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藝鳳,陳中則,魏希,李鳳,肖祖飛
(南昌工程學院 江西省樟樹繁育與開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南昌 330099)
樟樹(Cinnamomumcamphora)是重要的香料樹種,其枝葉富含精油,主要包括芳樟醇、檸檬醛、龍腦、桉葉油素等[1-2],其中枝葉富含芳樟醇的樟樹稱為芳樟(Cinnamomumcamphoract. linalool)[3].天然芳樟醇有“香料之王”的美稱,廣泛應用于日用化工、食品添加劑、醫藥等方面. 目前,芳樟矮林種植在江西、廣西、云南等地蓬勃發展,芳樟矮林高效栽培技術研究有助于香精香料產業的發展.林業生產過程中,利用伐樁萌芽條早期速生特性,能夠有效地降低造林成本,而伐樁留萌數量是影響林木樹種伐樁后生長和生物產量的重要因素[4-5].有研究表明,米老排(Mytilarialaosensis)伐樁上萌芽條的高度和和胸徑生長隨留萌數量的增加減小,萌芽條的生物量隨留萌數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趨勢[6].萌苗保留量對栓皮櫟(Quercusvariabilis)伐樁萌苗生長和生物量累積有顯著影響,伐樁保留1 個萌苗有利于萌苗生長;伐樁萌苗生物量隨萌苗保留量的增多呈現先增后減的趨勢,保留3 個萌苗的伐樁,萌苗生物量最大[7].桉樹(Eucalyptusrobusta)伐樁留萌的平均胸徑和樹高隨留萌數的增加而減小,留萌3 株/樁時,單位面積材積量最高[8].芳樟實行矮林作業,即一年一伐、萌芽更新、短輪伐期的作業模式,可極大提高精油產量.芳樟矮林萌芽更新研究主要集中在留樁高度,當留樁高度20~30 cm 時,萌芽數、萌條長度、單株生物量等指標生長較好[9-10].在生產過程中芳樟矮林伐樁后任其自然萌芽更新,芳樟留樁上萌條較多,伐樁時有較多細小萌條,這些萌條枝葉量少,含油量低.目前,芳樟留樁上的萌條數量對芳樟矮林生長和精油產量的影響未見報道.因此,以芳樟矮林為研究對象,設置不同留萌數,通過測定萌條長度、粗度、生物量、出油率等指標,探討留萌數對芳樟矮林生長和精油產量的影響,以期為芳樟矮林高產栽培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地位于江西省樟樹繁育與開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基地,地理坐標為116°1'19.37''E、28°41'33''N,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1 772~1 845 h;年平均氣溫17.1~17.8 ℃,極端最高氣溫達40 ℃以上,極端最低氣溫低于-10 ℃;年降雨量1 567.7~1 654.7 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5%.
供試的芳樟矮林于2016 年3 月份用1 年生扦插苗種植,為同一無性系,株距1.0 m、行距1.5 m.之后每年10月份進行伐樁,伐樁高度為20 cm.每年3月份每株穴施100 g 復合肥和200 g 尿素,正常養護管理.
試驗于2020 年4 月15 日進行留萌處理,設置6個處理,即留萌1 個/樁(T1)、2 個/樁(T2)、3 個/樁(T3)、4 個/樁(T4)、5 個/樁(T5),以不抹萌為對照(T6),所留萌條均為生長健壯萌條,并在留樁的不同方位選取.之后觀察留樁萌芽情況,及時抹去各處理新萌芽.每個處理30 株,重復3 次.10 月15-18 日,各處理隨機選取15 株,將萌條伐下帶回實驗室,測定萌條的長度、粗度、單樁鮮重,之后將其分成葉、主枝(留萌枝)、小枝(留萌枝上的側枝)三部分,分別測定單樁葉鮮重、小枝鮮重、主枝鮮重,再從葉、主枝和小枝中各稱取一部分(350~400 g),采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精油,計算出鮮重出油率.另外,稱取一部分葉、主枝和小枝測定其含水率,進而計算出葉、主枝和小枝干重出油率,干重出油率為鮮重出油率/含水率.
數據利用Excel 2019 整理、計算,出油率先進行數據轉換,再用SPSS 20.0 進行方差分析,顯著性水平為0.05.
由圖1 可知,萌條長度隨著留萌數量的增多而增長.留萌5個/樁(T5)和對照組(T6),萌條長度較長,分別為173.83 cm 和170.45 cm,二者之間差異不顯著,顯著長于留萌1 個/樁(T1)和留萌2 個/樁(T2),稍長于留萌3個/樁(T3)和留萌4個/樁(T4).與對照組(T6)相比較,T1、T2、T3、T4處理萌條長度分別低了7.76%、7.48%、3.29%和2.45%.因此,留萌5 個/樁達到萌條長度生長最大值,留萌更多不利于萌條長度生長.

圖1 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萌條長度的影響
由圖2 可知,萌條粗度隨著留萌數量的增多而減小.留萌1 個/樁(T1),萌條粗度最大,為26.73 mm,大于留萌2 個/樁(24.75 mm),二者之間差異不顯著.留萌1 個/樁(T1)和留萌2 個/樁(T2)萌條粗度顯著大于留萌3 個/樁(T3)、留萌4 個/樁(T4)和留萌5 個/樁(T5),顯著大于對照組(T6).留萌3個/樁(T3)、留萌4 個/樁(T4)和留萌5 個/樁(T5)萌條粗度差異不顯著,與對照組差異也不顯著.與對照組(T6)相比較,T5、T4、T3、T2、T1 處理萌條粗度分別增大了3.31%、1.96%、7.80%、31.37%和41.88%.因此,留萌超過5個/樁萌條粗度將減小.

圖2 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萌條粗度的影響
2.2.1 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單樁鮮重的影響
由圖3 可知,單樁鮮重隨留萌數量的增多而先增大后減小.留萌5 個/樁(T5)單樁鮮重最大,為2 201.71 g,顯著大于其它處理;其次是留萌4 個/樁(T4)和對照組(T6),分別為1 865.52 g、1 740.98 g,二者之間差異不顯著,顯著大于留萌1 個/樁(T1)、留萌2 個/樁(T2)和留萌3 個/樁(T3).單樁鮮重最小的是留萌1個/樁(T1),為1 425.59 g,與留萌2個/樁(T2)和留萌3 個/樁(T3)差異不顯著.與對照組(T6)相比較,T5 和T4 處理單樁鮮重分別增加了26.46%和7.15%,T1、T2 和T3 處理單樁鮮重分別減少了18.12%、14.42%和13.75%.因此,留萌4~5 個/樁(T4、T5)有利于芳樟矮林生物量的積累.

圖3 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單樁鮮重的影響
2.2.2 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生物量的分配影響
由圖4 可知,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的生物量的分配有顯著影響,單樁葉、小枝和主枝鮮重均隨留萌數量的增多而先增后降.留萌5 個/樁(T5)單樁葉鮮重最大,為924.30 g,顯著高于留萌1 個/樁(T1)、留萌2個/樁(T2)、留萌3個/樁(T3)和對照組(T6);其次是留萌4個/樁(T4),單樁葉鮮重為788.26 g,與對照組(T6)差異不顯著,顯著高于留萌1 個/樁(T1)、留萌2 個/樁(T2)和留萌3 個/樁(T3);留萌1個/樁(T1)、留萌2 個/樁(T2)和留萌3 個/樁(T3)單樁葉鮮重較小,之間差異不顯著,均顯著低于對照組(T6).與對照組(T6)相比較,留萌5 個/樁(T5)和留萌4 個/樁(T4)單樁葉鮮重分別提高了24.81%和6.44%,留萌1 個/樁(T1)、留萌2 個/樁(T2)和留萌3個/樁(T3)單樁葉鮮重分別降低了9.79%、11.76%和10.95%.留萌5 個/樁(T5)單樁小枝和主枝鮮重最大,分別為621.85 g 和655.55 g,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其次是留萌4個/樁(T4),單樁小枝和主枝鮮重最小的是留萌1 個/樁(T1),分別為372.78 g 和384.75 g.此外,各處理單樁葉鮮重大于小枝鮮重、主枝鮮重,主枝鮮重稍大于小枝鮮重.

圖4 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生物量分配的影響
2.3.1 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出油率的影響
由圖5 可知,各處理葉干重出油率最高,其次是小枝,主枝干重出油率最低,且葉干重出油率顯著高于小枝和主枝干重出油率.留萌3 個/樁(T3)葉干重出油率最高,為2.53%,其次是留萌5 個/樁(2.45%),葉干重出油率最低的是對照組(1.96%).留萌3 個/樁(T3)葉干重出油率與留萌1 個/樁(T1)、留萌2 個/樁(T2)、留萌4 個/樁(T4)和留萌5個/樁(T5)差異不顯著,顯著高于對照組(T6).因此,適當除萌能夠促進葉干重出油率.各處理小枝出油率差異不顯著,小枝干重出油率在0.30%~0.32%之間.留萌1 個/樁(T1)和留萌2 個/樁(T2)主枝干重出油率較高,分別為0.14%和0.15%,二者之間差異不顯著,顯著高于留萌3個/樁(T3)、留萌4個/樁(T4)、留萌5個/樁(T5)和對照組(T6).

圖5 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葉、小枝和主枝干重出油率的影響
2.3.2 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精油產量的影響
由圖6 可知,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的單株精油產量有顯著影響,單樁精油產量隨留萌數量的增加而先增后降.留萌5個/樁(T5)單樁精油產量最高,為24.66g/樁,顯著高于其它處理和對照(T6).留萌1個/樁(T1)、留萌2個/樁(T2)、留萌3個/樁(T3)和留萌4個/樁(T4)單樁精油產量差異不顯著,均高于對照(T6),但與對照(T6)差異不顯著.與對照(T6)比較,留萌1 個/樁、留萌2 個/樁、留萌3 個/樁、留萌4 個/樁和留萌5 個/樁單樁精油產量分別提高了9.65%、6.25%、15.72%、18.20%和49.64%.

圖6 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單樁精油產量的影響
(1)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萌條生長的影響.樟樹屬于萌芽能力較強樹種.有研究表明,不同種源樟樹伐樁高度20 cm 時,留樁萌芽數最多,平均萌芽數達到13 個/樁,最終成枝數為6.08 個/樁,因此萌條過多可能不利于其生長[9].桉樹低位伐樁后,每樁保留1~2 個萌條有利于萌條的生長,萌條在留萌第一年生長高度達1.5 ~ 2 m[11].對白櫟(Quercus fabri)次生幼齡林除萌留壯處理,結果表明,留萌2個/樁、3 個/樁、4 個/樁處理在除萌留壯第1 年地徑和株高生長影響不明顯,平均地徑生長量為1.5 cm、樹高生長量為40 cm,可能除萌留壯第1 年留萌數量對地徑和株高的生長差異性還沒有表現出來[12].研究除萌方式對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萌芽更新的影響,發現2次除萌、留萌1個/樁對杉木萌條的生長有顯著促進作用,地徑和樹高分別比不除萌大2.2 cm、80.59 cm[13].在本試驗中,芳樟萌條粗度隨留萌數量的增多而減小,這與前人研究一致,萌條長度隨留萌數量的增多而增大,這與有關研究相反[14].究其原因可能留萌少,萌條密度小,萌條得到的水肥充足、生長空間也大,有利于萌條增粗生長;而留萌多,萌條密度大,萌條之間生長產生競爭,為了爭取更多光照進行光合作用,增高生長較快,增粗生長較慢.因此,留萌5 個/樁達到萌條株高生長最大值,留萌超過5個/樁萌條粗度將減小.
(2)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萌條生物量的影響.以生產精油為目標的芳樟采用矮林密植,割取枝葉提取精油的栽培模式,一般一年采伐1 次或兩年采伐3 次.因此,生物量是衡量芳樟矮林生長的重要指標.有研究表明,留萌數量與生物量累積密切相關,留萌數量對尾葉桉(Eucalyptusurophylla)材積量有顯著影響,材積量隨留萌數量的增多先增后減,留萌3個/樁材積量最大,達到45.49 m3/hm2,留萌2個/樁和4個/樁材積量大于對照組(不除萌),留萌5個/樁材積量與對照組材積量相近,留萌1 個/樁材積量低于對照組,因此尾葉桉萌芽林保留萌條數2~4 個/樁[14].除萌留壯能夠顯著促進白櫟次生林單株材積的生長,培育大徑級木材,保留萌條數1 個/樁為宜,培育薪炭林保留萌條數2~3 個/樁為宜[15].杉木萌芽更新過程采用二次除萌措施能顯著提高其生物量,4 年生杉木萌條生物量達到8.62 kg/樁,顯著高于不除萌(6.33 kg/樁)[16].本試驗研究表明,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生物量有顯著影響,芳樟矮林留萌4~5個/樁生物量累積大于對照組(不除萌),其中留萌5個/樁生物量顯著大于對照組,而留萌小于4個/樁生物量累積顯著小于對照組.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留萌數過多(對照組),萌條獲得的水分和養分不足,萌條的營養生長空間也受限制,因而生物量低;而留萌數過少,萌條雖不受養分、生長空間的限制,但芳樟矮林采用短輪伐期作業,在一個輪伐周期內每個萌條本身生長量有限,留萌基數少導致生物量也低.此外,本試驗中各處理葉、小枝和主枝鮮重隨留萌數的增多而增大,其中留萌5 個/樁葉和小枝鮮重均大于其他處理.因此,留萌4~5 個/樁,有利于芳樟矮林總生物量、葉片鮮重和小枝鮮重的累積.
(3)留萌數量對芳樟矮林出油率及其產量的影響.樟樹精油為油細胞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樟樹根、莖、枝、葉均含有精油.有研究表明,芳樟矮林葉片精油含量最高,其次是小枝,主枝含量極少,葉片精油顯著高于小枝和主枝[17-18],本試驗結果與之一致.本試驗研究還表明,除萌處理能夠提高芳樟矮林葉片干重出油率,留萌3 個/樁葉片干重出油率最高,而除萌處理對小枝和主枝干重出油率影響較小.這可能是因為留萌過多,弱小的萌條太多,占據了生長空間、消耗較大養分、影響光合作用等,造成出油率低.
出油率和生物量是芳樟矮林單位面積精油產量的重要指標.本試驗結果表明,除萌能夠提高精油產量,留萌5 個/樁單樁精油產量最高,顯著高于其他處理.這主要是除萌能夠提高芳樟矮林生物量,其次提高葉片干重出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