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云
馬克思喜歡結交朋友,他生活中從不缺少朋友,他的“朋友圈”中既有志同道合的革命戰友,也不乏日常交往的普通民眾。他早年的思想發展轉變得益于朋友的啟發和引導,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他也引導許多朋友走上革命道路。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這樣描述馬克思:“馬克思是頂天立地的偉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熱愛生活,真誠樸實,重情重義。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友誼長達40年……馬克思無私資助革命事業,即使在自己生活極度困難的情況下仍然盡最大努力幫助革命戰友。”
馬克思一生富有傳奇色彩,給我們留下了馬克思主義這一寶貴遺產。馬克思的偉大不僅體現在其浩如煙海的經典著作中,也體現在他交往的“朋友圈”中。馬克思一生在物質上雖幾近窮困潦倒,但在交往上卻勝友如云。馬克思一生善于與人交往,但他從來沒有出于個人私利與他人刻意交好,而是以相同的信仰、一致的革命立場以及共同的革命事業目標為交友原則。因此,馬克思既有為理論事業而合力奮斗的思想伙伴,也有為革命實踐而并肩戰斗的革命戰友,還有因理想信念不同而分道揚鑣的理論對手。馬克思與朋友們的交往過程也是馬克思的思想發展歷程,并在此過程中產生、升華和弘揚了無私的革命精神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在馬克思群英薈萃的“朋友圈”陣容中,恩格斯是其“置頂好友”,馬克思在給匈牙利革命家貝爾塔蘭·瑟美列的信中曾寫道:“恩格斯,您應當把他看作是我的第二個‘我’。”這是馬克思對二人親密關系最確切的評價,也是二人友誼的真情流露。列寧也曾指出:“他們的關系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除了恩格斯這位終身摯友,馬克思還有威廉·沃爾弗、海涅、威斯特華倫、費爾巴哈、赫斯等重要思想伙伴。他們與馬克思或成為“忘年交”,或啟蒙其思考,或成為其思想引路人,或堅定地支持其觀點。馬克思成長為一位偉人,他的思想伙伴在其思想轉變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除思想伙伴外,馬克思作為為人類解放不懈斗爭的“戰士”,還有像李卜克內西、倍倍爾、白拉克、庫格曼、魏德邁、狄慈根、瓊斯、肖萊馬、斐迪南德·沃爾弗、哈尼、左爾格、梅林、穆爾、拉法格等這樣同聲相應、同心相知的革命戰友和忠實學生,他們與馬克思相互砥礪、守望相助。在他們心中,馬克思既是無產階級的卓越領袖,也是平易近人的良師益友。在互相交往中,馬克思的家成為他們的暖心驛站,不管是登門求教的工人活動家,還是遭到迫害的流亡者,抑或是追求真理的知識分子和尋找真理的革命青年,都能在這里與馬克思促膝長談,共同向著共產主義事業前進。在無產階級革命實踐道路上,馬克思的革命戰友與忠實學生們是他的一筆寶貴“財富”。
中國古語講,欲知其人,先觀其友。馬克思的擇友與交往觀念對于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都有莫大的教育意義。對于黨員干部來說,既要用“情”,又要留“清”。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曝光過多起黨員干部為“自己人”謀取私利最終導致違紀違法的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反映出錯誤、扭曲的擇友觀。黨員干部若不能站穩立場,而為所謂“自己人”以權謀私,必將付出沉重代價。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樹立正確的擇友觀,切實做到“戀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親,但不以公濟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也在暗流涌動,具體到普通人生活中,一些人在交友時以功利主義為導向,以能否獲取物質利益為結交標準,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精神受到了考驗。馬克思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擇友觀,不以功利論友誼,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借鑒。
馬克思的友誼,總是與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的擇友交友觀以同具共產主義之“志”,同行共產主義之“道”為基礎,交往真正的朋友,建立高尚的友誼。我們要真正讀懂馬克思、走近馬克思,不僅要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底蘊和思想價值,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和信念,而且有必要學習其交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