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艷艷.西安幸福林帶四標段景觀深化設計探析[J].南方農業,2023,17(18):-42.
摘 要 西安幸福林帶項目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城市林帶工程,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深化設計很好地發揮了設計與施工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呈現出極佳的景觀效果。為了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經驗,以西安幸福林帶四標段項目深化設計為例,結合方案與現狀,提出深化設計原則,總結出四標段景觀深化設計核心要點,從總體、植物、鋪裝、建筑外觀及細節這幾個方面對深化設計進行了說明。
關鍵詞 西安幸福林帶;深化設計;細節優化
中圖分類號:TU29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8.013
近年來,深化設計成為大型項目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深化設計通過汲取原設計方案的精髓,并根據現狀進行提升和完善,實現打造既有方案特色又有強落地性的景觀、提升項目品質的目的。本文以西安幸福林帶四標段景觀深化設計為例,分析原設計與現狀的不匹配之處,提出深化設計原則,歸納總結四標段景觀深化設計要點,通過細節優化和提升,保證達到高品質景觀效果。
1 項目概況
1.1 項目背景
西安幸福林帶項目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區,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中心林帶工程、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間綜合利用工程之一[1]。2020年11月,中建八局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中標林帶四標段景觀的深化設計及施工項目,根據《西安市幸福林帶建設工程綠化及配套工程“一處一定案”工作管理辦法要求》,對A1、A2、A3地塊進行“一處一定案”深化設計,深化方案經幸福林帶建設投資公司、管委會上會通過后,開始根據實際情況給出深化施工圖并同步施工。通過多方共同努力,西安幸福林帶項目最終實現完美履約。
1.2 項目整體設計
西安幸福林帶項目全長5.85 km,寬140~150 m,地面綠化覆蓋率達85%,形成生態、自然、“以林為主”的綠色休閑公園[2]。項目從北往南依次打造以運動及家庭聚會為主題的“動之谷”;以石、光、水、風之生態森林為主題的“森之谷”和以文化休閑為主題的“樂之谷”3個功能分區,整個幸福林帶景觀通過一條主園路串聯起來,四標段便位于北大門華清路與長纓路之間的“動之谷”,面積約14萬m2。
2 深化設計目的
2.1 尊重方案精髓,滿足業主需求
在進行方案優化時,需要尊重原設計方案的精髓,理解設計意圖,在保證設計原則、設計理念不變的情況下,以業主最新的需求為導向,進行重要節點的設計優化,從而實現功能和效果的提升。該項目概念方案已通過國際競賽、專家評選;設計內容博采眾長,在功能定位方面符合項目上位規劃的要求,已經得到業主的認可。
2.2 結合場地現狀,因地制宜改造
深化設計時應結合場地出地面構筑物的建設、分布情況,根據設計地塊最新規劃的路網布置,合理進行園路調整和地形改造;同時根據設計地塊的最新功能定位和周邊的人文景觀,挖掘亮點、特色,使方案與周邊環境有機融合。
2.3 優化空間層次,打造設計亮點
不同植物配置方式能構成層次豐富的觀賞空間,形成不同的景觀效果。在進行植物設計優化時,應結合設計方案,切合設計主題、空間性質和特定的開放時間,因地制宜地選擇各類合適的植物來進行不同功能空間的營造,通過對觀賞型植物群落的合理配置,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富有變化的植物景觀。
2.4 遵循生態先行,做到低碳運維
近年來,生態、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城市林帶設計時,應盡量模擬天然森林中植物的生長狀態,以鄉土樹種為主,適當引入一些外來優勢品種;減少人工草坪面積,地被以多年生宿根植物為主,以形成錯落有致、喬灌草相結合的復層林帶和復合式植物群落,做到生態先行,節約養護成本[3]。在景觀材料的使用方面,可以選擇一些生態、環保、可再生的材料,同時減少對天然石材資源的消耗,從而達到低碳運維的目的。
3 原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3.1 出地面構筑物與園路沖突
因幸福林帶地下有地鐵8號線、地鐵配套出入口、綜合管廊等,出地面構筑物眾多,包括地鐵逃生口、安全出口、采光井、通氣排煙井等。原景觀方案中部分園路設計與出地面構筑物位置有沖突,影響園路設計的連貫性,使用功能受到影響,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3.2 路網規劃和場地功能不匹配
華清路道路規劃與實際路網存在偏差,北入口建設方案需要調整。華清路至興工路(A1段)原方案預留的市政預留場地和停機坪后來取消;興工路至長纓路(A2段)為迎接全運會被賦予新功能,整個幸福林帶的地面將被作為觀摩區。結合這一情況,部分主次園路是重點觀摩路線,需重點打造;且在觀摩路線區間新增了多處運動場地,設計方案需更新。
3.3 “以林為主”的特色體現不佳
從原有設計來看,幸福中路和萬壽中路兩側管廊上方種植的植株數量少、品種少;且林冠線平直缺少起伏變化,林下地被層次單一,景觀層次不豐富。主要入口、重要節點位置的植物單一且缺乏特色,植物空間營造不合理,未能形成疏密有致、模擬自然的城市森林景觀,與幸福林帶的生態主題不相符。
4 四標段景觀深化設計要點
4.1 總體深化設計
深化設計工作的整體方針為“結合現狀條件和規劃調整,優化功能布局”。A1段原來的“幸福記憶”主題節點取消,打造茂林流芳新主題,打造兩側鄉土樹種基調片林+中心特色芳香林,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林帶。A2段圍繞全運會,取消櫻花特色林,調整為紅花槭、元寶槭等秋色葉楓樹林,展現絢麗多彩的秋季景觀。
1)華清路北側紅線北移12 m,A1段主入口廣場明顯加寬。為體現標志性和引導性,在主入口廣場上設置一塊長14.6 m、高1.0 m、寬3.5 m的泰山石,上刻金色西安幸福林帶標志,景石周邊配置高大骨架喬木,搭配植物組團和色葉植物,營造大氣且富有自然氣息的主入口景觀。大廣場上靠近市政道路一側布置主題綠雕和藝術造型,營造強烈的迎賓入口氛圍。
2)將A1段東側3 590 m2的市政預留用地重新納入設計,根據其所處位置,將其融入隔離背景林帶中,延續周邊林帶常用鄉土骨架樹種雪松、國槐,新增高大鄉土色葉樹種欒樹和七葉樹,打造生態自然的復層混交林帶。A1段核心區域314 m2的停機坪取消,結合周邊的三級小園路,將其優化為疏密有致的中心生態景觀林,并新增暴馬丁香、山楂等蜜源芳香類植物,打造特色芳香林景觀。
3)A2、A3段增加3處健身廣場,包括長方形繞樁場地、圓形健身場和三角健身場各150 m2。重新調整健身場地周邊的地形和植物,增加主景樹,形成地面遮陰。在活動場地周邊增加背景樹及中層色葉灌木,既能裝飾空間,又能遮擋視線;既吸引游人進入此空間,又可給活動區營造安靜安全的環境。
4.2 植物深化設計
在植物深化設計方面,結合“高、大、厚、密、彩、多”六字方針,打造以林為主、獨具特色的城市森林景觀。
4.2.1 種植品種選擇
在選擇樹種時,主要選擇高度較高的樹種,用來打破原設計統一規格的人工林形式,結合微地形,形成富有變化的林冠線。具體方案是將已種植的白皮松、雪松抽稀移植或在背景空隙處種植其他高大喬木,如大葉女貞、欏木石楠、國槐、美國紅梣等,以拉大輪廓線、拉高林冠線,形成城市工業區和生活區之間的綠色屏障。
4.2.2 種植密度設計
為貼合主題,該項目在植株少的區域增加種植密度、豐富種植層次,以形成一定規模的特色景觀林。例如,在楸林春景區域,設計種植以楸樹為主的多種高大喬木,同時增加中層觀花色葉植物,如山茱萸、珍珠梅等,打造春景的移步異景效果。在入口處、場地周邊等采用復層種植,遮擋視線,營造密林感受。
4.2.3 種植視覺效果
在重點節點豐富植物品種,通過春花、秋葉、冬枝與常年異色樹種的結合,豐富景觀四季色彩,形成視覺焦點。在入口節點,增加主景高大喬木,豐富地被植物,形成精致組團;園路兩側背景林帶,保留部分雪松、國槐、叢生茶條槭、叢生元寶槭,同時增加高大鄉土色葉樹種欒樹、七葉樹等,局部點綴不同規格的叢生骨架樹種如叢生樸樹、叢生大葉女貞、叢生黃櫨和獨桿樸樹、紫荊等,形成優美林冠線。通過采用種類不同、色彩不同的植株豐富地被層次和景觀色彩,打造生態自然的混交林帶[4]。
4.2.4 種植主題特色
針對位于主園路的主題種植帶金絲帶,在重要節點區域增加種植寬度,采用統一的復層種植模式;在綠地較窄區域,通過加強中下層植物的體量,強調景觀主題。具體方案為上層將高8.0~9.0 m的美國紅梣 作為行道樹,局部點植銀杏;中層全段種植高3.5~4.0 m的金枝國槐,點植黃櫨、蠟梅、金葉榆;下層種植黃瑞木、金葉石菖蒲、黃刺玫、黃花美人蕉及金葉佛甲草等,從多角度多季相體現景觀主題。
A2段下沉廣場為觀摩全運會重點路線,在深化設計時調整為重點打造以秋景為主的多彩楓樹林+紫色主題的錦繡帶,采用新優品種櫸樹作為行道樹,并新增獨桿紫薇、欒樹、紫荊、桂花,搭配紫花類地被植物,形成多層次搭配、開花變色、季季有景的喬灌木植物景觀。
4.3 鋪裝深化設計
鋪裝方面的深化設計講求與周邊環境結合,打造特色景觀。該項目采用三級園路系統。1)在對一級園路進行鋪裝深化設計時,對原設計部分鋪裝材料進行調整,減少了花崗巖的使用量,增加生態環保類材料。同時,結合場地的功能,采用不同面積的鋪裝材料組成不同的樣式和紋理,顏色采用深灰、淺灰相結合的方式,與下層廣場鋪裝相協調,做到精致、統一,體現生態性及景觀性。2)優化后的二級次園路采用透水混凝土、淺灰色PC仿石磚工形鋪或菱形鋪,管護輕松,方便游人通行。3)三級小園路形式多樣,在深化設計時應做到與周邊環境相結合。根據其作用及周圍環境,所選材料以鋼構仿木鋪板、生態竹木、透水磚、碎拼板巖嵌草鋪為主,在融入自然的同時更具生態效益。此外,錦繡帶次園路為凸顯特色,在透水混凝土中加入發光顆粒組成大小不同、形狀相近的楓葉元素及幸福林帶標志,變成一條網紅特色夜光跑道。
4.4 建筑外觀深化設計
對位于道路邊及游客可視區域的構筑物,采用文化小品與構筑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美化。例如,結合地方歷史特色,以古代絲綢之路中的瓷器、絲綢、茶葉為元素,設計各種圖案或造型,既能美化構筑物外觀,又能體現文化內涵。對遠離路邊、游客無法到達的構筑物,利用綠籬、攀爬植物等將其隱藏到林帶當中,使其和森林景觀融為一體[5]。對游客可達的構筑物如衛生間、樓梯間等,在確保其安全性、便捷性的同時,要考慮其在外觀上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因此采用植物與構筑物結合、墻體彩繪等的方式進行包裝或美化。
4.5 細節優化設計
1)井蓋品質提升。林帶內市政雨污水管井、電纜手井均采用常規市政井蓋,與景觀整體風格不符且存在混凝土外露的情況,嚴重影響景觀觀感。結合井蓋所處的位置及井蓋的大小,對出地面井蓋和大型井蓋采用綠籬或月季進行遮擋;綠化中使用綠化化妝井蓋,鋪裝中使用不銹鋼化妝井蓋,以保證園林景觀風格的統一。
2)花境點綴。在重要節點、主入口處增設長效花境,采用低維護地被代替草坪或長勢不好的地被,使用自播繁衍或對多年生宿根花卉、觀賞草進行合理搭配,如宿根鼠尾草、金葉蕕、紅瑞木、大花萱草、諸葛菜及黃金菊等,減少時令花卉,實現效果長效提升。
5 結語
西安幸福林帶項目四標段通過深化設計,優化了設計效果,提升了景觀美觀度和實用性,交上了一份業主滿意的答卷,同時受到市民的喜愛。該項目真正做到了為民造林、為民造福,在改善城市景觀和生態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瑾,郝雨霏,令狐延,等.基于碳中和理念的西安幸福林帶城市更新技術[J].施工技術(中英文),2021,50(13):108-112.
[2] 佚名.絲路上的城市綠洲:西安幸福林帶項目概述[J].施工企業管理,2022(4):108-109.
[3] 卜國華,廖秋林.低碳園林營造的原則及手法探討[J].廣東農業科學,2012,39(9):49-51.
[4] 楊新寧,付真妮.文化環境、植物群落的改造與創新:關于西安市幸福林帶綠化景觀提升設計[J].現代園藝,2021,44(16):64-66.
[5] 黨春紅,高雅清,羅明夏.城市地下公共空間地面突出物景觀裝飾設計研究[J].建筑技術,2021,52(1):99-103.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