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顯
(中共新疆區委黨校民族宗教理論教研部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黨的十九大、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2022年中央統戰工作會議、黨的二十大等重要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線地位。“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提出,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聽取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時重要講話(以下簡稱“8.26”重要講話)中強調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1]為新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和民族工作明確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別是有關新疆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為新時代新疆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本文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個主線之“綱”,致力于從理論上闡釋清楚如何在落實主線為綱要求中做好新時代新疆民族工作,以期推動新時代新疆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在民族工作領域中逐漸形成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重大原創性理論論斷,這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鮮明主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學研究的時代命題。[2]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3]這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根本工作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4]在“8.26”重要講話中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1]進一步深化了習近平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的重要論述在新疆的應用。
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的系列重要會議、重要講話內容,本文經過梳理總結認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新時代新疆民族工作,就是要理解好把握好“六個一六個三”。這個“6163”包括:一個目標三個要點、一個理論三個關系、一條主線三個指引、一項事業三個重點、一項活動三個抓手、一個保證三項保障。
一個目標,就是要牢牢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在三個要點中,第一,要落腳到“中華民族共同體”,“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3]“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3]就是要讓新疆各族干部群眾深度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高度堅定“五個認同”,增強對中華民族的高度認同感和強烈歸屬感。第二,要緊緊圍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共識、凝心聚力。第三,要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注重從根本上、深層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三個要點既是對新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破題,又是進一步理解新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層含義的現實要求和理論前提。
一個理論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立場觀點方法,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這“五觀”,尤其是要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
在三個關系中,第一,要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強調了黨的民族工作創新發展需要正確把握的“四個關系”,在這四個關系中,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起著引領作用,統領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物質和精神的關系,“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則”,[3]但要在認識“兩點論”的同時強調“重點論”,深刻認識到共同性是主導,是方向、前提和根本,差異性不能削弱和危害共同性,不能固化強化差異性中落后的、影響民族進步的因素。[5]
一是要正確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二者層面不同、范疇不同、“輩分”不同,不能亂了輩分。二者可以并行不悖,但不是平行并列的,要防止認識模糊、認知誤區、認同錯位。必須認識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遠遠高于各民族意識,本民族意識要服從和服務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強調政治歸屬和政治認同,是國家層面最高的社會歸屬感、面向世界的文化歸屬感,核心是引導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法治意識。[5]因此,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不斷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闡釋和宣傳教育,全面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和普及使用”,[6]增進新疆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自覺認同、高度認同,正確把握好新疆各民族與中華民族的關系,明確認識到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與各民族是一個大家庭與家庭成員的關系,深刻領會“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的家庭成員”。[4]
二是要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3]在把握二者關系方面,一定要堅持培根固原,絕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破壞根基。
三是要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系,要堅持民族工作“要見物,更要見人”,[7]以及“推動民族工作,既要依靠物質力量,也要依靠精神力量;解決好民族問題,既要解決好物質方面的問題,也要解決好精神方面的問題”,[8](P249)“要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系”等重要思想,[3]牢記凝聚不住人心一切都是空轉的深刻道理,銘記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不會自然而然帶來人們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并不能自然而然帶來民族團結,也不能自然而然帶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增強,因而也不會自然而然帶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等從深刻教訓中得出的寶貴經驗。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反對形而上學觀點,要認識到物質和精神二者之間并不是單線式的簡單決定和被決定邏輯,不能片面地、機械地、絕對地用簡單因果關系來看待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中的“決定”作用,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正確看待與把握二者關系,既講“兩點論”又講“重點論”,既講“普遍性”又講“特殊性”。同時,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注意在前期側重于管肚子、管飽、富口袋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做好管腦子、管好、富腦袋的工作。要更加強調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戰略任務,在各族干部群眾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化對中華文化的心理認同、深層認同、高度認同,在各民族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3]
第二,要把握好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處理好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處理好發展和穩定、發展和民生、發展和人心以及發展與安全尤其是經濟發展和意識形態領域安全的關系,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堅持文化潤疆與富民興疆的緊密結合。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注重法治新疆建設,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堅決防范化解和應對處置民族工作領域重大風險隱患,堅決守牢意識形態工作陣地和維護意識形態領域安全,堅決持續深入徹底地肅清民族分裂、宗教極端思想流毒并及時有效治理各種隱形變異問題,堅決抵制“雙泛”思想及其遺毒,注意警惕防范并有效遏制依法治理中遇到的亂象。
第三,要把握好統一和自治的關系。要做到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因此,“必須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確保國家法律法規實施,支持各民族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3]要時刻保持“取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種說法可以休矣”的政治清醒,[8](P76)“我們堅決不搞任何形式的‘民族自決’”,[8](P72)防止外部勢力利用民族問題挑撥離間,持續嚴密防范和高壓嚴打“三股勢力”,嚴密防范和抵御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破壞活動。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對新疆各項工作的重要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要堅持依法治疆工作方針。要落實“主線”要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抓實,“無論是出臺法律法規還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強化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首要考慮”。[1]要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在法治軌道上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要堅持團結穩疆,“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9]在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中,在“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實踐中,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一條主線,就是要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民族工作、民族地區各項工作“主線”定位,鞏固發展各民族大團結,推動新時代新疆工作特別是新疆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在三個指引中,第一,要堅持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在民族工作中事關長治久安的深層次問題上聚焦發力。“既要抓實當下,解決好當前發展穩定面臨的突出問題,又要有長遠謀劃,扎實推進事關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積極解決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1]第二,要堅持團結穩疆的工作方針,充分認識民族團結生命線定位及要求。第三,要促進各民族在社會生產生活各方面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要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促進各民族團結統一,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上實現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在思想觀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引導各族群眾邁向現代化。
一項事業,就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在三個重點中,第一,要切實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各項工作,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注重凝心鑄魂、固本清源、立德樹人,堅持以凝聚人心為根本不斷增強“五個認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筑牢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的思想基礎。第二,要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抓住干部、黨員、青少年等關鍵對象,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搞好社會宣傳教育。[3]同時,要注重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等主題上加強科學研究與宣傳教育。第三,要堅持新疆伊斯蘭教中國化方向,促進宗教和睦和諧,實現宗教健康發展。
一項活動,就是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積極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三個抓手,第一,要持續深化“民族團結一家親”、創新民族團結聯誼活動。第二,要持續拓展“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愛國主義主題教育系列活動,緊扣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目標。第三,要持續抓好《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等系列白皮書精神的宣傳教育,面向各族干部群眾不斷深化新疆歷史教育,不斷強化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學習教育,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各族干部群眾心靈深處。
一個保證,就是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加強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3]堅持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高度審視和謀劃新疆工作,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之下堅持長期建疆的工作方針,確保新疆工作始終堅守正確政治方向,為做好新時代新疆民族工作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三項保障,第一是法治保障。要堅持依法治疆的工作方針,建設法治新疆、平安新疆,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推動各地區、各單位、各部門貫徹落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條例》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等重要法規,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做好新時代新疆民族工作。第二是精神保障。要堅持以凝聚人心為根本,堅持文化潤疆的工作方針,堅持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意識形態領域里人人呈現心靈之美的大美新疆、人人提供暖心之力的陽光新疆、人人彰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之光的文明新疆,為新時代新疆民族工作凝心聚力。第三是物質保障。要堅持富民興疆的工作方針,牢牢把握“兩個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題,深刻理解發展是新疆長治久安基礎的重要涵義,堅持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民生改善深化民心凝聚,以民心認同推進民生提質。
對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新時代新疆民族工作內涵的理解,可以從兩個圈層模型和三個闡釋維度來分析。兩個圈層模型,主要包括處于核心區域的核心圈層和處于延伸區域的延伸圈層。兩個圈層模型的構成要素,就是上文中所涉及的“一個目標和三個要點、一個理論和三個關系、一條主線和三個指引、一項事業和三個重點、一項活動和三個抓手、一個保證和三項保障”等內容。
如表1所示:上述幾個方面中,一個目標和三個要點是現實要求與理論前提,一個理論和三個關系是理論基礎與基本原理,一條主線和三個指引是核心要義與基本原則,一項事業和三個重點是偉大目標與根本追求,一項活動和三個抓手是具體路徑與著力之點,一個保證和三項保障是政治保證與根本保障。這幾個方面,立體化地表達了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系統化地呈現了對“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思考,全方位地展示了對做好新時代新疆民族工作的領悟,是對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民族工作主線總體內容的理論解析。

表1 兩個圈層模型構成要素的理解維度與定位
如果用關系圖來表示(見圖1),存在如圖所示的上下兩個部分、兩類內容、兩個角度——從目標導向和理論政策角度來講,要牢牢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這個政治目標、牢牢把握“三個要點”,堅持“一個理論和三個關系”、堅持“一條主線和三個指引”;從政治保證和實踐要求角度來講,要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這個政治保證、緊緊抓住“三項保障”,堅持做好“一項事業和三個重點”、抓緊抓牢“一項活動和三個抓手”。其中,要以政治保證實現政治目標,以主線貫穿事業全過程,以實踐活動踐行理論要求。

圖1 兩個圈層模型要素全圖
此外,在六組要素中的每一組要素組合中,又存在一個內部三角形的統合關系:“一個目標”要素下面,“中華民族共同體”統合“鑄牢”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個理論”要素下面,“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統合“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統一和自治的關系”,歸根結底都是要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要堅持“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的民族工作重要原則,“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3]“一條主線”要素下面,“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統合“團結穩疆”工作方針和“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工作要求;“一項事業”要素下面,“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文化潤疆工程”統合“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科學研究與宣傳教育以及新疆伊斯蘭教中國化;“一項活動”要素下面,“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統合新疆四史教育和愛國主義主題教育系列活動;“一個保證”要素下面,法治保障統合物質保障和精神保障。這六組要素是一個統一整體,共同構成了以主線為綱做好新時代新疆民族工作的理論闡釋模型。
如圖2所示:首先,處于第一圈層核心領域的是“一個目標和三個要點、一個理論和三個關系、一條主線和三個指引”。其次,處于第二圈層延伸領域的是“一項事業和三個重點、一項活動和三個抓手、一個保證和三項保障”。這兩個圈層之間存在著縱向貫通的對應關系。其中,“一個目標”和“一項事業”相對應,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新疆工作總目標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前提。“一個理論”和“一個保證”相關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黨中央堅強領導的政治保證、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的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具體要求具有內在一致性。“一條主線”和“一項活動”相對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要求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之間的關系體現了理論政策指導與現實實踐操作之間的對應關系,政策導向與工作依托的結合,二者涵蓋并貫通了新時代新疆民族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各個環節。

圖2 縱向維度兩個圈層模型構成要素的對應關系示意圖
如圖3所示:首先,“一個目標和三個要點”處于核心圈層。其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本身的理論和現實的核心目標,最終指向都是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這個在歷史上已經長期形成、在現實中不斷推進建設的中華各民族的政治共同體、民族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其次,在延伸圈層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構建和鑄牢,需要遵循“一個理論”和“一條主線”,要處理好“三個關系”、落實好“三個指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具體工作,需要圍繞“一項事業”、抓住“一項活動”,要抓好“三個重點”、用好“三個抓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鑄牢鞏固和發展繁榮,必須堅持“一項保證”,構筑“三項保障”。由此,各族干部群眾要為落實主線為綱的工作要求而團結奮斗,高質量做好民族工作,建設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從而服從服務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

圖3 兩個圈層模型構成要素的內在邏輯示意圖
在上述兩個圈層模型三種理解闡釋的系列分析中,兩個圈層模型是基本框架結構,三種理解闡釋針對的是模型呈現形態的變體。進一步講,這里的兩個圈層模型三種理解闡釋,既有從橫向維度來看的六組要素內部三角統合關系,又有從縱向維度來看的內層核心區域與外層延伸區域之間的相互對應關系;既包括了目標導向、理論政策和政治保證、實踐要求這兩類內容、兩個角度的理論實踐關系,又蘊含了兩個圈層模型六組構成要素的內在邏輯關系。這一系列分析,是對以主線為綱做好新時代新疆民族工作理論分析的初步嘗試,希望對于進一步深層次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議題具有參考啟發作用,對于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對于深化對我們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具有理論建構意義。
結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8.26”重要講話精神內容,我們要將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尤其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重要思想融入新疆各項工作尤其是新疆民族工作全過程各方面,貫徹“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都要緊緊圍繞、毫不偏離這條主線”的重要要求,[10]加強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在民族團結方面堅持團結穩疆,走向全面、系統、整體的社會團結,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建設團結和諧的美麗新疆;在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方面堅持富民興疆,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繁榮富裕的美麗新疆;在精神文化領域堅持文化潤疆,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建設文明進步的美麗新疆;在社會治理方面堅持依法治疆,全面走向法治治理,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建設安居樂業的美麗新疆;在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方面堅持生態立疆,把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區位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生態良好的美麗新疆;在民族領域要始終敏銳把握民族問題的政治屬性,堅持長期建疆,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切實加強黨的建設,把民族事務治理納入社會事務治理框架予以統籌謀劃、綜合施策,堅決防范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建設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美麗新疆。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要加強民族領域基礎理論問題和重大現實問題研究,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政策的話語體系,提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感召力”。[11]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4]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要“深化對我們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3]習近平總書記“8.26”重要講話強調,“要加強正面宣傳,展現新疆開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氣象,多渠道多形式講好新時代新疆故事,有針對性地批駁各種不實輿論、負面輿論、有害言論”。[1]這為我們深化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工作主線的理論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和工作重點。因此,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更深層次研究,必須站穩政治立場、堅定政治方向、堅定理論自信,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真抓實干。
第一,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必須始終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指導思想。要完整準確全面學習宣傳、理解把握和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認識主線為綱的歷史之必然、極端之重要及其基于現實問題之針對性、瞄準特殊形勢之緊迫性,將其貫穿到民族工作各領域、全過程、各層級、各環節。要緊緊聚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的戰略定位,牢牢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堅持以凝聚人心為根本,切實著眼于不斷鞏固發展中華民族大團結,不斷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政策話語體系。
第二,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必須始終聚焦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這個目標導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鍵是要實現各民族在“五個認同”上高度認同,旨在增強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度、凝聚力,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更深層次研究,一定要避免脫離現實客觀背景的空中樓閣式的研究,抵制舍棄了政治價值立場的邪門歪道式的研究,防止背離了科學研究方法的胡說八道式的研究,拋棄模糊了觀點結論的混淆視聽式的研究。在“十四五”時期,要推動新疆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落實民族工作中主線為綱的重要要求以夯實民族團結思想基礎。
第三,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自豪感。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實事求是,立足于歷史史實,正確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歷史脈絡,正確認識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格局,認清歷史發展趨勢、人類發展大勢,在歷史問題上分清主流和支流,把握主流主線主脈,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加強和拓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層研究,必須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研究過程中涉及的歷史方位、客觀背景、價值立場、研究方法、觀點結論等議題,必須對鑄牢新疆各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客觀背景和社會形勢有深刻洞察,對研究內容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公正的價值立場,采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和研究方法,得出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觀點結論,解決人們思想深處的深層次問題,進而推動新時代新疆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助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唯有如此,才能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麗新疆奠定堅實的社會穩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