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提前啟幕,“全網最低價”成為多家電商的賣點。明明打出“30天最低價”優惠,為什么比不打折的官方渠道更貴?記者調查發現,這與電商平臺“一品多價”現象有關。
不同于實體商店的“一品一價”,電商平臺“一品多價”現象很是普遍,同一個商品介紹頁面其實包含了多件商品、對應不同的價格。當消費者最終選購時會發現,不同產品的價格差異很大,可頁面上顯示的卻是某一件商品的定價,而且是最低的定價。但是,有些“低價”存在誤導的嫌疑。
此外,有些優惠也很隱蔽,普通消費者不一定找得到。比如,有的商家在產品頁面上提醒“直播間選購更便宜”,但當消費者進入直播間后,發現并沒有優惠——原來,只有在直播間聯系客服后,才能獲得優惠券,使用優惠券下單,才有折扣。
鑒于此,不少資深買家建議,消費者千萬不要被“全網最低價”“30天內最低價”等標簽迷惑,選購時既要貨比三家,更要理性消費。
(摘自《解放日報》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