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報道》記者 邱慧
11月的上海黃浦江畔,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
作為在“四葉草”場館全面恢復線下辦展的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第六屆進博會取得的成果頗為豐碩。官方統計的數據顯示,本屆進博會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金額784.1億美元,較上屆增長6.7%。前5屆進博會的成果也在近期公布,累計意向金成交額近3500億美元。
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世界范圍內動蕩的局勢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很大沖擊,區域化、碎片化趨勢明顯,進博會的舉辦無疑是給世界提供了重要平臺,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心劑。
“進博會整體的溢出效應是在持續上升的。”王輝耀告訴記者,上升的溢出效應主要體現在貿易促進、產業升級等多方面,未來,進博會不僅對中國發展來說是強有力的支撐,更加可能成為一個世界采購平臺,推動產業鏈升級的穩定性。
從首屆進博會開始,高水平開放就一直是貫穿其中的關鍵詞。
2018年,首屆進博會舉辦。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的背景下,進博會充分展現中國在不斷擴大開放中的擔當作為。
今年,在向第六屆進博會的致信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希望進博會加快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功能,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充分發揮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作用,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共享的大市場;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服務,助力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讓合作共贏惠及世界。”
開幕式上,國務院總理李強也向來賓分享了三則與“開放”相關聯的“進博故事”:2018年,一家美國精油企業抱著“試試水”的心態來到進博會,沒想到收獲了3.8億元的訂單,此后采購金額也一路攀升到10億元。2020年,一個阿富汗小伙帶著純手工的羊毛地毯第一次參加進博會,收獲了2000張訂單。這意味著2000個阿富汗山區的家庭有了一整年的收入。疫情中沒有停下腳步的進博會,改變了小伙子的人生,也改善了成千上萬阿富汗家庭的生存狀況。2022年,一家日本制藥公司帶著治療消化系統罕見病的新藥來到進博會,并與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現場簽約。新藥上市常常動輒數年,但在進博會的助力下,這款新藥僅用6個月就進入博鰲的醫療機構。
多家觀看了開幕式的參展商都向《中國報道》記者談及三則故事的聽后感,并不約而同地指明進博會的開放及其帶來的巨大市場紅利。

11月5日,波士頓科學展臺上,全球首款獲FDA批準的胃內單球囊內鏡體重管理產品Orbera胃內球囊吸引關注。當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全球頂尖的醫療器械企業攜各自的明星產品齊聚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吸引了眾多觀眾。
“中國將持續推進‘市場機遇更大’的開放、‘規則對接更好’的開放、‘創新動能更足’的開放和‘包容共享更強’的開放。”在主旨發言中,李強總理指出。
前5屆進博會,共有13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加國家綜合展,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約2000項。今年的進博會則有7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亮相國家展,128個國家和地區的3486家企業參加企業展,集中展示442項代表性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參展企業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89家,為歷屆之最。
除此之外,首次以官方名義參加進博會的美國也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公開報道顯示,美國農業部組織了來自州政府、國家級農產品協會、農產品出口商、食品制造、食品包裝等17家參展商來華參加進博會,這是自2016年以來,美國農業界向中國派出的規模最大的代表團,設立的美國食品與農業館的展臺面積也超過了200平方米。
首次參加進博會的美國谷物協會主席布倫特·博伊斯說:“來參加進博會是段奇妙的經歷。”他告訴《中國報道》記者,過去的40余年里,美國谷物協會一直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他期待在進博會之后,和中國伙伴的關系能夠得到進一步深化。
展會現場,美國谷物協會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桑切斯也向記者表示,中國是美國農產品最大的海外市場。盡管過去的5年里,兩國在貿易領域出現了爭端摩擦,但“中國是美國重要的貿易伙伴,這點毋庸置疑”。來華14個月時間里,桑切斯一直在研究中國市場。今年是桑切斯第二次參加進博會,他告訴記者,自己對開放的進博會充滿期待,明年還會再來。
與往屆進博會一樣,今年的進博會也集聚了眾多“首發”“首展”,一批前沿技術和新秀產品借助進博會的平臺進入中國市場。
電子設備公司高通首次在國內展示基于最新旗艦驍龍移動平臺、采用國內大模型在終端側運行的多個生成式AI用例。除此之外,觀眾可以在其展臺上看到在國內首次展出的驍龍X Elite參考設計筆記本——這是高通迄今為止面向PC打造的最強計算處理器。
一些最新的科技也依托進博會的平臺展示給大眾。在連續6年參加進博會的“全勤生”歐萊雅的展臺,自動涂抹口紅的歐萊雅超精準智能上妝儀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歐萊雅中國北亞區數字智能美妝部總監葉成達告訴《中國報道》記者,這款上妝儀是今年在進博會上展示的最新“黑科技”。他告訴記者,這是為手臂活動能力受限的消費者設計的,比如肌無力患者,機械手臂可以實現360度旋轉和180度的彎曲,運動范圍受限的消費者可以借助它來給自己涂上好看的口紅。
除此之外,在汽車、醫藥等展區展示的最新成果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一行業的發展風向。以汽車展區為例,記者注意到,多家車企都以綠色為方向,在新能源方向發力。
在豐田汽車的展區,觀眾可以看到一系列氫能源技術的應用場景。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采訪時,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市場營銷公關部室長謝輝稱,氫能是21世紀具備強潛力的清潔能源,但目前在中國,關于氫能源的普及與應用還存在一定的局限。她向記者介紹首次在國內展出的“換氫”設備,通過存儲模塊實現氫瓶更換,從而滿足消費者氫能源的使用。
“氫能源的普及與應用需要業界內外共同推動。”謝輝坦言,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給眾多海外車企帶來了挑戰,也推動著更多環保能源汽車的落地。她向記者指出,與其他展會不同,進博會是業界內外進一步對接技術和需求的重要平臺,在進博會上能夠與消費者和最真實的需求直接對話,也能讓企業把最新的理念和技術成果更快捷地傳導至消費群體。
同樣,在寶馬集團的展臺,氫能源也是展出亮點。BMW iX5氫燃料電池車、BMW電動旗艦創新BMW i7 M70L等車型都是首次亮相進博會。寶馬集團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在新能源汽車大勢下,寶馬也在積極升級研發和創新系統,擴大在中國的市場布局。“進博會就是一個創新產品最佳的展示平臺。”

11月6日,觀眾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技術裝備展區參觀了解裝有驍龍芯片的智能手機。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進博會的“首發效應”也讓藥械企業收獲匪淺。武田中國數字化科技團隊負責人顧青表示,進博會為展示全球創新成果提供了窗口,同時也為不同的企業搭建了橋梁。武田制藥就是開幕式上李強總理分享的第三個故事的主角。在進博會的助力下,武田制藥的新藥僅用6個月就進入了中國博鰲的醫療機構。顧青告訴記者,也正是因此,他更堅信,進博會的“首發效應”能讓不同的企業發現更多的合作伙伴。
多位參展商都向記者分享了自己今年參展的最直觀感受:更有人氣、更為熱鬧,也更有活力。在多數企業代表看來,進博會是不同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超車道”。
參觀了今年進博會“國家館”的王輝耀也對此深有感觸。他指出,過去3年里,在疫情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穩定因素加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被迫進入動蕩和重組時代,全球供應鏈日趨“短鏈化”。
“在這一背景下,進博會全球公共產品的作用凸顯。除了中國,世界范圍內沒有一個國家能單獨舉辦這樣的展會。”王輝耀向記者指出,進博會是全球最大的關于進口的貿易博覽會,很多企業都將最新科研成果的首展放在進博會上,這意味著他們看重、看好中國市場。
已建成5G基站超過115萬個,占全球70%以上;全球三分之二的高鐵都在中國……王輝耀向記者指出,一系列數據說明,中國處于全球供應鏈的中心位置。
記者注意到,中國堅持實施擴大進口戰略,已經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這是因為中國強大的制造業生產能力。”王輝耀坦言,要想進一步擴大進口規模,意味著我們仍需要加大吸引全球制造業來中國的力度,提高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2023年適逢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和“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王輝耀指出,中國的對外開放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現在,全球化遇到挫折,缺乏動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通過舉辦進博會等,就是在給全球化增加新的活力與動能。“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積極參與正說明了進博會的影響力和重要性。
王輝耀認為,連續召開6屆的進博會向全球再一次提供了新的公共產品服務,這不光是對中國擴大開放的良好支撐,未來也可能成為一個世界采購平臺,以此進一步鞏固全球產業鏈的穩定性。
公開報道顯示,第七屆進博會籌備工作目前已全面鋪開,已經舉辦了4場簽約儀式,累計近200家企業提前簽約參展,展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