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宋 麗

腦梗死也可以稱作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腦梗死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并且腦梗死還朝著年輕化的方向發展。腦梗死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有極大危害,在日常生活中,要想遠離腦梗死,就需要對腦梗死有全面的認知,對此本文針對腦梗死及生活中預防腦梗死的方法做一個簡單的科普。
腦梗死的危害性雖然很大,發作突然,但是部分患者在發生腦梗死之前,會有一些前兆。如果能及時發現這些前兆,將患者送往醫院,可以很好地改善腦梗死預后。具體來說,腦梗死常見的發作前兆包括:
(1)頭暈。在行走、站立的過程中,會出現頭暈的情況,躺下后頭暈癥狀有所緩解。
(2)短暫性視力障礙。有時會出現短暫性的看不清東西,或者是視力完整性受損,一般可在1小時內恢復,屬于較早的腦梗死前兆。
(3)精神及語言狀態改變。突然出現說不清楚話、發音困難、寫字困難、性格發生大的變化,有的人會表現得特別平靜,也有的人會出現煩躁不安的情況。
(4)血壓突然升高。會表現出頭暈眼花、惡心嘔吐、呃逆等癥狀。
(5)嗜睡與困倦。有的患者在腦梗死發作前,會突然表現得十分困倦、哈欠連天,這屬于呼吸中樞神經缺氧的表現。
(6)肢體無力及麻木。腦梗死發作前部分人會表現出一側或雙側的肢體無力、麻木,手中的物體,如手機、筷子等會突然掉落,有時還會出現不明原因的暈倒、跌倒。
(7)頭痛。在日常生活中頭痛屬于常見的癥狀,但是普通頭痛與腦梗死發作時的疼痛是存在比較大的差別的。腦梗死患者有時會出現偏頭痛的情況,有時則會出現整個頭部疼痛的情況,并且疼痛感十分強烈,有一種頭部被壓著的感覺。
(8)喝水嗆咳。一般情況下,人喝水比較順暢,不會發生嗆咳;而在腦梗死到來之前,人的咽喉神經會受損,從而出現局部麻痹的情況,導致喝水動作難以順利傳遞到大腦中,出現喝水嗆咳的情況。
(9)除以上腦梗死發病前的征兆外,還有一些其他前兆,如四肢腫脹、張口呼吸、憋喘等,這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防范,發現異常情況后及時送至醫院搶救,從而降低腦梗死帶來的危害。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都是誘發腦梗死的關鍵因素,在實際生活中,為了遠離腦梗死,需要特別注重原發疾病的治療。首先要積極地控制高血壓,如果確診有高血壓,在生活中應該主動配合治療,按醫囑用藥,加強血壓控制,避免高血壓加劇腦動脈硬化的發展。其次要注重頸動脈硬化的治療,如果存在頸動脈硬化的情況,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查、治療,按照醫生要求用藥,切記不可出現隨意停藥的情況。此外,還應該積極地治療其他原發疾病,如心律失常、糖尿病、心內膜炎等,降低原發性疾病誘發腦梗死的概率。
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合理的飲食設計,能很好地預防腦梗死發生。在飲食方面應該結合個人的具體情況,合理搭配飲食結構,保持飲食的營養、均衡,注意清淡、低鹽、低脂、低油、低糖飲食,膳食結構需保持多樣化。一日三餐需規律,做到少食多量,切記不可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建議在平常多食用一些新鮮的蔬菜與水果,增加高維生素食物、不飽和脂肪酸食物的攝入量,在生活中還可以增加豆類、魚蝦等高蛋白質食物及木耳、香菇等高鉀食物的攝入。此外平常應該增加飲水量,這樣可以很好地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降低血黏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平常要盡量減少油膩性食物的攝入,并且要盡可能地減少吸煙、酗酒,以此降低腦梗死的發生率。
眾所周知,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通過良好的體育鍛煉來消耗體內多余的脂肪,減少體內膽固醇,降低腦梗死的發生率。在體育鍛煉中,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來選擇運動項目,要注意盡量不參加劇烈運動,如快跑、登山等,可以開展中等強度的運動,如自由騎行、慢跑,老年人可以選擇打太極拳、跳廣場舞等。一般來說,建議每周進行不少于5次的體育運動,每次運動時間不低于30分鐘,通過適宜的運動,促進人體機能循環,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在平常生活中,還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控制自身體重,保持作息規律,做到早睡早起,并且要適當地進行午睡,保持睡眠時間、休息時間充足。在平常應該防范過度勞累,適當地進行放松,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狀況,預防腦梗死發生。
總之,腦梗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疾病,該疾病的預后相對比較差,危害性大,會嚴重危害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在平常我們應該掌握一些關于腦梗死的知識,并且要從生活的各個方面來預防腦梗死,實現健康生活。

掃碼收聽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