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市瀏安農業科技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羅專
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 李昊幫
1.分群飼養 羔羊出生后第一年生長發育最快,這期間如果飼養不良,就會影響生產性能。羔羊斷奶后,根據不同性別的生長發育規律,應分別組成公、母育成羊群以及育肥羯羊群。因雙羔、多羔或病弱體重差異較大的羊只,可通過延遲斷奶時間或按體重相近原則另外分群,以避免大欺小、強凌弱,確保充分發揮其生長潛力。
2.定時稱重 預期增重是育成羊發育完善程度的標志,在飼養上必須注意增重這一指標,按月固定抽測體重,借以檢測全群的發育情況。稱重需在早晨未飼喂或出牧前進行。斷奶后的育成羊在最初幾個月營養條件良好時,每日可增重100克以上,每日需要風干飼料0.5~0.7千克;隨著月齡增大,則根據其日增重及其體重,適當增加飼料。
3.及時補飼 斷奶編群后的育成羊,正處在早期發育階段,斷奶不要同時斷料,在出牧后仍應繼續補料。冬春舍飼時,需要補充大量營養,應以補飼為主,放牧為輔。要做好飼料安排,合理補飼,喂給最好的豆科草、青干草、青貯及其他農副產品。
4.當年出欄 羔羊當年育成指羊出生1年內達到要求體重(30千克左右)并出欄上市的培育過程。利用羔羊1歲前生長發育快和飼料報酬高的特點,以及夏秋季牧草營養豐富、氣候條件好的優勢,進行夏秋季青草期放牧育肥或舍內強度育肥,入冬后適時屠宰,能收到節省飼料和降低成本的效果。舍內強度育肥可采用全價顆粒混合日糧全舍飼方式進行育肥。此外,實行羔羊育肥和羔羊肉生產,還可提高羊群中母羊比例,增加羊群的生產總量,降低飼養成本,減少對草原、牧坡的飼草壓力與飼草的浪費,提高單位面積羊肉生產總量和經濟效益。
1.春羔育肥 母羊在9—10月配種,次年2—3月產羔,4—6月斷奶。此模式母羊受胎率高,產羔時正值冬春季舍飼,需要一定的圈舍保溫條件。羔羊斷奶后,是羔羊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但此時瘤胃機能還不完善,對粗飼料利用率低,在放牧的基礎上,日糧以精料為主,并補給優質干草和青貯多汁料;到6月時,放牧場草質好,營養價值高,可不用補飼。應用此模式,羔羊在10—12月體重超30千克,開始出欄上市。
2.秋羔育肥 母羊在3—4月配種,8—9月產羔,在羔羊哺乳后,草場已逐步進入枯草期,同時天氣漸冷,維持體能消耗大,必須加強補飼,使羔羊在斷奶時或斷奶后1~2個月,體重在25千克左右上市。對未達到上市體重的羔羊繼續肥育,供第二年上市。應用此模式,羔羊成活率高,但母羊配種時體況差,排卵數小,育羔期還影響母羊放牧,哺乳期還得補飼,加大了飼養成本,且冬季補飼肥育效果差。相比之下,秋羔肥育模式并不經濟。主要用于充分發揮母羊繁殖效率、減少空懷時間,以及調整整群生產時間,需與早期妊娠診斷、早期斷奶技術相結合方可發揮最大效益。
3.批量化育肥 將全年天數分為5期,每期73天,將哺乳與配種控制在1期內,妊娠2期,則三年剛好完成五胎。此模式有利于縮短哺乳期,縮短母羊羔期間隔和控制繁殖周期,使種羊由二年三胎提高到三年五胎,但對技術應用與管理水平要求較高,需結合早期妊娠診斷、早期斷奶、控制發情、人工授精等繁殖技術,是規模化舍飼提高養殖效益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