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 丁冰杰
近期,“酸奶為什么越賣越貴”一度成為熱門話題。各種“高端”酸奶以健康、營養為賣點,售價往往較高,讓很多人感慨價格不菲。目前市面上的酸奶產品,有的宣稱添加了益生菌,有助于腸道健康;有的凸顯其“現做現賣”,強調新鮮美味;有的則標榜蛋白質含量高或者無糖零負擔等。那么,面對琳瑯滿目的酸奶產品,該如何正確選擇呢?
酸奶是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作為原料,經過殺菌、發酵,按特定工藝制成的產品。由于益生菌的作用,相較于牛奶,酸奶有蛋白質更易被人體吸收、脂肪球無須消化、不含乳糖、鈣更好吸收等優點。
但是,酸奶本質上就是一種奶制品。《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成年人每日攝入奶及奶制品300~500克,以獲得優質蛋白質和鈣。因此,大家可以參考酸奶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在能接受的價格范圍內,盡量選擇蛋白質、鈣含量高的酸奶。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發酵乳》(GB 19302—2010),酸奶分為兩大類:發酵乳和風味發酵乳。按照標準,每100克發酵乳和風味發酵乳中的蛋白質含量應當分別不低于2.9 克和2.3克。目前,有些酸奶產品的蛋白質含量要遠遠高于這個標準,這是因為其中添加了乳清蛋白或者濃縮蛋白粉,這類酸奶的價格普遍偏高。雖然前面提到大家選擇酸奶時要盡量選擇蛋白質含量高的產品,但前提是在大家能接受的價格范圍內。沒有必要為了這多出來的幾克蛋白質額外花很多錢,畢竟補充蛋白質不是只有喝酸奶這一種途徑。
單純以蛋白質含量高低判斷酸奶質量高低并不妥當,大家還應當綜合考慮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與脂肪含量,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酸奶中添加的白砂糖和奶油是影響酸奶能量的關鍵。
首先是糖。為了平衡酸味,酸奶中一般都會添加糖,通常添加量在5%~6%,也就是每100克酸奶中含有5~6克的白砂糖,但有些酸奶中添加的糖遠遠超過這個標準,導致同等重量的酸奶能量遠遠超過牛奶。
其次是脂肪。牛奶制作成的酸奶本身含有脂肪,大約占3%。有些酸奶生產廠家為了追求口感,會添加奶油,導致脂肪含量升高到9%,從而使能量大幅度增加。
因此,如果要控制能量,大家選擇酸奶時可以挑選那些糖和脂肪含量低的。最簡單的方法是查看營養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數值越低,能量越低。
大多數的酸奶是在乳酸菌(多為嗜熱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的作用下制作而成的。乳酸菌本身對健康的作用弱,并且它們不能在大腸內定植,屬于“一過性”的保健菌,不能起到“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
有些酸奶添加了乳酸菌之外的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但這些益生菌需要達到足夠多的數量,通常為1億~100億這個數量級,才能到達大腸發揮作用。但是,我國至今沒有出臺關于酸奶中添加益生菌數量的硬性要求或者標準,所以我們購買的含益生菌的酸奶到底含有多少活菌,是否能達到廣告宣傳中的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酸奶中添加的菌種越多,并不等于保健作用越大。含益生菌的酸奶有一定的健康作用,但作用究竟有多大,是無法評估的。
在“減少糖攝入量”的健康理念之下,很多人自然而然開始選擇無糖酸奶。但是,隨著“阿斯巴甜”被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很多人開始糾結到底選擇無糖酸奶還是有糖酸奶。
所以,選擇無糖酸奶還是有糖酸奶,要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想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就選無糖的;害怕甜味劑,就選擇有糖酸奶里含糖量較少的(查看營養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一欄,數值越低,含糖量越少)。
低溫酸奶是先對牛奶進行巴氏殺菌,然后加入活性乳酸菌發酵而成的,且發酵后不再進行滅菌處理,乳酸菌可以存活下來。如果常溫放置,會繼續發酵,破壞酸奶的風味,所以必須冷藏保存。而常溫酸奶在發酵完成后多了一道工序——巴氏滅菌熱處理,該處理方式不僅滅活了乳酸菌,還把酸奶中其他大大小小的細菌也殺死了,顯著降低了細菌繁殖導致酸奶變質的風險,可以相對延長產品的保質期。
對于低溫酸奶和常溫酸奶,大家沒必要分個高下。只要奶源過關、質控合格,它們都是補充蛋白質和鈣的好產品。如果喝酸奶是為了利用乳酸菌的保健作用,那么建議選擇低溫、含有活菌的酸奶。如果是老年人、兒童、腸胃功能弱以及怕涼的人群,或在外出等沒有儲存條件的情況下,大家可選擇常溫酸奶。
總的來說,酸奶就是一種奶制品,是我們補充蛋白質和鈣的食物,而且其中的蛋白質和鈣好消化、好吸收,對于乳糖不耐受人群比較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