人們臥早起,無厭于日;秋天陰氣始下,萬物收斂,氣候干燥,易傷精耗液,提醒人們早臥早起,與雞俱興,補充水分;冬三月,草木凋零,萬物閉藏,水冰地坼,最傷陽氣,需要避寒保暖,早臥晚起,以待陽光。
日常接診過程中,醫生的順應性表現在對患者本身行為的順應性方面。即在醫療環境下日積月累逐漸形成診療術語及技術手段[2]。從辯證的角度出發,醫生順應性對于處理醫患關系有著積極與消極影響。積極的一面是能夠快速準確地診斷疾病,提出治療方案,為患者解除痛苦。消極一面在于采用固定思維模式,專業化醫學術語讓患者難以理解病情。臨床中時常見到患者或家屬因理解不了醫囑內容,轉向網絡工具求助,而網絡中夸張、虛假、錯誤的信息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判斷,加深醫患雙方的交流壁壘[3]。這時候需要醫生及時調整醫療環境中的順應性,拿人們較為熟悉或感興趣的實物舉例,進行深入淺出對比分析,以期讓患者及其家屬理解,縮小醫療信息不對等產生的差距。例如,在臨床工作中會經常收治腫瘤患者,在進行醫患溝通時候,會告知患者及家屬腫瘤與正常腦組織互相粘連,交界不分,手術過程可能會破壞正常的神經組織引起相應功能障礙,或為防治術后病灶復發轉移需要全切器官。無醫學知識的家屬會疑問能否有更好方法保留器官或者避免傷及正常組織神經。醫生如果能以拔蘿卜為例,蘿卜相當于腫瘤,泥土則為正常的組織,兩者緊密相連。為了安全順利完成手術,難免觸碰正常神經組織,為了減小復發概率只能把肉眼暫時無法辨別的正常組織去掉。就像蘿卜與泥土之間的關系一樣,醫生只能盡力將蘿卜挖出的同時最大限度避免對周圍泥土及蔬菜的破壞。相對于“無法少切,指南就這樣寫的”那種抽象生硬的回答,這種以類比象的方式更容易被家屬理解與接受。因此打破溝通壁壘,需要根據具體人物環境調節順應性。
2.3 提高醫患雙方情緒管理能力
2.3.1 保持平和心態。心寂則痛微,心躁則痛甚,百端之起,皆自心生。即心緒不穩則百病叢生。診療過程中通過耐心問診、用柔和禮貌語言交流消除患者焦慮情緒,幫助患者寧心定志,配合治療。研究指出,親和力、平常心與適應高壓力環境和保持低焦慮水平有關。對于面臨臨床真實場景的醫務人員而言,保持溫文爾雅、平易近人的姿態更容易獲取患者的信任,增強患者信心,更好地應對醫患關系中的溝通障礙[4]。
2.3.2 以情勝情。人的情志活動與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七情生于五臟,對五臟各有所主,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悲、憂,腎主恐與驚。但是七情太過反過來也會損傷五臟。采用七情來治療疾病自古有之[5],如《內經》所言:“因喜傷心者,可勝之以恐勝;因思傷脾者,可勝之以怒;因憂傷肺者,可勝之以喜;因恐傷腎者,可勝之以思;因怒傷肝者,可勝之以悲?!迸R床上常有就診患者因驚嚇恐懼導致精神失常,通過培養下棋愛好,陷入沉思來改善驚恐癥狀;或因長年思慮導致腹脹納呆時,通過激怒的方式提升食欲;或因過度悲傷導致咳嗽、胸悶、氣喘時,通過快樂有趣故事改善癥狀。以情勝情法在醫患交往中可以讓患者過激的負性情緒得到有效的釋放和紓解,從而改善患者癥狀及精神狀態。
2.3.3 五音悅心。嵇康在《琴賦》提到:“音樂誠可以感蕩心志,而發泄幽情,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西方國家在19 世紀初期,就開始使用音樂解決臨床問題了。比如使用特別的旋律與節奏能夠使異常升高的血壓降至正常水平,并減慢基礎代謝的速度;用柔和的音樂增促消化增加食欲;用舒緩音樂鎮痛助眠,改善焦慮、抑郁情緒[6-8]。音樂可以提高交感神經興奮性,改善情緒控制力。其原因為:音樂可通過調節情感核心區域活動刺激患者大腦皮質,促進副交感神經及內啡肽的分泌,使神經處于興奮狀態,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機體的應激能力[9]。從中醫角度看音樂是有藥性的,同樣也具有歸經、升降浮沉、寒熱溫涼等特點。音律中的宮、商、角、徵、羽分別對應人體臟器中的脾、肺、肝、心、腎以及情志中的思、憂、怒、喜、恐。旋律剛勁、熱烈、明快、激昂音樂可以振奮陽氣、鼓動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旋律柔美、溫和、緩慢、恬靜音樂可以寧心安神、潛陽入陰以調和陰陽,幫助平復心情[10]。五音悅心法需充分考慮患者生理、心理及環境因素,現代醫院的醫患溝通室可通過播放柔和動聽音樂幫助改善患者及家屬緊張焦慮情緒,保持平靜,提高醫患溝通效率。辨癥狀以調形,辨音樂以調神,雙管齊下、形神同治,恢復人體平衡狀態。
2.4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2.4.1 未病先防。治未病衍生于《黃帝內經》:“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其核心內容之一就是未病先防, 即以未病養生, 防病于先, 避免疾病的發生。醫院易發生醫患糾紛的科室分別是急診科、兒科、外科、婦產科、重癥監護室[11]。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提前預防醫患糾紛,需動態掌握患者對醫方態度的轉變或診療方案產生的異議或私下貶低醫務人員或有目的地收集病歷資料等異常情況。醫方應該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切不可存在僥幸心理而不提前處理潛在危機。同時醫務人員要及時加強醫患溝通,高度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詳細分析各種醫療信息的利弊,充分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征求患方意見,盡一切能力按患者的意愿提供診療服務;要改善服務態度,虛心接受患者意見和批評,及時糾正工作中的問題和不足,提高服務質量。美國的一項研究向醫生提出是否會提前采取規避風險的防御性醫療行為, 結果參與調查的醫生中有98%的人都承認在臨床診治過程中會為了防止醫療糾紛而采取的防御性醫療的行為[12]。因此解決醫患糾紛重在早發現、早處理。
2.4.2 既病防變。治未病核心內容之二就是既病防變,目的是已經發現自己生病后,采取各種措施預防疾病由輕癥轉重癥。如外感病多以六經傳變、衛氣營血傳變或三焦傳變;內傷雜病則多以五行生克制化規律傳變及經絡傳變等[13]。在傳變之前先安未受邪之地做到提前阻止重癥發生。當診療過程中已發生醫療糾紛,先詳細分析醫療糾紛原因,協商解決。若是因為醫方對患者缺乏耐心解釋,溝通不良導致患者對突發嚴重并發癥不認可或是醫德醫風不良、服務理念不強而引發的醫患糾紛需經調停機構出面調解,做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避免事態升級。然而現實生活中常常因為調解機制不完善導致醫患雙方蒙受巨大損失。目前標榜中立公正行政調解和協商機制并不完美,大多調解人員來源醫療機構,或多或少會偏向醫院利益,調解結果無法讓患方滿意。醫事仲裁屬于新事物,缺乏法律和思想基礎,群眾對其認知度并不高,并不接受。倘若轉向法律訴訟,法律途徑時間金錢成本太高,現實結果往往會造成二次傷害[14]。因此需要國家完善醫患糾紛的“三級預防”機制,醫療責任糾紛協調處理中心,醫療仲裁制度,最大限度地兼顧患方、醫方利益[15]。這樣可以避免醫患雙方二次傷害,營造和諧醫患關系。
總之醫患之間,和則兩利,傷則兩敗,醫患雙方都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中醫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一門關于“人”的科學,其核心價值主要體現為以人為本、大醫精誠文化理念,它也是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壓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