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眉

著名的阿根廷詩人、小說家博爾赫斯說:“若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圖書館是一座城市文化積淀和文化精神的縮影,其發展牽動著城市的文化建設。
“讀書既是生活之道,也是生活本身!我們讀過的書籍最終都會成為我們的一部分。”日前,一場“愛上讀書,見到光!”的主題講座在青島市圖書館展開,知名作家姚法臣做客青島文化大講堂,帶領讀者領略讀書的樂趣,并以自身經歷為例,開出“讀書良方”。青島文化大講堂是青島市圖書館傾力打造的優秀服務品牌,自2002年開辦以來,堅持貼近百姓、普及文化知識、為讀者釋疑解惑,已成為山東省公共圖書館特色服務品牌之一。而青島市圖書館依托總分館制、青圖驛站和24小時自助圖書館建設,構建覆蓋全市的公共圖書館四級服務網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閱讀活動,有力地推進了全民閱讀工作。
在青島,除了青島市圖書館,七區三市都擁有自己的圖書館,它們作為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的重要機構,作為閱讀推廣活動的重要引領者和踐行者,賦予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氣質和內涵。
其實,生活在島城的人們只要細心留意,就會發現身邊的公共文化設施不知不覺間變得越來越多,且越來越近。14 處公共圖書館,13 處文化館,108 家登記備案博物館,137個鎮(街道)綜合文化站,5384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這些公共文化空間形成了“15分鐘文化圈”,沉浸式嵌入了青島市民的日常生活,滿足著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如今,青島迎來新一輪城市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坐落于西海岸新區的西海美術館,通過跨文化、跨媒介的藝術創新表達,為公眾呈現經典與當代、時尚與設計、音樂與表演等各類藝術形式;筑美印象公寓以“圖書館+酒店”為特色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既促進了館藏資源的流動,又實現了閱讀體驗由單點聚集到全域開花的轉變;國內首家以海洋為主題的青島科技館集科學普及、科學體驗、科學實驗、科技培訓等功能為一體,讓市民享受到豐富多彩的科普服務……這些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既有顏值又傳承本土文脈,在豐富著城市文化生態的同時,也成為市民和游客心中的文化地標。
11月7日,一場融合古典和時尚現代感的《金色旋律》銅管音樂會在青島音樂廳精彩上演。觀眾除了近距離聆聽青島歌舞劇院交響樂團的精彩演奏外,還能向專業演員請教樂器演奏技巧。青島市歌舞劇院音樂總監徐東曉表示:“我們為大家演奏了耳熟能詳的《軍魂》《拉格長號》,還準備了《黑貓警長》《名偵探柯南》等深受小朋友喜愛的動畫動漫曲目,這是一次非常好的藝術教育學習機會。”
《金色旋律》銅管音樂會是青島市市南區組織開展的秋冬文化惠民精品文藝系列演出活動之一。進入冬季后,為了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市南區依托文體廣場、藝術商圈、劇場劇院等文體活動場所,開展秋冬文化惠民精品文藝演出,讓小戲小劇文藝精品走進街道,把藝術大餐送到居民身邊,用文化惠民的方式帶領大家溫暖過秋冬。
這邊好戲連臺“不斷檔”,那邊則是文化惠民“不打烊”。
“文化活動明顯多了,讓我們這些老年人也有處可去、有事可干。”“假期、周末能帶孩子一起參與社區活動,不但增長知識,還能拉近親子關系。”令居民們交口稱贊的正是城陽區高新便民服務中心開展的各類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今年以來,城陽區高新便民服務中心堅持文化潤澤民生、文化引領發展、文化培根鑄魂,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組織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黃河大集”系列活動297場,其中文藝演出33場、傳統文化活動百余場、閱讀類活動40余場。城陽區高新便民服務中心副主任江文華介紹,各社區依托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積極舉辦各類傳統文化活動,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充分發揮傳統節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4月,青島市文化和旅游系統著力破解文化惠民“時間差”,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市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延時(錯時)開放的通知》,青島市文旅系統管理的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站)、美術館等按照通知要求,結合國家規定的相關標準和季節特點,均制定了延時(錯時)開放工作方案,為上班上學群體和游客參與文化活動、參觀展覽等提供方便,最大限度為大眾提供服務。
下班后到美術館聽一場音樂會,午間休息時段上一場別開生面的手工課,入夜到24小時圖書館讀一本好書……公共文化延時服務,讓島城的城市生活更有溫度。
在飛速發展的時代,“數字”向我們款款走來,正在觸及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一部手機就可看到不同朝代的書畫作品變身一組組水墨動畫片,讓人猶如置身畫卷中;一個小程序就能360度展現瓷器、貨幣、銅鏡等近20個門類藏品,甚至可以放大精細到發絲、羽毛都纖毫畢現;一批“云展覽”,一系列“云課堂”“云直播”“云鑒賞”活動,創造了一個個體驗感深、感染力強、參與感濃的沉浸式文化活動體驗場景……在青島市博物館,數字化服務已經融入廣大觀眾的觀展體驗中。
青島市博物館信息資料中心主任孫剛介紹,水墨動畫片是采用先進的高精度大型掃描設備對書畫作品進行掃描,形成數字文件,再輔以特效、音樂等元素,制成動畫視頻,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文物的全方位展現則是采集制作了400件館藏珍貴文物的三維模型,每件文物均制作了存檔級、展示級和移動展示級三種精度的模型,按需求應用到不同的場合中。“存檔級精度最高,廣泛用于文物研究、尺寸測量、文物修復、復制等方面。展示級和移動展示級主要應用于面向觀眾的展示工作和宣教工作,在精度和展示利用方面找到一個最優的平衡點。”

目前,青島市博物館建設完成了《青島市博物館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建立了館藏珍貴文物的數字化模型和存儲管理系統,有效提升了文物數字化保護能力。“網游青博”“微課堂”“云社教”“數字藏品館”“青博手禮”等持續推送優質數字文化資源,為市民們“逛”博物館增添了更多可能。
在青島,“數字文化”每時每刻都在更新。
走進青島市圖書館,市民1分鐘內即可自助辦理圖書借閱證;步入西海岸市民文化中心(渭河路)圖書館,讀者可以在電子書墻上來回滑動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站在青島城市展覽館的互動體驗展臺上,可以跟隨蛟龍號暢游7000米深海海底,感受CAVE影院技術帶來的沉浸式眩暈;打開西海美術館公眾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直接VR體驗線上展廳,參加“云看展”和“云討論”……這一切可喜的改變,得益于“數字文化”的發展。人們也驚喜地發現,“數字文化”逐步打破時空限制、開辟一個接一個全新文化生活場景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著每個人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編輯/魏偉

Qingdao: Culture Makes Life More Textured
As one among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demonstration zones for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s, Qingdao has made efforts to improve public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thoroughly carried out public cultural projects, actively advanced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e,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s long as the people in Qingdao keep their eyes open, they will find that a growing number of cultural facilities are imperceptibly approaching them. These public cultural spaces have formed a“15-minute Cultural Circle”, and embedded themselves into citizens’daily life in Qingdao to satisfy their growing cultural needs.
This April, Qingdao’s culture and tourism system made efforts to crack the “time difference” of public cultural projects, and issued the Notice on Further Advancing the Delayed (Staggered) Opening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Units in Qingdao.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otice in combination with relevant state-stipulated standards and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public libraries, museums (memorial halls), cultural centers (stations) and art museums under the management of Qingdao’s culture and tourism system all developed a work plan for delayed (staggered) opening to facilitate workers and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ultural activities, visits to exhibitions, and so forth.
In the Qingdao Library, citizens can independently apply for a library card within one minute; in the Civic Culture Center (Weihe Road) Library, Qingdao West Coast, readers can select their favorite books by sliding their fingers on the e-book wall; in the Interactive Experience Stand of the Qingdao City Exhibition Hall, visitors can follow the manned submersible Jiaolong to visit the seafloor at the depth of 7,000 meters, feel the immersive dizziness brought by CAVE(Cave Automatic Virtual Environment)… All these gratifying changes benefit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