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宛楓 王睛 王曉璐 趙玲

中國,用全球9%的耕地,養育了全球近20%的人口。
從“吃得飽”到“吃得好”,我國農業農村工作已取得歷史性的成就。在糧食產量方面,我國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幫助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農村改革全面深化,在新發展格局中釋放新動能,成就廣闊天地的大有作為。
推進中國式農業現代化,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在農業領域醞釀正酣。智能農機上天入地,數字技術入局科研育種,智慧糧倉“護糧有方”... ...在夏收的農田中,科技與農業的融合,繪制出最美的豐收畫卷。
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2.4%、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 ...一連串耀眼的成果和數據,勾勒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歷史性、格局性、整體性重大變化:錨定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的建設目標。
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中國建設農業強國的意義,不僅是將“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還是為全球糧食安全作出大國貢獻。中國積極開展對外的科技交流,在全球農糧治理中貢獻“中國智慧”。
蹚出一條中國獨特的建設農業強國路徑,向世界展示農業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搭上科技的“快車道”,必將助力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