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定強 劉瑩瑩
摘 要 企業產品價格分為內部核算價格和外部價格,內部核算價格用于企業內部結算,外部價格用于產品對外銷售。在企業價格管理系統中,內部核算價格是基準,外部價格是內部核算價格的擴展。開展內外部價格關系研究與應用,有助于企業進一步做好產品價格管理工作。本文結合多年工作實際,就如何制定企業內部核算價格,滿足內部經濟核算要求,從價格組成、制定原則、制定程序和制定方法等方面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并就內部核算價格的擴展應用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以供研究探討。
關鍵詞 內部核算價格;制定與應用;研究
DOI: 10.19840/j.cnki.FA.2023.06.004
產品內部核算價格(以下簡稱“內部價格”)是指企業內部自行制定,用于內部各責任單位之間相互提供產品進行計價結算的標準[1]。其表現形式有逐步結轉組合價格和平行結轉價格,現行企業基本實行的是逐步結轉組合價格。制定內部價格是加強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科學合理的內部價格,有利于合理配置內部資源,有利于成本分析和績效考核。與之相對應,產品外部價格則是企業對外銷售產品進行計價結算的標準。內部價格和外部價格是企業價格管理系統的兩個子系統,內部價格用于內部結算,外部價格用于對外銷售;內部價格由制造成本加內部利潤組成,外部價格由完全成本加目標利潤和激勵約束利潤組成;內部價格是外部價格的基礎,外部價格涵蓋了內部價格的內容,兩者關系緊密。以內部價格管理為平臺,認真分析內部價格與外部價格的關系,開展相關應用研究,對于加強企業成本控制,提高定價工作效率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內部價格的制定
(一)內部價格的組成
制造成本是內部價格的最低界限,是制定價格的基礎。
內部價格=單位產品成本+單位產品利潤
其中:單位產品成本=原材料費+外購件費+工時費+專項費
1.材料費和外購件費=原材料或外購件消耗定額×原材料或外購件價格;
2.工時費=定價工時×小時費用分配率;
定價工時=產品定額工時+準備終結工時分攤;
3.專項費包括工裝費攤銷、廢品損失、試驗費等;
4.利潤按企業核定的內部各責任單位利潤率計算。
(二)內部價格制定原則
統一性原則。內部價格由企業統一領導組織制定,各責任單位根據企業統一部署,按照規定要求自下而上開展內部價格的制定工作。
目標一致性原則。內部價格必須滿足企業整體利益,同時能使企業內部責任單位購銷雙方獲得最佳利益。
激勵性原則。內部價格可以反映各責任單位的經營成果,合理的內部價格能激勵各責任單位生產經營積極性,有利于做好績效考核。
嚴肅性原則。內部價格一經確定,作為內部經濟結算的標準,各責任單位在結算時應嚴格執行,不得隨意調整,從而保證價格工作的嚴肅性。
信息化原則。為科學、合理、快捷地制定內部價格,企業內部各責任單位設計、工藝、財務等信息必須實現共享,并制定專門程序用于內部價格的制定和調整。
(三)內部價格制定程序
1. 建立內部價格管理組織體系
內部價格的制定涉及面廣、工作量大,需要協調的事項多,并涉及企業內部各責任單位利益分配。為保證價格制定工作順利進行及完成,企業要成立以總會計師為組長,設計、工藝、財務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領導小組,負責對價格制定工作進行指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價格制定的日常工作,具體為:組織制定內部價格管理制度,編制價格制定工作計劃,協調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對各責任單位制定的價格進行審核、匯總,并將價格方案提交領導小組評審和批準。
2. 制定內部價格管理制度
為加強企業產品價格管理,完善企業內部經濟核算體系,正確評價責任單位經營業績,規范內部價格制定行為,企業需制定《企業產品內部價格管理辦法》,明確價格制定程序和方法,使內部價格制定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3. 組織制定內部價格
企業下發通知,明確價格制定管理組織體系、時間進度及注意事項,開展內部價格的制定工作。
(1)編制方法
① 各責任單位按照工藝分工、單位產品綜合材料定額和單位產品工時定額、小時費用分配率及工裝費、廢品損失和內部利潤等,制定各責任單位產品內部價格,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批。
② 各責任單位將審核批準的單位產品內部價格,按照零組件配套清單(MBOM)進行分解,制定本道工序零件內部價格,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批。
③ 各責任單位根據審核批準的本道工序內部零件價格清單,按照產品生產交接路線,將上道工序轉入價格(含熱表處理價格)與之組合,制定零組部件組合價格,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批。
④ 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各責任單位制定的零組部件組合價格匯總,形成企業單位產品零組部件內部價格目錄報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評審,通過后批準正式執行。
(2)有關問題和注意事項
① 各責任單位本道工序零件內部價格匯總數不能突破本道工序單位產品內部價格。
② 由于企業標準件生產不是按產品類別組織生產,而是按圖號組織生產,因此制定內部價格時要做到標準件在不同產品中同圖號同價格。
③ 通常定價小時費用分配率是使用費用和任務工時計算的綜合分配率,以此計算的加工費難以真實、合理地反映產品加工價值,也不利于產品對外協作和攬活,建議采用零件加工所使用的設備臺時價格計算。企業要根據實際費用和設備運轉消耗情況,做好綜合分配率和設備臺時價格的轉換,制定內部設備加工價格目錄,用于內部價格的制定[2]。
④ 對于工藝裝備費用分攤,傳統的做法是將某產品發生的工裝費用,按預計生產量平均分攤在零件圖號上,這種分攤方法不能合理反映零件價值。應按照現行零件配套清單(MBOM)提供的零件生產所使用工藝裝備信息,將工藝裝備費用在對應零件圖號上按照產品預計生產總量分攤。
⑤ 試驗費用不能平均分攤于零件圖號上,而應按技術條件和試驗規范分攤至對應零件圖號上。
內部核算價格制定流程圖如圖1所示。
二、內部價格的應用
在實際工作中,內部價格是指產品內部結算價格,外部價格在批生產前為目標價格或預期價格,批生產階段經審核并正式批復后為出廠價格。按照上述內部價格和外部價格的關系,企業可以不同階段內部價格為基礎,做實目標價格或預期價格,并制定出廠價格。
(一)目標價格管理方面
1. 管理現狀
企業產品生產需經過項目論證、方案設計、工程研制、設計定型、生產定型等階段[3]。按現行價格管理規定,在項目論證階段,企業應配合論證單位制定目標價格和組織有關評審,同時要求企業組織對批準的目標價格進行分解,并在各階段做好成本監控和成本分析工作。事實上,在項目論證和方案設計階段,產品圖紙尚未發出,目標價格只能采用參數法和類比法確定,并且價格分解只能進行粗略分解,不能落實到具體圖號,難以確定控制重點。進入工程研制階段后,隨著產品圖紙和定價所需工藝技術資料的發出,可采用工程法做實目標價格,具體做法是在轉入樣機研制前,以目標價格為基礎結合實際提出預期價格,納入限價設計和成本控制報告,并在狀態鑒定前固化預期價格,作為批產報價的最高限價。
2. 應用內部價格,合理制定分解預期價格,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程研制階段,企業一方面要制定科研內部價格,滿足內部各責任單位經濟核算要求,另一方面要按照產品目標價格管理要求,開展預期價格的制定分解和成本監控。鑒于內部價格組成與產品制造成本在項目組成上基本一致,可將科研階段內部價格應用于產品預期價格的制定和分解,即建立相應管理模型,輸入科研內部價格組成信息和加工方式及批產等輔助信息,繼而輸出相應零件圖號預期價格組成信息,匯總后形成產品預期價格目錄,以此達到合理制定預期價格,減輕價格制定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同時,為將預期價格控制在訂購目標價格內,可依據零組部件材料消耗、工時消耗以及加工難度等情況確定成本控制重點,采取相應措施降低成本。具體可采用限價設計、價值工程、合建革新等方法,對產品成本進行優化。
產品完成設計定型后,在首批任務完成或者批量生產一年內,企業應按科研轉批量生產有關技術文件調整內部核算價格,同時調整產品預期價格內部組成。通過精細化成本核算和對標分析,預期價格和實際價格的差異及其組成一目了然,便于企業進行成本分析,也便于價格審核人員及時了解和掌握主要差異點,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價格審核工作,提高審價效率。
內部價格轉預期價格模型如圖2所示。
(二)零備件出廠價格目錄方面
1. 管理現狀
產品設計定型并批量交付用戶后,為保證產品正常運行,企業需制定產品零備件價格目錄,經有關部門審核批準后用于產品訂貨需要。通常情況下,零備件的制定是企業將審核后的產品價格,按照產品目錄配套清單(MBOM)進行分解,并結合零件材料消耗定額和工時定額以及工藝裝備費用等資料進行逐項計算和匯總,形成產品零備件價格目錄,報有關部門審核后執行。
2. 內部價格與出廠價格異同點
內部價格與出廠價格的關系:
∑零備件出廠價格=∑零組件內部價格+期間費用+稅金-內部利潤+目標利潤和激勵約束利潤
上式零組件內部價格和零備件出廠價格的共同點為:① 材料消耗定額相同;② 材料價格相同;③工時定額相同;④ 制造成本小時費用率相同,⑤ 工藝裝備費用相同。
不同點為:① 內部價格沒有包括期間費用和稅金;② 內部價格組成為內部利潤,出廠價格為目標利潤和激勵約束利潤。
3. 簡化零備件出廠價格制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在產品批生產后,企業在制定內部價格,滿足內部經濟核算要求的同時,還需組織制定零備件出廠價格。鑒于內部價格和零備件出廠價格的上述關系,可將內部價格應用于出廠價格的制定,即根據制定的內部價格目錄按照上述關系調整為零備件出廠價格目錄,以此簡化零備件出廠價格制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零件生產外擴和對外攬活方面
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由于自身技術和生產能力問題,零組件往往采取外擴的方式滿足生產所需。此時的內部價格是外擴價格協商基礎,特別是在科研階段,批產價格尚未制定的情況下,內部價格加上期間費用和稅金,可作為外擴價格的最高限價控制外擴成本。同時,在企業對外攬活中,也可將內部價格作為重要參考依據,進行價格協商,獲取相關收益。
三、結束語
內部價格關系到企業內部各責任單位利益分配和績效考核,外部價格則與企業的經濟效益直接掛鉤。因此,價格是一個對企業生存與發展十分敏感而又重要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應積極思考、主動作為、不斷創新,有效開展內部價格及其相關領域應用研究,促進價格制定及管理工作進一步科學、合理、高效,以此提升企業價格管理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AFA
參考文獻
[1] 劉建初.企業價格管理[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92.
[2] 吳寶良.產品報價與審價應用規范研究[M].北京:全國勞動定額定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勞動學會勞動標準專業委員會,2006.
[3] 《新航空概論》編寫組.新航空概論[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10.
(編輯: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