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華
(西豐縣安民鎮人民政府,遼寧 西豐 112403)
目前,我國實行的土地流轉主要是經營方面的轉讓,轉讓的是土地使用權,通過相應流轉措施,在合同中闡述細節,實現土地經營權轉讓。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制度的廣泛應用,相關政府部門明確表明通過出租形式進行的土地流轉租賃時間不得超過20年。
出租模式:目前最廣泛的土地流轉模式即土地出租模式。主要是指擁有土地承包權的承包方,將土地通過出租的方式轉讓給其他經營主體,雙方通過協商明確租金收取方式及出租期限等,確保流轉的有效性。
入股模式:入股模式亦稱股田制,也是建立在互利平等基礎上的流轉模式。該流轉模式的優點是利益直接、產權清晰,農民群眾既是經營參與者,又是利益獲得者。該模式的基礎是土地承包責任制。
股份合作模式:股份合作模式與土地入股模式比較相似,是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一種新型合作方式。該模式是指農民群眾以土地經營權作為股份共同建立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將分紅獲益作為關鍵,自始至終堅持資源和集約化的原則,積極融合集體合作經營模式,使農民獲取更高的經濟收益。
反租倒包模式:反租倒包模式指的是農民與企業或者集體簽署土地流轉合同,采取集約化形式實現土地的統一規劃和管理,后通過招標等方式發放土地經營權,并簽訂合同,明確職責。
實施土地流轉可提高農民收入,若農民打算外出務工,可將土地承包出去,承包人具有有效管理土地的權利,從而可實現土地規模化管理,也可為農民群眾提供穩定、長久的經濟來源。
實施土地流轉后,農民可集中土地,統一生產和管理,通過提高生產效益來吸引外部投資,有助于優化農業結構,外部投資助力使用技術手段,使農產品的種類更加豐富,產量更高,進而推動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想要真正促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則需要推動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合理配置現有閑置土地,形成該地區獨有的產業鏈,有效實施土地流轉政策,可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價值,助力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
各有關部門通過對引進和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為我國農業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與此同時,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應科學分析各地區農業發展實際情況,確保各項工作規范進行,促進我國農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