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 文璽華 劉俊鴻 周大為
攸縣麻鴨具有體形小、生長快、性成熟早、產蛋多、飼料報酬高、適應能力強等特點,是湖南省著名的蛋用型地方鴨種。為保護這一優良基因,攸縣建立了核心保種場、保護點和保護區。
攸縣采用系譜法進行保種。系譜法是從雜種第一次分離世代開始選種,分別成系統,以后各世代均在優良的系統中選優良單一品種,直到選出優良一致的系統,并將其升級進行產量比較試驗為止的過程。①第一世代:主要工作是分辨真假純種,除掉與母本完全相同的雜種,淘汰具有嚴重缺點的組合。②第二世代:主要工作是選定優良組合,淘汰不良組合,并從優良組合中選拔優良種鴨,選優良種鴨是這一世代的工作重點,時間跨度較長。③第三世代:主要工作是在優良系統中選擇優良種鴨,淘汰不良系統。④第四世代及以后世代:主要工作是選擇優良系統群中的優良系統,并從中選拔優良種鴨。第四世代及以后世代工作重點由選種鴨為主轉為選拔優良一致的系統升級為主。
1.群體規模數量 攸縣麻鴨資源場為國家級保種場,現有攸縣麻鴨48個核心家系種群,每個家系選留種公鴨3羽、種母鴨25羽左右,候選種群約500羽,年平均飼養1800羽。
2.選種方式 攸縣麻鴨資源場采用家系等量留種公鴨輪配的方式家系保種,每年按家系編號收集種蛋,按家系孵化,按家系培育到90—120日齡時,通過3次選留,符合品種特性的優良種鴨留作種用。每個家系選留的種母鴨25羽、種公鴨3羽。2022年完成了第十世代的繼代繁育,具備完整且準確的曾祖代、祖代、父母代生產記錄。
1.保種區域 以國家級保種場為核心,劃定攸縣的新市鎮、網嶺鎮、丫江橋鎮、石羊塘鎮、菜花坪鎮、皇圖嶺鎮、江橋街道等7個鄉鎮(街道)為攸縣麻鴨保護區。
2.保護點 確定位于皇圖嶺鎮河田村的攸縣嘎嘎叫養殖專業合作社、位于鸞山鎮皮家村的攸縣皮家養殖場、位于江橋街道江橋社區的攸縣寧建橋麻鴨養殖場、位于網嶺鎮洞井村的攸縣網嶺鎮訪北孵化場為攸縣麻鴨保護點。其中攸縣嘎嘎叫養殖專業合作社和網嶺鎮訪北孵化場由攸縣麻鴨資源保種場發放種苗,以保證種鴨的純度。皮家養殖場和寧建橋麻鴨養殖場為本地攸縣麻鴨種鴨,以保護不同血緣的攸縣麻鴨。
1.完整保存攸縣麻鴨的體形外貌 現存攸縣麻鴨體形狹長,羽毛緊密,脛、蹼橙黃色,爪黑色。公鴨啄呈青綠色,頭頸上部羽毛翠綠色,富有光澤,頸中下部有1厘米左右的白環,頸下部和前胸羽毛赤褐色,翼羽灰褐色,尾羽和性羽黑綠色,性羽3~4根并向前上方卷曲。母鴨全身羽毛黃褐色,具橢圓形黑色斑塊。鴨群中以淺麻色鴨居多,大約占70%。
2.完整保存攸縣麻鴨的生長性能 攸縣麻鴨100天就達到了產蛋體重,就可開始產蛋。
3.完整保存攸縣麻鴨的繁殖性能 攸縣麻鴨125—138日齡就達到了50%的產蛋率,體重達到1180克,種蛋受精率達到96%,受精蛋孵化率超過90%,72周齡產蛋310枚。
1.具有定向選擇的作用 相對于自然選擇,系譜法的應用,可以對攸縣麻鴨的優點進行多項人工定向選擇,確保攸縣麻鴨品種特征不致混雜和滅絕,原種基因完全保存,攸縣麻鴨個體的特異性保存。
2.每一系統有案可查 完善了攸縣麻鴨家系檔案、生產記錄及核心種群三代系譜,建立并保存后備種鴨完整配種記錄,全面掌握攸縣麻鴨遺傳資源概況、體形外貌特征、成年體尺體重等核心數據。
3.及早集中優良系統 對于攸縣麻鴨的選種,從第一世代起,將主要精力全部集中在體形外貌特征及體形小、生長快、成熟早、產蛋多等優點方面,通過十個世代的選育,現有48個家系都可體現攸縣麻鴨的優良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