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霞 沈興寬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是世界級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建設的樞紐區、白鶴灘水電站建設的主要庫區,處于“一肩挑兩站”的特殊位置。近年來,會東縣緊盯“搬得出、穩得住、通過發展能致富”的目標,圍繞解決水電移民安置點后續發展和治理效能提升難題,堅持以智慧化書寫好移民搬遷后扶篇章,切實探索會東縣水電移民發展新路徑,奮力書寫移民新故事。
如何改善基層治理水平,更好地回應移民需求?近年來,這個問題成為會東縣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任務,通過一系列的實踐和探索,會東縣逐漸摸索出一條以“智慧社區”為載體,讓基層治理搭上“信息化高鐵”的新出路。深入開展水電移民“黨群連心·共謀發展”十項行動,探索實施“黨建+數字”治理模式,在8個800人以上的移民安置點搭建集通信、指揮、調度、反饋于一體的“黨建AI智慧治理”系統,以點帶面提升治理智慧化、現代化水平。構建黨建智慧治理“18125+N”架構,打造1個總平臺、8個中臺,建立1張三維立體圖,搭建智能終端和微信小程序2個操作端,圍繞數字情景、黨建在線、聯動共治、智能監測、安全可視五大板塊,建設N類智慧應用場景,提供多類便民服務。依托“一體化系統+微信小程序+智能終端”,構建社區15分鐘生活圈,融合黨員積分和居民積分機制,居民通過“點單上菜”實現服務之“供”與居民之“需”有效對接。
水電移民后扶發展任務長期而艱巨,想要移民生活富起來根本靠發展,關鍵在產業,載體是項目。會東縣各級部門理清發展思路,通過頂層“強血”、幫扶“輸血”、產業“活血”等方式,不斷帶領移民群眾尋找增收門路,推動后扶發展。落實縣領導聯系包保責任,建立常態化聯席會議機制,組建移民后扶產業發展及項目規劃領導小組,印發移民后扶發展五年行動實施方案,壓緊壓實幫扶責任,著力通過改善基礎條件、發展產業、轉移就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政策兜底保障等措施,開展精準幫扶。選派18名優秀干部到6個水電移民重點村(社區)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制定移民結對聯系工作實施方案,落實“一對一、一對多”移民結對幫扶工作機制。縣級部門(單位)2364名干部職工與7013戶縣內安置移民結對認親,開展3輪全覆蓋走訪慰問,解決產業、就業、入學、就醫等問題900余個。
為了帶領移民群眾闖出致富新路,加快建設移民幸福美麗新家園,努力讓移民群眾過上更幸福、更美滿的新生活,會東縣各級部門攻堅克難,傾力為民。堅持“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原則,一點一規劃、一村一特色統籌做好移民后期扶持規劃,依托涼山國家水電公園建設,著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鎮、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按照創建一批移民車間、建立一批產業園區、打造一批特色民宿、成立一批村投公司、提升一批基礎設施“五個一”發展思路,規劃后扶發展項目66個,規劃2023年啟動實施后扶目61個,涉及資金6.84億元。成立村投公司14個,完成38名公司負責人首輪培訓,加快小岔河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圍繞加工制造、汽車配件、服裝制造、生禽屠宰等產業,引進并投產企業18家,解決移民就業200人,實現移民增收400余萬元。多項舉措確保移民群眾安居樂業,拓寬了移民群眾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