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屆三星杯世界圍棋大師賽塵埃落定,丁浩九段捧杯。本屆比賽,中國棋手不到韓國棋手一半人數,卻在八強占據五席、四強占據三席并最終包攬冠亞軍,“存在感”極強。而人工智能(以下簡稱“AI”)對圍棋運動的影響,從本屆比賽也可見一斑。
丁浩和樸廷桓的半決賽,當丁浩以早已約定俗成的方式飛靠出頭時,樸廷桓卻還以一手罕見的扳斷。據講解該場比賽的韓國九段棋手透露,丁浩飛靠的下法是較低配置的電腦AI給出的方案,而韓國棋手已經從AI得到了更新的變化圖。因此,丁浩局部吃了不小的虧,幸而樸廷桓對后續變化也演練得并不純熟,最終被丁浩一步步完成逆轉。
由此不難看出,AI已經擁有圍棋的“最終解釋權”,任你水平再高的人類棋手,還是要從AI那里得到“正確答案”和“更新的正確答案”。圍棋仍然是一項腦力運動,但同時也有了“信息戰”的色彩——誰能和AI更好更高效地“交流”,誰能更深入地領悟并照搬AI的招法,誰就可以突破傳統棋手的上升曲線,扶搖直上。
申真谞今年勝率高達恐怖的90%,就得益于訓練中對AI的利用,實戰中很多著法,和AI吻合度極高,“申工智能”之名非虛。但是,AI畢竟是公平的,隨著越來越多的棋手深入和AI磨合,申真谞的優勢正在顯著縮小。
當李世石和柯潔先后輸掉“人機大戰”,很多人認為圍棋運動前景堪憂。但幾年過去,事實證明,AI并沒有讓圍棋運動式微,相反還賦予了圍棋新的魅力。
一方面,人類棋手面對面對弈的樂趣和張力,是AI不可能取代的,它更像是一個完美的“陪練”。另一方面,AI的廣泛普及,也大大降低了圍棋的入門門檻,擴大了圍棋的受眾人群。而從觀眾的角度,有了AI的輔助,配合解說的解讀,人們也更容易看到比賽中的各種精巧之處,棋手出現失誤、因為和AI建議的著法不同導致勝率大跌的“車禍現場”,也讓觀看比賽的娛樂性有所提升。
AI為圍棋關上了一道門,但也為圍棋打開了很多扇窗。
(摘自《羊城晚報》11.29 趙亮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