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萍
紹興興煌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在產權結構制度改革推動下,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無論企業戰略目標設定得多么完美,但若不能全面落實,那么就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甚至可能會導致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偏離軌道,與企業戰略目標背道而馳,使企業風險增加,影響企業的發展。要想實現企業戰略目標就必須做好戰略規劃工作,將企業經營目標定量分解,并以戰略目標導向為原則,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及工作任務。如今,各企業要把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相結合來檢驗和評估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情況。因此,這就需要企業通過全面預算管理的方式將自身的經營目標進行細化并分配到各個部門的工作中。不僅如此,全面預算管理應作為企業定量評價的重要指標,它能夠直接體現出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并反映出企業各部門的具體工作方向。企業可以以戰略目標為基礎,將其進行逐步分解,制定出相應的戰略計劃以及經營目標,并高效落實,將企業戰略計劃與具體的實施方案進行融合,進一步確保企業的經營目標能夠順利實現。
企業要想實現全面預算管理,就應該明確劃分各個部門組織工作。通過對各部門工作目標進行合理化分配就能夠提升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同時也能減少各部門之間出現工作任務分配不均等問題,促使部門之間加強合作、相互理解、共同發展,從而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全面預算管理可以使企業員工對自身工作職責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使其能夠深入了解如何開展工作才能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不同部門之間通過預算信息的傳遞與交流,可以使員工根據企業的目標以及自身的能力來開展各項工作,以此來確保資源利用率,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從而實現企業戰略目標,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內部控制過程中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也就是說全面預算管理僅僅是企業為了達到戰略目標而采取的一種管理方式與控制方法,并不是企業最終目標,其主要目的是強化企業的風險控制,合理優化企業風險控制策略。全面預算管理主要包括風險識別、財務預算、風險控制等,同時還要優化企業經營的環境,全面調動企業可利用的資源,使其能夠與企業的發展目標達到平衡。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如果不能正確地理解和掌握風險,并積極地對其進行防范和控制,那么就無法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因此,實施全面預算是企業降低風險、加強內部控制的主要途徑[1]。
在企業各部門的績效考核中,全面預算管理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企業可以將全面預算管理的開展情況以及實際進展作為依據,對企業經營偏離的程度加以分析,根據結果來分析偏離目標產生的負面影響。同時還可以將其與績效考核進行融合,實行獎懲機制,發揮績效考核的激勵作用。不僅如此,全面預算管理還有利于激發員工工作熱情以及崗位責任感,提升企業各部門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確保員工都能夠朝著企業預期目標前進。
企業作為重要的市場經濟主體,其生產和經營活動都不可避免地會被外部環境所影響。總結來說,影響企業生產和經營的外部風險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因素、社會文化因素、人口因素、經濟環境因素等。
與外部風險相比,內部風險對企業經營所造成的影響更深。管理人員在企業工作的時間越長,對于企業內部的潛在風險就越不敏感,因而也就越可能忽視內部風險帶來的影響。其中,戰略風險、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直接關系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企業必須強化對內部風險識別的能力,從而更好地解決內部風險所帶來的問題。而目前企業在經營風險的控制方面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如:企業對風險的認識不足、企業的風險控制體系不夠具體、企業的風險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企業的風險管理信息不夠暢通等[2]。
做好全面預算管理組織體系設計是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目標的重要保障。全面預算管理組織體系設計還涉及全面預算管理的組織架構體系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權力職責分配問題。在當前市場經濟發展形勢下,一些企業還沒有建立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組織體系,因此其執行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缺乏科學合理的預算管理組織體系。很多企業對各個部門的工作職能、崗位責任沒有明確的界定,因而不能為企業的整體經營打下良好的基礎。事實上,一些企業的員工能夠做到嚴格按照全面預算管理體系要求開展工作,能夠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但是,很多企業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也沒有制定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預算管理體系,從而導致了全面預算管理目標無法實現。另一方面,企業沒有制定全面準確的預算管理制度以及預算指標。如果沒有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就難以確保企業經營活動能夠按照最初設定的預算目標開展,所以也就很難真正發揮出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
作為一種全新的預算管理方式,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已經被社會各方面認可[3]。因此,這就要求企業必須了解有關全面預算管理的專業知識。而大多數企業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人員錯誤地以為全面預算管理只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認為全面預算管理等同于財務預算,再加上其他部門的參與率較低,因此很難充分發揮出全面預算的作用。全面預算管理未能做到全員參與、全員覆蓋和全程跟蹤,其效果必然達不到預期,這也使得預算指標不能得到保障。
預算編制是預算管理的首要步驟,是預算管理工作的基礎,同時也是對預算目標進行設定和分解、與業務規劃相融合、合理分配預算指標以及針對各項資源進行合理化配置的重要部分。當前,我國的預算編制方法多種多樣,但是由于人們對財務預算的認識不足或者是長期形成的思維習慣,導致了預算編制方法的單一性。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大多數企業都沿用以往運用的預算編制方法。但實際上,所運用的預算編制方法與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并不相符,所以制定的預算編制并不科學。個別企業一味追求經濟利益,盲目縮減經營資金,這就導致了企業的實際成果與預算相差較多的情況出現。除此之外,沒有對全面預算進行詳細、具體的分解,那么就會導致企業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缺少基礎條件,這也使得全面預算管理效果不佳。
在預算執行環節,明確的預算審批權限劃分及程序制度,會增強預算執行的效率和嚴肅性。而個別企業的預算沒有得到審批或是已經得到審批但是卻超出權限,這就會導致全面預算管理的權威性受到影響,同時也容易出現重大失誤而給企業帶來損失。在財務預算編制過程中,由于相關人員沒有考慮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因此未能對預算管理的執行效果做出合理的評估,再加上沒有對預算進行嚴密的控制,進而導致財務預算管理預算審批失敗。此外,預算下達環節不及時會直接影響企業目標任務的完成。預算執行會涉及很多的部門和人員,一些企業部門和人員之間沒有及時溝通,其預算執行的效率明顯降低,從而對企業的利益造成不良影響。
對于企業全面預算中的風險管理來說,建立完善的企業風險控制體系是非常必要的。企業的管理人員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建立科學的風險控制體系[4]。首先,建立風險管理領導小組。企業需要樹立正確的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在此基礎上,組建企業風險領導小組,通過對企業全方位的考量來設立企業風險組織結構,同時對風險組織人員的職責進行劃分,明確人員的崗位責任。其次,在風險領導小組的帶領下成立風險管理部門。此部門主要負責企業風險管理制度的制定、相關制訂計劃的落實與實施、企業風險相關問題的解決等。最后,加強內部審計組織管理。利用內部審計組織對企業風險管理的識別、分析、制定策略等環節進行監督,同時加大監察力度,進而規范企業的風險管理行為。
要想使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中充分發揮作用,那么就需要企業領導給予高度關注,通過培訓、學習等方式提升員工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要想實現全面預算管理就必須讓企業全體員工都參與進來,這時就需要企業的各個部門都積極地參加預算編制工作。全面預算管理應該貫穿于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將企業正常運行的各個部分都納入預算管理之中,把全面預算管理和企業戰略聯系在一起,使它們能夠共同發展,讓它們在統一的方向上相互協作,確保全面預算的順利進行。
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要考慮各類影響企業預算的不利因素,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的預算方法。在編制時要按照總體原則,從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方法、指標設計、編制過程等多個角度強化對預算編制中各環節的管理,從而使預算編制更加科學、有效。在確定企業的經營總目標之后,應該逐步從縱向、橫向和時間上進行分解。例如,在經營環境變化較大時,高層管理者想要從更長遠的角度做出決定時,使用滾動預算法比較適合;對于產品種類繁多、作業鏈較長的企業,作業預算法更適合。
會計主管人員對各部門遞交的預算表格進行匯總,并核對各預算表間勾稽關系的正確性,對不符合年度經營目標的預算予以退回修改。總預算案在編制完畢后,將呈報給上級領導審批。綜合預算初稿由上級領導審核通過后編制成綜合預算計劃,并以書面的方式適時發布。在整體預算計劃被核準發布后,相關人員要立刻進行學習并將其目標分解到各個部門。除此之外,還要制定財務資金使用的問責機制,嚴格控制資金使用情況。
在健全企業風險管理制度時應該與全面預算管理相聯系,提前判斷出相關的財務信息以及財務風險,以此為依據,將經營目標一步一步地分解并執行,這樣就可以有計劃地、有量化地對企業經營管理進行規范,防止管理者盲目地開展管理工作。一是對企業面臨的外部風險進行辨識和分析。由于外部環境的宏觀因素不可控,因此企業很難精確地預防與控制其所面臨的外部風險,但是企業也不是只有被動地應對這種變化所造成的沖擊,只有企業增強對環境的適應性,才能把握機會,避免風險,發揮優勢,彌補短板。要想更好地預防和應對外部風險,企業可以對外部環境進行持續關注,并深入地對外部環境因素進行研究,從而把握其變化規律和變化趨勢,進而做出相應的調整來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二是對企業的內控風險進行識別和控制。利用全面預算管理,企業可以對經營活動進行計劃,并對財務結果進行預測,對各項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并對日常運行時所存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展開識別和控制,建立健全的企業風險管理制度,從而對經營活動的改進和預算指標的完成起到積極的作用[5]。
對于企業來說,全面預算管理在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進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全面預算管理實施效果的好壞將會對企業能否達到預算目標產生直接影響。所以,企業要對全面預算管理的結構體系進行改進,采取與企業本身相適應的預算方式,各部門之間預算審批與下達環節及時溝通,并將其與企業的發展目標和策略相聯系,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全面的預算管理體系,只有如此,企業的整體收益才會達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