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于惠子 圖片:藝術家提供

藝術家介紹
周鼎
半山房主人,半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榮寶齋畫院特聘教授、周鼎山水畫創作院導師、內蒙古中國畫學會理事、內蒙古收藏家協會副主席、呼和浩特市原美協主席、內蒙古塞上畫院院長、內蒙古書法家協會會員。
孔子曾云:“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藝術家周鼎的作品既有北派山水之雄強峻厚,又有南派之神韻。周鼎秉厚樸之質、內秀之資、樸質堅篤,發為筆墨,形于山水,自有渾樸沉厚之致,其作品“古而健、厚而活、穩而奇、渾而雅”。
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中國畫逐漸人格化,并具有了特殊的抒情寫意空間。伴隨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加上具有文學性的中國畫獨有之精神,使得中國畫具備了更深厚的底蘊和內涵。“意”,是人類對自然景物的抽象而富有韻味的認知;寫意,是人類在表現自然景物的審美認識上實施的具體技法。“寫意”既是美學范疇,也是凝集了世界觀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范疇的方法論。
在中國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眾多文人墨客以書入畫,用抽象的畫面、極具想象的構思來抒發內心的情感和表現事物的本相,追求事物神韻;以自然之美,體現中國繪畫意趣,一直被歷代文人所推崇。縱觀中國畫的發展歷史,充分證明了寫意畫作為中國畫的核心,在中國畫的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和替代的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國畫的精髓所在。藝術家周鼎的寫意山水畫以自然為上,追求氣韻生動,注重畫面空靈靜謐、蒼潤渾厚的意境及“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的時空觀念和審美意蘊等意象精神。
《芥子園畫傳》中,將《樹譜》獨辟為一個譜系,并置于諸譜之前。“畫山水必先畫樹,樹必先干,干立加點則成茂林,增枝則為枯樹,下手數筆最難,務審陰陽向背,左右顧盼,當爭當讓,或繁處增繁,或簡而益簡。故古人作畫,千巖萬壑不難一揮而就,獨于看家本樹大費經營。”足見樹在畫幅中具有統領全局、決定整體構圖走向的重要作用,也充分體現出一位畫家經營筆墨的能力與涵養。周鼎以樹為表現對象的寫意山水畫,筆下的樹姿態萬千。
周鼎是山西交城人,1988年作為拔尖人才引進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為該市原美協主席。他把人生最寶貴的年華融入文化建設和藝術創作中。呼和浩特多處文物景點,以隸書書寫的文物保護標志碑都出自周鼎之手。昭君墓頂的昭君雕像碑的白描繡像,是周鼎在石匠期待目光下現場創作的。

周鼎肩負著傳承中國寫意精神的歷史使命,深入藝術創作領域,承擔起全新的藝術文化稟賦,他以山水畫創作進入全新的學術領域。周鼎的山水畫意蘊豐厚、內涵深邃。他以學養才識和閱歷的富有為感知,引領藝術實踐,形成了獨特的丹青敘事風格,呈現出含古納今、融匯中西的新樣式,表現出大山水的主要特征,以作品樹立圣潔的豐碑,營建精神圖騰式的大境界。大境界的表現由扎實專業的藝術語言陳述。
周鼎以細膩的筆觸熟練地展現山的巍峨、云的縹緲、水的湍緩和樹的密疏,講述著大千世界萬象興衰的過程和事物發展規律的要義和哲思。每幅山水畫都記錄著周鼎人文追求一路走來的心相印痕,講述著自然法則的世相箴言。周鼎以神山圣水鑄造信仰的圖騰,抒發釋放滿懷才情。
周鼎對山石的結構作以創新式的打造,在客觀生活與主觀意向結合的基礎上進行了重組,形成了表現主題風格的新模式。一幅幅作品都如碑林聳立,彰顯藝術高格的大勢雄風。力透紙背的線條刻畫出的山川鐵骨錚錚,雄強的筆觸構建出鐵鑄斧劈的質感。這一切全靠周鼎專業的筆下功夫和扎實的技法修養實現。全部的筆情墨意,都為創作意圖服務,內斂到整體氣勢的恢宏之中,所有的技法都淡化了本身的存在,注入博大山川和靈秀之中。



面對一幅幅皇皇巨制時,感受到筆墨的精神氣質。周鼎山水畫中一條條如橫空出世、壁立萬仞般的長線。這線條宛如氣貫長虹的精神橋梁,支撐起座座豐碑,注入不朽的畫魂之中。一幅幅融匯古今的佳作由最為原生態的勾、皴、擦、點、染的傳統技法營造,是傳統文化和當代精神的結合,呈現出盛世文明的藝術新葩。周鼎人生履痕詮釋著一位為信仰而獻身的丹青旅者的必然正果。品悟周鼎的作品,是一種文化享受。其作品飽含著久遠文明的當代關照,富有著畫家個性與時代氣息相推挽互融會的特質,使人感知到其中有著對民間藝術、宗教哲學、傳統美學交匯中的升華,是包含中西融匯古今美學思想與作者思想感情有機結合的產物。這些要素完美融合,形成學理支撐,走進了周鼎的精神結構之中,并在不斷的修研中升華,底蘊外延,呈現大美丹青的天籟雅境。

周鼎在山水畫中獨樹精神品格,成就復合型丹青大家的文化積淀。周鼎復合型知識元素集山水、花鳥、人物于一身,在工筆和大寫意兩種表現形式間自由馳騁,在書法、繪畫兩個藝術領域均為業界翹楚。文化的蘊含促進藝術的創新,這是古今丹青大家的必由之路。周鼎承擔著文化使命走在大漠邊陲,高揚著信仰的圖騰,續寫著丹青傳奇。
周鼎的系列畫作,將樹木的形象放大到極限。他將傳統山水畫中屬于從屬地位與點綴作用的樹木,上升為畫紙中的絕對主角,而隱約的山崗、廣袤的原野卻成了裝點畫面的配角。這樣有意為之的處理,猶如將相機的鏡頭拉近到觀者面前,更能切近地感受到畫面中或茂密或疏朗樹木旺盛的生命力,也更能充分感受到畫者的筆墨意圖與精神追求。
畫中的樹木,以北方樹種為主,獨特的地域風貌,造就了藝術家筆下樹木的枝、干、葉,有著明顯的干燥、斑駁、沉著的北方氣質,自然區別于南方樹木的翠綠、蔥郁、陰柔。生長環境的惡劣,更凸顯出北方樹木堅韌的品性和頑強的生存能力。扎根荒漠的樹木,歷經風雕刀刻,蔚然成蔭,成了一道道站立的風景。藝術家在畫樹,更是在捕捉靈魂,在筆墨寫意,更是在抒發精神。畫幅中體現出樹木的遺世獨立,不與濁世廝混的獨立精神,正是畫家自身精神世界與人格追求的投影和自況。


周鼎用質樸單純的筆法,重塑傳統文人畫中更注重體現精神內涵的優秀傳統,猶如北方大地上一棵棵獨自成風景的大樹,將根深深扎根到土地之下,用枝干樹葉蔭蔽燥熱干涸的荒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氣質。畫家與自己的畫作渾然一體,并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彼此關照,達到了物我交融,與天地萬物平等視之的哲學思想境界。欣賞以樹為絕對表現主角的畫作,由內心生發出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樹枝沒有一絲一毫疲態和頹勢,而是昂揚向上、直插天空,蓬勃的生命力溢滿宣紙。
周鼎的藝術作品既有一脈相承的個人風格,又有千變萬化的筆墨語言,不會產生千人一面的審美疲勞。皴、擦、點、染嫻熟變幻,濃、淡、干、潤相生相間,詩、書、畫、印相映成趣,這一系列元素的綜合運用,凸顯出周鼎畫藝的精湛、筆墨的老辣和文化的厚重。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不露聲色中,藏巧于拙、大隱于市、勤于筆耕,從不故步自封,勇于不斷突破自我,在表象呈現與精神世界間自由游走,心無旁騖、臻于化境。周鼎系列寫意畫作和他的為人一樣,是濁世中的一道清流,寫形、寫意,亦寫精神,耐讀、耐看,更耐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