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26日,在聯合國制憲大會上,一位身穿絲絨旗袍的東方優雅女士,代表中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
她叫吳貽芳,羅斯福稱贊她是智慧女神,鄧穎超稱贊她桃李滿天下,董必武稱贊她精干不輸男子。冰心由衷地感嘆:“我沒有當過吳貽芳先生的學生,但在我的心靈深處總是供奉著我敬佩的老師——吳貽芳先生。”
命途多舛
吳貽芳出身官宦世家,父親雖然博學,但思想并不開明,認為女子做到三從四德就行了,沒必要讀書,還逼迫幾個女兒裹小腳。
吳貽芳11歲那年,她性格剛烈的姐姐再一次向父親提出上學請求,并表示,如果父親不同意,她就吞金自殺。眼看女兒以命相逼,父親這才松口,將女兒們送往杭州求學。
在杭州,吳貽芳快樂地汲取知識,可僅僅過了4年,她便迎來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光。這一年,她的父親遭到誣陷,被罷官,一時想不開,投江自殺。受父親牽連,吳貽芳的哥哥失去了出國讀書的機會,絕望之下也跳江自殺。一連失去兩位親人,吳貽芳的母親一病不起,沒幾天便去世了。吳貽芳那位性格剛烈的姐姐,在母親入殮的前夜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短短一個月內,痛失4位至親,16歲的吳貽芳萬念俱灰,也想輕生。關鍵時刻,她的姨父拉住了她:“你還有奶奶和妹妹需要照顧,你要對她們負責!”吳貽芳不得不振作起來,在姨父的幫助下潛心求學,不久后考入金陵女子大學。
初露鋒芒
大學畢業后,吳貽芳前往北師大任教。其間,她受到美國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學校長的賞識,被推薦到美國密執安大學深造。
留學期間,吳貽芳謹記自己是中國人,高標準要求自己,不給國人丟臉。
1926年,澳大利亞總理應邀到密執安大學演講。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在演講中肆意批評中國:“中國,不僅經濟落后,而且人民無知,政府無能,盜匪遍野……鄰近的亞洲國家,應該移民到中國去……以免上帝賜給我們的資財,都被那些不開化的野蠻人白白地浪費掉……”聽到這里,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吳貽芳憤怒不已,站起來大聲抗議:“你這是對中國的嚴重污蔑!”并憤然離場。
吳貽芳連夜趕寫了一篇批駁澳大利亞總理的文章,第二天發表在《密執安大學日報》上。文章言辭工整,態度鮮明,不卑不亢地維護著中國的尊嚴,一時間在華人圈引起轟動。
35歲時,吳貽芳正在進行博士論文的準備工作,接到了母校金陵女子大學的邀請,請她回國出任校長。懷揣對祖國教育事業的期許,吳貽芳畢業后便馬不停蹄地回國上任。
振興女教
在金陵女子大學任校長期間,吳貽芳利用所學,大刀闊斧地展開教育改革。
在這所學校里,學生們不僅可以學到中西合璧的文化課,還可以學習打網球、跳舞、騎馬、射箭等強健體魄、陶冶性情的課程。吳貽芳還力排眾議,在學校里開設了史無前例的體操課,讓學生們矯正體態,變得優雅。
吳貽芳對學生的管理很嚴格,同時充滿溫情。當時,有學生和金陵大學的男生談戀愛,常常晚歸。有一天,吳貽芳散步時發現學生宿舍的窗下有把椅子,原來是一個晚歸的學生被關在外面,只得踩著椅子爬窗戶進宿舍。吳貽芳擔心學生安全,便將宿舍樓下的會客室騰出一部分,隔成許多半封閉的小間,里面設桌椅供戀人聊天。晚上9點前,女生可以帶男朋友在里面交談,只要求他們把糖紙瓜子殼帶走。
吳貽芳鼓勵女生獨立自主,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鼓勵女性和男性出游、就餐和跳舞,并盡可能自己出錢,不依附于男性。
自由開放的學風吸引了許多名門之后,徐悲鴻、章太炎、張治中、黃炎培等名人的女兒都曾在這里就讀。吳貽芳并不想把這所大學辦成貴族學校,想盡辦法吸納平民女子,竭盡所能幫助她們完成學業。
吳貽芳曾定下嚴格的校規,不收已婚學生,在校生如果結婚,必須自動離校。一次,學校的一名女生和一位愛國軍人偷偷結婚,被學校發覺。吳貽芳到學生家,先向他們表示新婚的祝賀,將自己最喜愛的一枚胸針送給女生作為賀禮,然后委婉地告訴女生,以后不要到學校來了。
后來,這名女生的丈夫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了。女生向吳貽芳表達了重回金陵女子大學的愿望,吳貽芳接受了她的請求,破例讓她繼續學習,她的子女也由學校資助撫養。
就這樣,在吳貽芳的領導下,金陵女子大學成了享譽全國的名校。中西合璧的建筑,開放自由的學風,濃厚的藝術氛圍,讓這里宛如女性的烏托邦。遺憾的是,日寇的侵略粉碎了這一切。
抗戰白熱化階段,吳貽芳將學生們送到安全的地方后,她和36名教職員工一起留守南京,收容了大量的婦女和兒童,全力保護他們。
1943年,吳貽芳組織6位著名教授赴美宣傳抗戰,積極募捐。美國總統羅斯福盛贊她為“智慧女神”。
抗戰勝利后,金陵女子大學成為南京最早復課的學校。媒體稱贊:“男有蔡元培,女有吳貽芳,此乃中國教育界之大幸!”
1949年4月的一天,李宗仁給吳貽芳打電話,請她一起去臺灣,并將機票送了過來。吳貽芳謝絕了,她選擇和金陵女子大學的師生們站在一起,迎接新的生活。
南京解放后,吳貽芳第一時間給毛主席發去電報,歡迎解放軍“和平接稷”,并主動幫助解放軍維持南京的秩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吳貽芳擔任過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江蘇省副省長等職。她生活樸素,沒有接受政府提供的住宅,而是住在只有15平方米的房子里,每日粗茶淡飯,出門只叫一輛黃包車,從來不講排場。
吳貽芳終身未婚,于1985年去世,享年92歲。
臨終之際,吳貽芳一心想著復辦金陵女子大學的事。在她的學生們的努力下,南京師范大學校內復設了金陵女子學院,吳貽芳泉下有知,也應該安心了。
(綜合自搜狐教育)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