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妮 車德鋒 王忠林
(平度市水利水產局,山東 青島 266700)
平度市河流眾多,分屬北膠萊河水系、南膠萊河水系和大沽河水系。目前納入河長制管理的河道有95條,總長度1256km,河網密度0.39km/km2。自2017年全面實行河長制以來,經過5年的不懈探索,平度市的河湖長制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在河長制工作全面推行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突出問題亟待解決。本文通過總結平度市近年來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相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與對策,以期為平度市或其他地區充分發揮河長制的制度優勢,推動河長制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
1.1.1 全面構建河長制工作體系
平度市已建立市、鎮(街道、開發區)、村(社區)三級河湖長體系,明確各級河湖長及27個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形成黨政領導掛帥、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新格局,確保全市河湖水系管理保護全覆蓋。目前,平度市共有95條河道、124座各類水庫納入河湖長制管理,共設立市級河湖長8名、鎮級河湖長165名、村級河湖長1107名,三級河湖長2022年全年巡河湖7萬余次,巡河率分別達100%、92%、90%。
1.1.2 完善工作制度
平度市建立了由市級總河長為召集人的河長制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員由水利水產局、自然資源局、綜合行政執法局等相關單位組成,負責確定重大事項、年度工作重點,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監督檢查工作落實情況等。建立信息報送制度,定期通報全市河湖管理保護工作進展情況,督促相關單位落實問題整改。同時,進一步修訂完善《平度市“抓鎮(街)促村(社區)”基層河長湖長考評考核實施方案》,量化工作任務,細化工作措施考評,壓實屬地屬事部門的工作責任,全面推進河湖長制工作落地見效。
1.2.1 加強水資源管理力度,統籌調配水資源
嚴格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將水資源管理控制目標、計劃用水覆蓋率、取用水管理規范化率等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成效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狠抓用水強度控制實施,年用水量1萬m3以上1894戶非居民用水戶全部納入計劃用水管理,覆蓋率達100%;2022年完成4.78km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改造,漏損率修正后為8.09%。
持續抓好節水型社會建設,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啤酒三廠等四家公司已納入青島市級重點用水監控;積極開展小型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和小型農業灌溉工程取用水問題整改行動,完成水資源論證區域評估及全市1741個自然村16481個取水口辦證銷號工作。
1.2.2 加強水污染防治,確保水生態安全
制定并印發《平度市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行動計劃(2021—2025年)》,進一步明確各相關單位水環境質量保障的工作目標與工作任務;扎實開展水環境質量保護提升工作,2022年全市國控斷面水質月均值實現達標或躍升,獲補青島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金600余萬元;認真做好入河湖排污(水)口問題整治銷號驗收工作,聘請第三方排查發現的109個入河湖排污(水)口問題已完成銷號驗收105個,完成率為96.3%;深入開展畜禽養殖行業污染防治,規模化畜禽飼養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達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超95%;完成雨水管網排查427.9km、污水管網排查335km,城市排水管網信息系統建設全面啟動。
1.2.3 加強水生態修復,創建美麗幸福河湖
持續推動濕地保護修復工作,編制了《平度市濕地保護規劃(2020—2035年)》,為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和作用的可持續性提供可靠依據;狠抓漁業養殖污染治理,全市7座大中型水庫和膠萊河、澤河、現河等水域實現人工投餌養殖清零,持續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先后在尹府水庫、黃同水庫等7座大中型水庫放流魚苗350余萬尾,有效改善了河庫水質和水域生態環境;在建設美麗幸福示范現河的基礎上,組織開展秦皇河2022年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建設工作,同步開展了豬洞河等36條美麗幸福河湖建設,通過完善河道功能,達到“改善水質、提升生態環境”的目標;加大水務設施數字化建設力度,建設了尹府水庫等7座大中型水庫及北膠萊河新河防潮閘信息化平臺,進一步提升水務信息精確化、智能化水平。
1.2.4 落實保障措施,強化監督成效
成立“河湖長制+檢察長”領導小組,針對河湖長制相關工作開展專項監督;圍繞水環境保護治理、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工作,持續不斷進行公益訴訟巡查;印發實施《關于加強平度市河湖安全保護工作方案》,健全水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提升河湖安全保護工作效能,有效防范和依法打擊涉水違法犯罪,維護河湖管理秩序;印發實施《平度市河湖長制社會監督舉報獎勵辦法(試行)》,建立“平度市公眾護水平臺App”,廣大參與者可以通過操作“水美平度”公眾護水平臺的“每日登錄”“河湖巡管”“問題反饋”“有獎舉報”“積分兌換”“河湖文苑”“政策法規宣傳”等功能板塊,獲得相應的任務積分,兌換商城禮品,進一步拓寬群眾參與監督的渠道,調動群眾積極性,推動全市河湖長制工作走深走實。
充足的資金是全面推行河長制下河湖管護的保障條件。目前平度市河湖治理的資金依然是以政府投入為主,投資渠道單一。經分析,主要原因是河湖治理管護項目多為公益項目,雖然河道治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已初步顯現,但經濟效益尚未體現。而且存在歷史欠賬較多,協調解決任務較重的問題,尤其是部分基本農田在河道管理范圍線以內,急需對河道水庫管理范圍線內基本農田進行調整。同時在河道管理范圍線以內也存在一些需拆除的建筑物,部分需拆除的建筑物需支付相應補償,使得財政投入增大。同時缺少現代化治水思路,始終以政府作為河湖治理的主體,但又受制于地方財力,使得河長制的資金投入不足。
河長制的工作開展主要依靠各級河長辦,河長辦應負責牽頭匯聚各部門力量,各部門既要各司其職,又要合力出工共同推進。然而在河長制工作實際推進過程中,將河長辦設立在水利部門,使得有些聯席部門片面地認為推行河長制是由水利部門牽頭的工作,自己只是配合工作。而平度市的水利部門又無執法權,在遇到水環境污染、河道管理范圍線內違建、河道非法采砂等情況時,需要環保部門、綜合執法部門、公安部門等牽頭執法或上報等待相應指示,嚴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河長辦的工作人員較少,且多為水利部門工作人員兼職,導致聯席部門之間互相溝通不夠,配合不密切,因此河長辦的工作僅停留在上傳下達層面,與應起到的作用相差甚遠,齊抓共管的局面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平度市雖然已經建立了市、鎮(街道、開發區)、村(社區)三級河湖長體系,同時引入河管員等社會力量,但他們畢竟只是社會中的一小部分。即使他們能夠真正做到認真履職,但如果沒有社會大眾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河湖管護的效果也可能不盡如人意。經調查部分河流的沿岸居民,大部分人對河長制的了解程度偏低,參與程度差。雖然平度市政府對于河長制信息公開化的程度較好,但公眾了解意識、參與意識薄弱,對于政府信息公開,公眾并不敏感。更無從談參與水環境治理、保護和監督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為解決河湖治理資金保障不足的問題,可以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健全河湖多元共治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市場化運作模式,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河湖治理領域。這樣不僅可以減輕政府資金壓力,還可以利用企業對于河湖管理的科學和信息化技術。針對歷史欠賬較多的問題,一是建議采取分批分期整改方式,列入切實可行的整改計劃,確保整改到位,防止整改流于形式。二是要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整改措施要保證老百姓的生計問題,解決就業與產業發展問題,同時一定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使企業愿意在環保上投入,而不能只依靠政府單方面投資。同時還需完善流域內生態產品價值發揮機制政策體系,打造流域生態產品品牌,建立生態產品標準與標識體系,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創造制度條件。全面激活地區水資源、提高水標準,調動水優勢、發展水文化,把治水紅利和城市景觀、特色小鎮、生態田園、文化長廊等有機融合,為百姓打造一條安居幸福河。
河長辦作為河長制工作的牽頭、協調部門,在各個涉水職能部門間起著“潤滑劑”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充分發揮河長辦的協調中樞作用,充分考慮河長辦的獨立性與綜合性。在不僭越原有職能部門實體權利的情況下,將河長辦定位于咨詢、協調、監督的責任,做到信息共享,為河長制工作的科學研判、精準施策提供依據。同時也需落實河長辦人員編制、人事安排,改善河長辦人員配備,增加有經驗的專業人才,也可以委托第三方來完成專項治理、監督和檢查工作。
為改善平度市在河長制實施過程中社會公眾參與意識淡薄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大社會宣傳教育氛圍。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平臺、民間環保組織以及大中小學校教育資源,同時也可采用走村入戶的形式,著力提高沿河居民的保護意識。二是拓寬公眾參與渠道。此前河長制的公眾參與只是停留在公開相關信息、舉辦宣傳活動層面,使得公眾參與流于形式化,公眾參與權、監督權缺失。所以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加強公眾全過程參與是重點,要在河長制工作方案細化、實施等階段嵌入公眾參與,充分征求公眾意見的同時還需保障公眾監督權,將公眾參與從表面化向權利性轉變。
河長制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縣級河長制工作更是河長制體系中各項政策的落腳點。平度市在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過程中,在工作體系、工作制度、水資源管理、水域岸線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質量、水生態修復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針對這些問題,平度市應進一步加強整治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強化河長辦工作力量、引導公眾參與,使河長制工作在基層落地見效,共同推進平度市河長制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