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如高
那一年的中秋節傍晚,我和同事從中國石化華東石油工程公司的揚州石油基地驅車,北行80多公里,前往40415鉆井隊。
趕到目的地,月亮尚未升起,映入眼簾的是那被大片椿樹緊緊簇擁著的石油井架。
剛一下車,就看見一臉陽光的隊長陳正科,帶著鉆井大班高山、柴油機工饒加志迎上前來。見到曾經一起戰斗的老同事,剎那間,一種久違的溫情從我心底油然而生。
“歡迎你們,中秋快樂??!”陳隊長熱情地握住了我的手。他告訴我們,眼下正在進行秦X3井施工。由于連日陰雨,進展緩慢,可把大伙兒都急壞了?!斑€好這幾天比較順利,已經拿下2600多米的進尺了。”
“今晚有多少人在隊上?”我問道。陳隊長細數著:“技術員、大班、小班、炊事員、洗衣工……再算上你倆,總共是30人。”
“錯了,應該是32人才對”,一旁的技術員小孟調皮地說,“還有嫂子和孩子呢。”正說著,我便看到了站在一旁的陳隊長的愛人和孩子。
此時,天色已經暗下來了,月亮偷偷地躲在云層里,透著幾分羞澀。我們一邊說笑,一邊走進井場。
在隆隆的鉆機聲中,我們和其中兩位員工攀談了起來。
23歲的鉆工丁磊有些靦腆。他來自江蘇淮安,連續兩個中秋節都是在井隊度過的。為了安慰父母,他專門在上班前給家里打了電話:“爸媽,這里有20多個同事一起過節,你們就放心吧?!?/p>
26歲的鉆工李凌有些文氣。他來自安徽肥東,最近與家鄉一所中學的女教師正在談戀愛。當我們問他中秋佳節最想做什么時,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想和她一起賞月!”
“回駐地吃飯吧,大家都等著呢”。在陳隊長催促下,我們站起身往回走。此刻,月亮已經露出臉龐,開始在樹林間若隱若現。
推開一扇鐵門,溫馨的氛圍撲面而來。在10多平米的野營房里,坐滿了身著橘紅工衣的工友。炊事班長王立勤和兩名助手,特意烹制了18道菜肴,連同月餅和水果一同擺在了桌子上。
陳隊長舉起茶杯:“今晚,雖然我們不能回到自己的小家,但是,我們大伙兒聚在一起,就是一個大家庭,也是一種團圓。為了親人的幸福、為了油田的發展,以茶代酒,干杯!”
不知何時,柴油機工饒加志唱起了《十五的月亮》這首歌。一曲唱罷,他清了清嗓子又大聲說道:“我們來唱一首《我為祖國獻石油》,好不好?”“好——”工友們異口同聲地應答。
“錦繡河山美如畫,祖國建設跨駿馬……我為祖國獻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一首雄壯的石油創業歌,唱出了蘇皖石油人頂天立地、戰天斗地的萬丈豪情。
那一晚,陳隊長的妻女被圍在中間,與大家一起歡笑,一起唱歌。小家伙用奶茶一口氣敬了20多個叔叔。
揮別井隊兄弟,已經是晚上10點多。抬起頭來,一輪明月正懸掛于井架頂端,與次第而上的井架燈連成一線,顯得明亮而溫暖。
這一刻,我終于明白,那些堅守一線的石化員工心中,定然都裝著一輪明月,深深寄托著對工作的熱愛、對故鄉的思念。
(作者單位:中國石化華東石油工程公司)
編輯/車玉龍 統籌/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