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卓娜 楊令芝 黃 茂 王 烤 寧 旭
(都江堰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檢驗科,四川 都江堰 611830)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體初篩中經常發(fā)生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或懷孕者HIV篩查結果假陽性的情況,給臨床診療帶來困惑,也給受檢者和家屬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本文分析1例5個月內進行HIV初篩檢測3次,其中化學發(fā)光法均有反應,膠體金法特異性抗體均無反應,HIV抗體確證試驗(免疫印跡法)均無條帶,HIV核酸均未檢出,通過后續(xù)隨訪,結合臨床癥狀判斷為疑似皰疹病毒抗體引起的HIV初篩假陽性病例。
受檢者,女,42歲,2021年5月30日于都江堰市人民醫(yī)院進行健康體檢,HIV抗體初篩結果待確定。根據《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guī)范(2020年修訂版)》[1]中關于HIV抗體的檢測流程為初篩、復檢、補充試驗的規(guī)定,本實驗室立即進行了復檢和補充試驗。2021年6月2日進行HIV確證試驗(免疫印跡法),結果為HIV-1抗體陰性。2021年6月3日進行HIV核酸檢測,結果為HIV核酸未檢出。詳細詢問病史,受檢者口述無輸血史、無注射吸毒行為、無高危行為和任何性病史,未曾有咳嗽、咳痰、反復發(fā)熱等癥狀持續(xù)2周以上,無夜間經常出汗、體重驟降、易疲勞、呼吸急促和淋巴結腫大等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關的臨床癥狀。結合臨床癥狀和檢查結果診斷為非HIV感染。但受檢者為確認是否無HIV感染,多次來都江堰市人民醫(yī)院復查。
本實驗室采用CHEMCLIN 600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北京科美公司)和配套試劑(化學發(fā)光法)進行HIV初篩,復檢方法分別為膠體金法[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HIV1/2)檢測試劑(廣州萬孚公司)]和化學發(fā)光法[CHEMCLIN 600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北京科美公司)和配套試劑]。確證試驗的檢測方法為免疫印跡法,試劑為新加坡安倍生物醫(yī)學亞太私人有限公司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體檢測試劑盒,檢測儀器為EURO Blot Master Ⅱ半自動蛋白印跡儀(德國歐蒙公司)。采用熒光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檢測HIV-1核酸,檢測儀器和試劑為cobasTaqMan 48全自動醫(yī)用PCR分析系統和配套試劑(瑞士羅氏公司)。所有試劑均在有效期內,嚴格按標準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
2021年10月22日,當受檢者第3次進行復查時,征得其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采集受檢者血液樣本,尋找HIV初篩假陽性的原因。受檢者3次HIV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受檢者3次HIV初篩、復檢和補充試驗結果
對受檢者進行了感染性疾病相關項目(風疹病毒IgG抗體、單純皰疹病毒Ⅰ型IgG抗體、帶狀皰疹病毒IgG抗體、弓形蟲IgG抗體、巨細胞病毒IgG抗體、單純皰疹病毒Ⅱ型IgG抗體、TORCH-IgM抗體)、臨檢項目(血常規(guī)、凝血四項、D-二聚體)、生化項目(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電解質)、自身免疫性疾病項目[類風濕因子、抗溶血素O試驗、自身免疫性肝病抗體四項(抗線粒體亞型-2抗體、抗肝腎微粒體抗體、抗肝溶質抗原1型抗體、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體)、血管炎五項(核周型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胞質型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抗髓過氧化物酶抗體、抗蛋白酶3抗體、抗心磷脂抗體 )、風濕三項(抗核抗體、抗角蛋白抗體、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抗可提取核抗原多肽抗體]的檢測。結果顯示,風疹病毒IgG抗體陽性,單純皰疹病毒Ⅰ型IgG抗體陽性,帶狀皰疹病毒IgG抗體陽性,其他項目檢測結果未見異常。
再次詳細詢問受檢者病史,其回憶每到夏天,雙手會出現水泡,隨時間延長自愈,周而復始已近3年。經皮膚科和風濕免疫科會診,結合臨床病史和相關檢查結果,臨床推斷患皰疹的可能性大。
實驗室檢測是AIDS防治的基礎,及時發(fā)現HIV感染者是有效阻斷AIDS傳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初篩試驗通常采用敏感性較高的試劑以盡可能發(fā)現HIV感染者,初篩檢測一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化學發(fā)光法、膠體金法等方法。隨著現代檢驗技術的發(fā)展和檢測自動化的應用,HIV的各類檢測技術不斷改進和更新[2],篩查試驗的靈敏度不斷提高,初篩的假陽性率也隨之升高[3-4]。部分學者認為初篩假陽性受檢測方法影響較大,化學發(fā)光法的廣泛應用是造成假陽性升高的重要原因,化學發(fā)光法S/CO值為1~<10的樣本,確證試驗證實為假陽性的概率較高[5-7],而金標準方法操作簡單,且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可以很好地輔助篩查。本例受檢者化學發(fā)光法3次檢測的S/CO值均<10,膠體金法均無反應,提示當化學發(fā)光法S/CO值較低且膠體金法無反應時,應關注患者的基礎病史和個人狀況,考慮是否存在檢測干擾,加強與患者和臨床醫(yī)生的溝通,在確證試驗結果出來之前,對患者做好溝通和解釋工作,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當條件允許時,可以與臨床醫(yī)生一起,結合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原因,以便獲得正確結果。
除上述檢驗方法會影響結果外,懷孕、血液透析、類風濕疾病引起的高滴度自身抗體,病毒或細菌,如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體、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導致機體產生與HIV抗原的交叉反應,都會引起HIV抗體的假陽性[8-12],因此,需采用特異性較高的補充試驗來排除初篩試驗中的假陽性結果[13]。初篩假陽性過高,不僅增加了檢測工作量,也會給受檢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和心理恐慌。公眾對HIV感染普遍存在懼怕心理,希望通過重復檢測,反復確認自己的感染狀況,這又會造成醫(yī)療資源浪費[14]。本例受檢者因其特殊的工作環(huán)境,自第1次初篩為感染待確定開始,就非常擔憂,即使確證試驗和核酸檢測均為陰性,仍一直背負著巨大的心理負擔,試圖通過反復檢測確認感染狀況。本例受檢者通過專家會診判斷為疑似皰疹病毒抗體引起的HIV初篩假陽性。提示如果能建立更完善的電子信息系統,當就診者反復檢測時能及早發(fā)現并干預,或可減輕就診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負擔,緩解其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