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士盼,李婧媛
(1.海河水利委員會河湖建安中心,天津 300170;2.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天津 300170)
2021年,海河流域共發生3次編號洪水,其中灤河1 次、漳衛河2 次。7 月,衛河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強降雨和1963 年以來最大洪水,重現期超20 a一遇,多條河流及支流超警超保,衛河上段、共產主義渠超保證標準行洪,共產主義渠合河站水位超歷史最高。“21·7”洪水過后,海河流域漳衛河等河系又發生罕見秋汛,漳河、衛河分別發生1952、1951 年有實測記錄以來同期最大洪水,多個水文斷面水位持續超警,漳衛河系的岳城、關河、后灣、漳澤4座大型水庫水位創歷史新高,共產主義渠合河站、劉莊站,衛河淇門站,漳河蔡小莊站,漳衛新河辛集閘站均長時間超警戒水位。受汛情影響,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海委)直屬水利工程設施出現不同程度的水毀,部分水毀損失較為嚴重,主要包括水庫、堤防、險工、控導工程及水文設施設備等,水毀工程多,涉及單位多,工作時限緊,組織協調難度大。
在海委統一組織下,海委直屬工程水毀修復作為重點工作持續推進,自2021 年8 月起組織開展相關工作,全方位保障委直屬水利工程設施水毀修復順利實施,確保工程安全度汛。
2021 年8 月,海委下發通知要求委直屬各管理局及防汛相關單位開展水毀修復項目核查、統計和匯總,實時滾動更新掌握工程水毀情況,分類建立項目統計臺賬并按要求編制項目申報文本,尤其是對水毀工程圖片、修復設計圖及真實性聲明等資料進行嚴格審核把關。其間,海委多位領導多次研究部署水毀修復項目申報工作,親自溝通聯系相關部門,爭取修復資金。海委與水利部保障處建立聯絡機制,跟蹤資金情況;組織專家對申報材料集中會審,提高文本質量。10 月,經水利部及水規總院審查,共下達海委水毀修復資金3 617.27萬元,分2批次安排實施,其中2021年追加修復資金1 024.37萬元,包括7個項目(含漳衛南局3個、引灤局2個、漳河上游局2 個);2022 年初下達修復資金2 592.90 萬元,包括31個項目(均為漳衛南局項目),項目總數和總金額均為建委以來最多。
根據相關規定和要求,海委需組織對委直屬各管理局修復資金在50 萬元以上(含50 萬元)的水毀修復項目進行實施方案審查并批復。2021 年11 月—2022年3月,海委水旱災害防御處組織相關部門,分批次審查委直屬水利工程設施水毀修復項目實施方案,對委直屬各管理局上報的20個修復資金在50萬元以上的項目進行審查,并及時批復其實施方案。2022 年5 月,研究批復漳衛南局聊城河務局喬馬莊險工修復工程設計變更。
為督促做好海委直屬水利工程設施水毀修復項目建設管理,切實加強水毀修復工作組織領導,海委將其列為2022 年委督辦事項。3 月11 日,海委召開視頻會議,專題研究推進水毀修復相關工作,對項目質量、工期、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3 月14 日,海委向漳衛南局、引灤局、漳河上游局下發通知,要求各單位壓實水毀修復責任,規范項目臺賬管理,嚴格落實半月報制度,在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抓緊推進修復進度,按期完成委直屬水利工程設施水毀修復任務。6 月,海委成立檢查組赴邯鄲河務局、聊城河務局對部分水毀修復項目進行現場檢查,并就水毀修復相關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確保工程安全、資金安全、干部安全。海委各級水毀修復項目實施單位明確責任體系,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優化項目建設流程,倒排工期,壓緊項目建設周期,使委直屬38個水毀修復項目于6月底前按要求全部完工。
根據相關規定和要求,水毀修復項目實行分級驗收,海委負責驗收委直屬各管理局修復資金在50萬元以上(含50萬元)的水毀修復項目。2022年6—10 月,海委分別組織專家對漳衛南局衛河局、邢衡局、德州局、聊城局、邯鄲局,引灤局,漳河上游局水毀修復項目開展竣工驗收,現場勘查并出具驗收鑒定意見。
海委直屬水利工程設施水毀修復工作以原設計為依據,以恢復原功能為目標,對2021 年夏秋連汛造成的防洪工程設施進行了修復,確保了委直屬水利工程設施運行安全,充分發揮了工程防洪效益,保障了流域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土龍頭險工位于德州市夏津縣土龍頭村衛運河右岸。經歷2 次洪水沖刷后,土龍頭險工部分護坡坍塌(衛運河右岸樁號81+286—81+321),砌石散落;未護砌段(衛運河右岸樁號81+457—81+507)土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滑坡;堤防坡腳(衛運河右岸樁號81+241—81+276)受洪水漫灘浸泡影響滑動搜根,威脅堤防安全。因此,急需對該段險工進行護砌修復(護灘、護堤),保證河道行洪安全。
根據現場情況,護砌共分3 段,分段采用格賓石籠護坡和漿砌石護坡。其中,衛運河右岸樁號81+241—81+276 和81+286—81+321 段護砌長度70 m,采用漿砌石護坡;衛運河右岸樁號81+457—81+507 段護砌長度50 m,采用漿砌石+格賓石籠護坡。3段合計共120 m。
衛運河右岸樁號81+241—81+276 和81+286—81+321 段長度共計70 m,封頂、基礎、齒墻及坡面均采用全斷面漿砌石護砌,漿砌石護坡采用M10 漿砌塊石,厚度0.4 m,下設厚10 cm 碎石墊層,采用土工布反濾;坡比1∶2.5~1∶3.0(隨坡就坡,大體保持平整)漿砌石護坡每20 m 設1 道伸縮縫,縫寬2 cm。封頂高程36.31~36.32 m,寬0.7 m,深1.0 m。基礎為漿砌石齒墻,尺寸為1.0 m×1.0 m,寬1.0 m,深1.0 m,頂高程為31.64~32.41 m。衛運河右岸樁號81+457—81+507 段護砌采用漿砌石+格賓石籠設計,灘地及以上部分采用漿砌石結構,灘地以下至主河槽部分采用格賓石籠結構。
土龍頭險工漿砌石施工方法為:砌石工程采用人工施工,人工膠輪車運輸至工作面。進場后的石料,采用人工選位后搬運就位。石料加工場設在砌筑部位附近。砌石工程施工嚴格遵守《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11)[1]。漿砌塊石體采用鋪筑法砌筑。砌筑時,先鋪厚30~50 mm的稠砂漿后砌筑。砌體基礎的第一層應大面向下,砌體石塊應分層掛線臥砌,上下錯縫,內外搭砌,每層應大體找平。灰縫厚度一般為20~30 mm,較大的空隙先填砂漿后用片碎石嵌實。砌筑砂漿采用0.4 m3砂漿機拌制,以人力斗車運輸至砌筑面,人工提灰桶砌筑,砂漿配合比由實驗人員按設計要求制定配料單,現場按配料單過稱計量配制,配料的稱量誤差應符合標書有關規定。勾縫砂漿單獨拌制,嚴禁與砌體砂漿混用。砌體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 h內及時養護,經常保持外露面的濕潤,養護時間應大于14 d[2]。
土龍頭險工格賓石籠施工方法為:同一層面應大致砌筑平整,相鄰格賓石籠的高度相差不應大于10 cm;頂面填充石料宜適當高出網箱,要密實,空隙要用小沙礫填實,同時均勻地向同層的各箱內投料,嚴禁將單格網箱一次性投滿;石塊的安裝需要自身穩定,大面朝下,適當搖動或敲擊使其穩定;填充材料為容重應不小于1.70 t/m(3根據實際情況)裸露的填充石料,應以人工或機械壘砌整平,石塊應相互重疊;每施工完1層格賓石籠后,經現場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上下左右綁扎錨固連接穩定。
項目前期工作是項目建設與管理的基本前提,一般包括項目申報、實施方案或者初步設計方案編制、審查及批復等工作[3]。水利工程設施水毀修復工作一般要求汛前完成,時間短、任務重,如完全按照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管理規定,可能會大大增加工程的管理費用和前期工作時間,從而導致很多水毀水利工程設施修復項目不能及時開工,影響水毀修復項目的建設進度。
海委水毀修復項目多為基層單位承擔,普遍存在工程管理技術人員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等問題,其編制的項目申報材料與水利部安全度汛項目標準化文本的相關要求存在較大差距。項目申報內容上必要性分析、具體工作內容、項目組織實施進度、預算編制等方面編寫存在不足,以致申報文本因立項依據不充分、內容不符合政策支持方向等原因導致審查通過率不高。
在水毀修復項目建設管理全過程的項目申報、項目審批、項目建設管理、項目資金管理、項目驗收等各環節工作中還存在部門、單位權責不清晰現象,審批、驗收權限需進一步明確[4]。同時,項目存在水毀修復工作責任人不明確、建立水毀修復工作臺賬不及時、進度管理不符合要求和汛前無法完成的未落實安全度汛責任人、制定安全度汛措施等問題。
水利部在水利工程設施水毀修復項目管理方面尚沒有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或規范性文件,海委現行的《海委應急度汛工程資金使用管理規定》已頒布實施超過20 a,雖然在指導水毀修復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2021 年水毀修復項目管理中也發現原規定與現階段水毀修復項目在實施方案編制、法人責任制落實等方面工作要求存在不相適應的突出問題,導致水毀修復項目管理缺少專業性規范性文件。
針對水毀水利工程設施修復時間短、任務重的實際,應該采取超常規措施,突出水毀修復的應急性質,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盡量簡化相關手續,千方百計地加快水毀水利工程設施修復進度[5]。按照新修訂的《海委直屬水利工程設施水毀修復項目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水毀水利工程設施修復等水毀修復項目的勘察設計、招投標、施工、監理及竣工驗收等具體環節相關要求,明確相關程序,盡量減少水毀水利工程設施修復過程中一些不必要的手續,加快水毀水利工程設施修復進度,使水毀水利工程設施盡快恢復作用。
針對基層單位工程管理技術人員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等問題,可采取邀請專家開展技術培訓等方式進行解決。同時,申報項目的實施方案編制等規范化要求要參照《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程》的相關規定,設計圖紙要簽章完整、制圖規范[6]。設計概算按照水利工程定額標準進行編制。設計工作要進行詳細的測量和必要的地質勘察工作,收集相關的水文資料。設計報告內容應包括以下方面:綜合說明、概況、水文、地質、水毀情況及修復的必要性、設計原則及標準、工程設計、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概算。
進一步明晰相關部門、單位職責權限,以項目全流程跟蹤管理為重點,全過程規范水毀修復項目申報、項目審批、項目建設管理、項目資金管理、項目驗收等各環節工作,保障水毀修復項目順利實施。在組織管理方面,應明確水毀修復工作責任人、建立水毀修復工作臺賬等;在進度管理方面,應確保進度符合要求、水毀修復進度統計填報符合實際、施工隊伍力量能夠滿足修復進度需要等;在安全度汛方面,汛前無法完成的應落實安全度汛責任人、制定安全度汛措施等;在質量管理方面,工程建設質量應符合相關要求等。
在歷年水毀修復工作經驗成果的基礎上,將好的經驗做法上升為制度規范,按照新修訂的《海委直屬水利工程設施水毀修復項目管理辦法》[7],進一步規范海委直屬水利工程設施水毀修復項目管理,確保項目進度、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益,為做好委直屬水利工程設施水毀修復項目管理工作提供科學指導和有力依據。同時,加大調研力度,積極學習其他流域管理機構在水毀修復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研究制定可供委直屬工程參考的資料范本及優秀案例,如項目申報優秀案例、實施方案范本、驗收資料整編優秀案例等,供各單位學習借鑒。
海河流域內的河流呈扇形分布,河道源短流急,洪水突發性強。由于黃河屢次遷徙和海河各支流多次改道的影響,平原地形起伏不平,崗、坡、洼、淀相間分布,地形復雜。2021 年海河流域洪澇災害造成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約125.98 億元,其中海委直屬水利設施損失約4.02 億元,水毀修復項目為保障海河流域安全度汛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海委直屬水利工程設施水毀修復項目開展情況,選取了漳衛南局土龍頭險工水毀修復項目作為典型工程進行了個案分析,并根據海委水毀修復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希望能為流域水利修復項目的建設管理工作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