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漢
貴州貞豐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現階段我國農村金融機構有很多種,包括農村信用社、儲蓄銀行等相關農村商業銀行。我國農業是一個弱質化的產業,其投入比較高,但是收益卻比較低。農民的資金準備工作具有很大程度的不足之處,無法支撐農業方面的產業化建設。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工作的開展,農業經濟發展也有非常大的改觀,農村金融對其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能夠為現在的鄉村振興工作帶來資金方面的支持。
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是指多個層次的綜合金融體系,不僅包括農村自身的金融監管體系,還包括一些鄉村金融組織機構和金融服務功能。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中,組織機構是其主要組成部分,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現階段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主要包括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其他包括私人借貸、私人錢莊等機構。在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不斷發展的今天,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具有一定的商業性。主要是將農村信用社當作金融組織機構核心,將商業銀行當作金融服務機構主體,同時以民間借貸為補充的體系,構成了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為了能夠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我國重點在農村進行集約化經營活動,大力建設農村的基本設施。為了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更加需要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以為其提供金融支持[1]。
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可以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資金方面的保障。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而農村的儲蓄能夠為其提供資金支撐。儲蓄率對整個貸款狀況具有很大調節作用。現如今我國的儲蓄率正在不斷提高,這是我國經濟發展與金融方面所具有的特征,稱為資金融通,利用利息率的高低程度去調節人們的消費情況,將儲蓄資金進行投資方面轉化。利用金融方式去吸收儲蓄。銀行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經常會接觸大量的籌資企業,其中包括很多投資人員,構建金融機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民的儲蓄量,有效實現農村資金的合理分配。通過構建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能將分散的農民資金充分整合,用于生產者的投資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發展。
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體制下,效率成為生產工作發展的檢驗指標。建設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能夠實現農村資金的有效調動,金融機構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做好資金合理分配工作,從而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在我國經濟貨幣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農村的經濟建設工作更加迅速,金融信息節奏也在不斷加快,這就導致交易成本下降。通過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構建,能夠有效實現資金監督,降低資金風險和監督成本。資金具有尋求高回報的基本特點,將農村資金進行有效整合,投入高收益的項目之中,可以實現降低風險的目的,同時提升農村資金的使用效率。
鄉村振興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和引導,通過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能夠實現各種商品之間的交易和人才的合理引導,根據市場情況進行鄉村建設。通過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實現農村經濟產業化的發展,做好貸款業務的開展,實現企業結構的有效調整,確保金融機構與當地政府之間的良好溝通,促進農村企業有效發展。農村的金融機構應該以民營企業為主要依托,做好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將經濟政策與資源之間進行有效結合,從而提升農產品質量。將農民的自身利益與經濟發展之間進行有效結合,達到惠民的目標。通過農民貸款方式進行利息補貼,有助于促進鄉村振興工作的有效開展。此外,還可以通過金融經濟杠桿作用實現農村的發展,實現基本的勞務資金供給,確保基本物價的穩定[2]。
為了能夠建設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應該做好各種銀行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基本定位工作,同時通過政策性金融加以支持。在我國糧食安全工作的開展中,為了達到脫貧攻堅的目標,應以國家基本戰略為導向,以市場運作為主要形式,強化鄉村振興工作的力度,有效推進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的金融組織機構需要做好自身的金融服務工作,同時建設價格形成機制,通過多元主體進行糧食方面的收購。更需要構建糧食生產功能區和農產品優勢區,以高標準要求農業發展。做好土地整治工作,提高信貸方面的支持力度,有效實現我國農業科技發展,進而提升農產品品質。做好普惠金融方面政策的出臺工作,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大量的信用貸業務。
為了能夠開展鄉村振興工作,要積極構建三農服務體系,為農村、農業、農民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和幫助。要著重對金融供給機制進行不斷完善,加強并完善農村金融機構建設。同時做好服務戰略定位工作,做好農村的信貸投放工作,有效提升縣區存貸比,確保貸款水平不斷提升。我國郵政儲蓄銀行應該做好小額貸款工作,同時提供零售金融服務,進而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中小型企業實現經濟發展。鼓勵一些微小企業開展專項金融債券活動,做好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工作,降低貸款風險。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金融服務體系,做好免抵押、免擔保、低利率的金融產品,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3]。
不斷提升農村金融機構的數量和質量,確保總數量保持穩定。農村金融機構將資金投放作為主要業務,推出相關金融服務功能,提升農村金融機構的獨立性,使其金融發展更加規范。要逐步提高農村信用社的覆蓋率,提升農村信用社在財富方面的行政管理職能。創新地方銀行金融產品的提供機制,做好小型銀行網點的建設工作,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服務。還應做好金融機構的市場定位工作,將農村金融機構向著鄉村伸展,有效實現風險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合作金融組織的合法性,同時發揮行業組織的監管作用,做好金融資源的激活工作。
為了能夠順利開展鄉村振興工作,需要做好農村金融資源整合工作。將股票、期貨等金融產品投入金融服務體系之中,進而實現農村融資體系建設,拓展農業發展資金的來源渠道,有效實現對鄉村振興工作的支持。對當地上市公司進行培育,鼓勵中小企業發展,降低中介機構的相關費用,健全風險投資體制,并且通過風險分散功能加以支持。不斷優化期貨交易規則,有效推進農村金融期貨產品的上市,并且通過期貨架構的變化進行引導。盡量豐富農產品期貨的種類,做好期貨交易工作。還可以鼓勵農村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券,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資金支持。
為了有效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需要創新農村金融產品。
第一,將金融服務鏈條與農村產業之間進行充分結合,同時降低小額貸款利率,通過優化政策去吸引貸款服務,進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提供優惠支持。
第二,可以適當延長還款期限,將其與農產品的生產周期相貼合,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方便。
第三,為人們提供大額信貸方面的服務,設計中長期的金融產品。建立綠色信貸系統,通過綠色金融證券的發行進行融資,做好農村生態保護工作。
第四,為人們提供首貸業務,豐富金融產品種類,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資金支持。
打造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將金融科技與農村金融進行充分結合。利用互聯網平臺來實現全國信息的有效共享,實現數據庫的構建,通過大數據技術來實現金融風險識別工作,達到金融監管和預警作用,提升風險控制水平。利用大數據技術去了解客戶信息,做好客戶的篩選工作,不斷創新信用評價體系,有效實現風險預防。還要做好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工作,為其提供金融產品服務。通過數字金融技術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低成本的金融產品,有效推進精準服務[4]。
在進行鄉村振興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加強金融監管工作。不斷完善農村金融方面的法律條款,不斷細化法律內容,進一步為金融產品的服務提供法律方面的支持。為做好金融監管工作,應該建立科學的金融準入門檻,構建科學的監管體制,提升監管工作的精度,建立科學有效的市場秩序,實現農村金融市場的構建與發展。
為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需要不斷完善鄉村保險體系。應充分發揮鄉村保險功能,做好小麥、玉米等方面的保險試點運行工作,為農民提供優惠的保險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為農業發展提供安全保障。還要對保險種類進行優化,降低保費,為農民帶來優惠。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來設定保險種類,并且設置不同的費率,為農業生產工作提供保險服務。還需提升保險覆蓋率,從而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安全保障。當地政府需要為其提供一定的保費補貼,確保農民的每年收入。通過鄉村保險體系的構建,幫助農民抵御自然風險,提升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避免農民出現重大經濟損失,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在鄉村振興的政策背景下,需要構建農村信貸擔保體系。可以在不同地區設置擔保分支機構,讓其信貸業務逐步向鄉村滲透。通過農村擔保公司的建立,不斷延伸農村擔保服務體系,降低融資門檻,有效拓展信貸擔保的覆蓋率。還可以構建農信擔保機構,并且與銀行合作,實現金融風險的集體分擔,同時也能實現經濟利益共享,有助于鄉村振興工作的順利開展[5]。
綜上所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在我國鄉村振興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基本的資金方面保障,還能夠加強鄉村資金的使用效率,有效實現鄉村振興政策的發展。因此,在進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需要構建金融組織機構,并且建立三農服務體系,有效實現組織制度方面的支持。更需做好相關金融資源的充分整合,不斷創新金融產品,有利于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除此之外,還應該做好農村金融監管工作,為鄉村振興工作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