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華
(湖北省漢江消防救援支隊,湖北 仙桃 433000)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地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大量市場或生產廠房和倉庫動工建設、投入使用。但是經濟發展有其不確定性,市場需求也是瞬息萬變,部分工程項目立項時市場需求旺盛、前景良好,但是建成后市場行情可能已發生變化,建設方又不能及時調整生產或經營方向,市場或廠房(倉庫)閑置又浪費,只能出租給他人使用,減少損失;也有的建成投用后經營一段時間,由于業績不佳,壓縮生產規模,多出來的空間拿出來出租;當然也有的建起來就是為了出租。而且這些廠房(倉庫)往往簡單分隔成多個區域分租給多個商戶,有的做廠房、有的做倉庫,這類建筑火災往往涉及戶數多、造成損失金額大,極易引起社會的不和諧。本文試圖以此類建筑火災為切入點,通過分析存在的問題,探討提高其防火安全性的方法。
近年來,全國各地發生的分租廠房、倉庫(廠中廠)火災有很多,如2021 年5 月7 日,武漢市東西湖區茂永祥物流園倉庫火災,造成4、5 層24 戶租戶火災受損,1 至3 層部分商戶水漬受損,過火面積6000 余m2;2021年6 月5 日,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南塘倉儲有限公司火災,過火面積15000m2,直接經濟損失873.75 萬元;2021 年7 月24 日,吉林省長春市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銀豐路472 號李氏婚紗夢想城重大火災事故,過火面積6200m2,導致15 人死亡,25 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3700 萬元;類似的火災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生,這里不再一一列舉。這類火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造成的損失大、社會影響大、糾紛多;雖然部分已公布了火災事故調查報告,查清了火災原因以及造成的損失,也追究了相關人員的責任,但涉及火災發生、發展與撲救的一些具體情形表述并不詳細。筆者只能結合近年來親身參與調查的3 起該類火災案例進行分析,下面先對這3 起案例一一列舉。
案例一:2021 年某廠房(倉庫)“9.13”火災,失火建筑為1 棟單層鋼結構廠房,過火面積3960m2,直接財產損失974.86 萬元;認定的起火原因為:“口罩耳筋生產區域內西北角吊頂上方的鋁芯電纜線故障,引燃下方可燃物引發火災”。該起火災共造成9 家商戶受災。
案例二:2021 年某公司“10.25”火災,失火建筑為1 棟單層鋼結構廠房,過火面積2150 ㎡,直接財產損失967.4 萬元;認定的起火原因為:分租的棉被加工車間內頂棚下部鋼梁距南墻6.7m、西墻6.8m 處,靜電放電引燃周邊飛絮聚集物引發火災。該起火災共造成7 家商戶受災。
案例三:2022 年某公司倉庫“1.4”火災,失火建筑為1 棟單層鋼結構庫房,過火面積約2200m2;認定的起火原因為:倉庫西北側區域的日雜食品經營部倉庫辦公室內最先發生火災,可以排除人為縱火、雷擊等原因,不能排除電氣線路故障、遺留火種引發火災。該起火災共造成5 家商戶受災。
(1)工程監管上存在盲區。很多地方政府為早日出政績,催著有投資意向的企業在建筑審批手續不健全的情況下,強行上馬動工建設,致使項目建設初期就游離于職能部門監管之外。前面3 個案例中失火的建筑均無完整的審批手續,有一個甚至沒有任何審批手續,案例中的廠房(倉庫)是當地村委會在自己管轄的土地上設立的工業園中的一棟,根本就沒申報土地、規劃、建筑等任何手續;另外,2 個廠房(倉庫)雖然有土地審批,也有規劃和建筑設計等審批手續,但均未經驗收就投入使用。廠房(倉庫)建成后再進行分隔改造,一般都不會申報工程審批手續。
(2)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監管責任不夠明確。當前在建設工地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監管責任方面還不是很明確,應該說消防救援機構和住建部門都有責任。按現行法律法規,住建部門“管行業就要管安全”應負部門管理責任,消防救援機構應負消防監督責任,但2018 年國家機構體制改革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職能轉移后,消防救援機構對建設工程的開工和竣工情況不掌握,“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檢查很難涉及。
(3)日常消防安全監管存在盲區?,F在的“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單位的數據庫基本都是在以前檢查單位基礎上結合日常檢查掌握的情況進行調整的,也有與市場監督局協調組織專項檢查的。但這些分租廠房、倉庫(廠中廠)的業主一般不會主動申報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或“十小場所”,而且市場監督局的單位庫也不一定涵蓋。消防救援機構對不在“單位數據庫”的單位可能永遠都不會去檢查。
前面的火災案例中,分租廠房、倉庫(廠中廠)的租賃合同大部份只約定了租金、違約等情形,未明確各方的具體消防安全責任;有的僅在合同中注明“承租方應嚴格遵守《消防法》以及其他防火規定,積極配合出租方做好消防工作,合法經營”,未明確雙方在消防工作方面各自應承擔哪些具體責任?!断婪ā芬幎? 個以上單位共同管理或者使用同一建筑物的,應當明確各方的消防安全責任,特別要明確對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設施和消防車通道進行統一管理的責任人。租賃合同中不寫明各方在消防安全方面應承擔的責任,消防安全管理就必然混亂;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各方極易推卸責任。
發生火災的分租廠房、倉庫(廠中廠)普遍沒有明確消防安全管理人員、沒有規范合理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無日常消防安全檢查、無消防設施檢查維護、也無火源、電源管控等規章制度;這也直接導致前面火災案例中一個車間供電線路敷設在可燃吊頂材料上,晚上停工后也不斷電;一個棉花加工車間未安裝除塵設施,車間內到處是短絨粉塵;一個倉庫內設辦公室,且辦公電腦長期通電,員工還有吸煙的習慣等不安全因素。
(1)建筑固定消防設施不全或未保持完好有效。前面發生火災的3 個分租廠房、倉庫(廠中廠)中有2 個未安裝室內、外消火栓;第3 個室外消火栓水壓過小無法使用,室內消火栓無水。
(2)防火分隔設施無法滿足要求。前面發生火災的3 個分租廠房、倉庫(廠中廠)中有2 個使用單層彩鋼板做不同場所之間的分隔,有1 個使用可燃泡沫夾芯彩鋼板做分隔,其中還有一個使用可燃塑料做吊頂,這些均不符合相關規范要求。
(3)消防器材配置不足。其中一個失火部位(無紡布制品加工車間)僅配有1 具滅火器。
3 起火災調查均反映出出租方和租賃方均不懂如何開展消防安全工作,不知道應配哪些消防設施,不知道平時應如何檢查消防安全。在一起火災中,業主發現火災后沒有第一時間報警,待發現火災無法控制時才報警,時間已過去了10 多min,實際上最近的消防救援站距起火單位不足5min 路程,錯失了最佳滅火時機。另一起火災調查中,發現吊頂采用可燃材料,廠房供電線路就敷設在其上,而正是這一隱患直接導致了火災的蔓延擴大;還有一起火災現場,本為棉花存儲加工企業,設在廠房內的配電箱、開關等均無保護,不符合棉花加工廠房相關規范的要求。
提高人民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提高消防安全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基礎。國家法律法規就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工作進行了全方位的規定,但落實方面強差人意,部門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工作的積極性不高,社會面消防宣傳教育工作仍靠消防救援機構單方推動,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建議:
(1)將消防安全管理知識納入各地市委黨校(行政學院)黨員干部培訓內容,使各級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知道自身的消防安全工作職責,以及如何去做等。
(2)學習廣東省等經濟發達地經驗,建立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崗位資格制度,如要求大型商業綜合體消防安全管理人應取得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執業資格;火災高危單位和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宜取得注冊消防工程師執業資格;其他一般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宜取得消防設施操作員資格證(或另設消防安全管理員資格證)。
(3)下放初級消防設施操作員考評頒證權限,按規范要求在消防控制室值班需要中級及以上消防設施操作員證;初級消防設施操作員只能在設有消防設施又不需要設消防控制室的單位工作,所以單位需求和技能存在感不強,但畢竟是經過專門培訓的取證人員,消防業務素質還是較高的,完全可以作為單位一般消防安全管理人員的基本入門要求。但現行初級考評發證是由省級消防救援機構考評,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頒證,時間跨度長,有的一年多才發證。建議改為地、市級消防救援機構考評,省級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頒證,縮短考評頒證時間,擴大培訓取證覆蓋面,提高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對各級政府、部門和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都有明確,但落實并不理想,平時檢查、督查欠缺,而且年度考評檢查中消防工作所占分值很小,對考核結果運用影響不大?;馂母呶挝?、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不明確,消防安全責任制未落實到人、到崗問題還較突出,故建議:
(1)將消防工作納入政府日常檢查和政務督查范圍,并加大消防工作在年度考核中的分值,確保消防安全責任落實。
(2)考核內容要有針對性,鄉鎮政府與部門應不同,部門與部門間也應不同,如教育部門與其他部門應有明顯區別。
(3)要求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火災高危單位必須以正式公文形式明確消防安全管理人,確定其消防安全職責,推動單位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制度。
(1)將未審先建、未驗先用的監督檢查責任下放到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并與其年度工作考評掛鉤。未審先建、未驗先用建設工程只有當地鄉鎮或街道辦事處是最清楚的,下放監督檢查責任可以預防很多先天性火災隱患的滋生;下放監督檢查責任的同時建議部分下放執法權,并將該工作納入政府年度考評檢查范圍,抽查發現轄區存在未審先建、未驗先用的給予扣分,切實做到責權利相結合。
(2)規范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監督管理。由于施工現場的存在是動態的,建議住建部門定期將現存施工現場信息開放給消防救援機構,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專項檢查,通過住建部門的行業主管部門管理和消防救援機構的專項抽查監督管理,共同確保施工現場消防安全,遏制其火災多發態勢。
(3)住建部門與消防救援機構加強溝通協調,形成驗收合格工程信息共享機制,將經消防驗收或竣工驗收備案抽查合格的建設工程情況通過政務網推送給消防救援機構,消防救援機構結合實際及時補錄入單位數據庫,納入“雙隨機一公開”檢查范圍,確保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的無縫對接。
(4)消防救援機構監督檢查數據庫不再以單位申報為主要途經,改為依托市場管理部門、住建部門等行業或行政管理部門的數據庫,通過政府組織的“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檢查,確保檢查的覆蓋面。
除了各類廠房的特殊安全設施如棉花加工廠的除塵設備外,分租廠房、倉庫(廠中廠)在消防安全檢查的重點應突出以下幾方面:
(1)檢查消防安全責任制的建立。首先是檢查租賃方與承租方消防安全責任的明確與落實。如租賃方應提供符合國家規范的租賃場所、室外消防給水和室內固定消防設施等;開展每日防火檢查,確保建筑消防設施完好有效,確保公共疏散通道暢通、防火間距不被占用等;承租方應按國家規范要求配備消防器材裝備、開展消防安全培訓、日常消防安全檢查、用火用電用油用氣規范管理等工作。
(2)檢查消防安全規章制度建立與落實。如消防安全培訓制度、消防安全檢查制度、消防設施器材維護保養制度、用火用電用油用氣管理制度等的建立與落實記錄等。
(3)檢查室內外固定消防設施。如建筑安全疏散設施、室內、外消火栓、滅火器材等;需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也要檢查,確保完好有效。
(4)檢查建筑分隔設施。同一建筑內不同租賃戶之間是否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5h 的防火隔墻進行防火分隔;甲、乙、丙類廠房內設中間倉庫應采用防火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5h 的不燃性樓板與其他部位進行分隔,確保萬一發生火災,能有效將火災控制在一定范圍,從而減少損失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