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睛

進入夏季,大街上、地鐵里、甚至辦公室內,穿著防曬衣的人總是隨處可見。今年,防曬裝備不再局限于單品,而是從頭到腳,一樣不落。7月,義烏的防曬裝備火爆出圈,而這背后,是“硬核防曬”的千億市場藍海。
· 硬核防曬在義烏火出圈 ·
防曬衣、防曬帽、冰絲袖套、防曬口罩......7月的義烏店鋪內,擺滿了琳瑯滿目的防曬商品。
如今義烏所售的防曬裝備,已不僅是便宜的代名詞。為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義烏的防曬裝備也逐漸細分化。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內,防曬手套就有幾十種,除露指、露掌的款式外,還有帶觸控點方便消費者玩手機的。
而對于面部防曬來說,除了追求顏色、款式的多元,同樣注重對于肌膚360度的保護。“這種武裝到脖子的臉基尼和腮紅口罩是最近賣的比較好的”,義烏國際商貿城經營戶小董指著腮紅口罩說,“它可以防護到眼角,能覆蓋女生容易長斑的位置。”目前,臉部防曬用品在該店已賣出30萬件。
如此豐富的商品,吸引來了不少批發商前來采購,“進貨后一般以20-30元左右的單價賣出,像冰絲套袖一天能賣個幾千幅,銷量同比增長了大概50%。”前來挑選進貨的批發商表示。
百米開外難辨男女,義烏熱銷的“包裹式”防曬裝備,是整個防曬市場產品熱度的縮影。
近些年,以防曬服裝這種物理防曬方式為代表的防曬產品增長迅速,主要原因在于防曬服飾可以提供全天候的全面防曬保護,而且具有無毒、無害、無刺激性且易于穿戴等特點,這與可能對皮膚造成較大負擔的防曬霜、防曬噴霧等化妝品類防曬產品不同。因此,近些年防曬服飾的增長趨勢亮眼。
據京東研究院在7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兩周,遮陽傘、防曬衣、防曬霜、防曬噴霧等各類防曬用品銷量環比增長均超過50%。消費者不僅需要防曬霜、防曬噴霧等“軟防曬”措施,且越來越青睞能夠直接避免紫外線接觸皮膚的“硬防曬”。
· 千億市場吸引品牌入局 ·
防曬衣流行于美國,最初進入中國市場時,只是具備防曬屬性的戶外功能服飾。如今,伴隨著防曬觀念進一步的普及,消費者的防曬意識崛起,防曬衣不斷升級,市場體量也隨之擴張。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防曬用品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459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67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9%,遠高于全球平均增速,預計到2026年,我國防曬用品市場規模將達到958億元,2022-2026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9.4%。
千億市場規模,牽動著無數品牌的心。
截至2023上半年,天眼查數據顯示“防曬服飾”相關企業已經超過300家,且接近60%的企業成立于5年內。今年,主要參與防曬服飾行業的品牌不僅有蕉下、OhSunny這樣的專業防曬品牌,還有迪卡儂、駱駝等戶外運動品牌以及優衣庫這種快時尚品牌。
在蕉下的淘寶店鋪內,銷量最高的防曬裝備是一款錦綸口罩,已有超過10萬人付款。該口罩的單個售價在69-99之間,共有15種顏色可以選擇。除防曬功能外,該口罩還獨創了漸變修容設計來修飾臉型,并在口罩內部加入空氣軟骨支撐,不易蹭到口紅。可見,這是一款主要針對女性用戶打造的防曬產品。根據《2023年夏日經濟之防曬市場洞察》顯示,女性仍為防曬市場的核心用戶群體,占用戶畫像的8成以上,其中發達城市的防曬意識要普遍高于下沉市場。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在防曬產業中同樣適用。當前市面上,有越來越多的品牌用“特殊材料”、“黑科技”、“人體工學設計”等字樣宣傳產品,其中,駱駝、安踏、ubras等品牌均表示防曬服的紫外線防護系數(UPF)實測已超過100+。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防曬+冷感已經是防曬服飾的標配。比如防曬功能,UPF50+已經不新鮮了,很多品牌靠面料的組織結構(密度)甚至能做到1000+,但這樣的防曬衣不算科技意義上的防曬。真正的防曬最后拼的是誰更輕薄,也就是真正的科技面料。
· 打造防曬品牌的長效陣地 ·
除了在“科技”領域內卷,“防曬服飾”品牌們還很舍得在營銷上花錢。
今年4月,蕉下在抖音平臺的達人營銷金額達391.5萬,小紅書平臺90.1萬,波司登也不甘示弱,在抖音投放219.3萬,小紅書171萬。如此手筆不僅使“防曬服”、“防曬衣”的相關話題成為各平臺的熱搜常客,還帶來了銷售量的變化。
以波司登天貓官方旗艦店為例,營銷后銷量較去年提升明顯。在防曬產品中,銷量最高的一款防曬衣月銷量達到了5000+。
但產品升級與大力的營銷也加劇著防曬商品的成本,相應的,商品的售價也水漲船高。2022年,硬防曬類目主要銷售主力為定價在9-26元的相關商品,占全部銷售額的68.96%。而這一數據到了今年僅剩36.94%,同比下降32.02%。面對著幾百甚至上千的防曬產品,不少消費者發出疑問,值得嗎?
當然,讓品牌們苦惱的不僅是成本問題,還有擺脫流量泡沫后,防曬市場到底能熱多久?在小紅書等網絡平臺上,防曬用品的售后可謂喜憂參半。
買了防曬腳套的小龐說,穿過幾天,最大的感受是麻煩、丑,走路不方便。最終,她只能放棄,選擇裸色、黑色的襪子充當防曬。有了這次經歷,她對防曬服飾漸漸失去了熱情,也不敢再過多給別人建議,只能告訴她們:“買一件合適的就行,別太相信鋪天蓋地的廣告。”
因此,對于防曬品牌來說,應該如何經營品牌的長效陣地呢?
分析師程偉雄談到,目前國內的防曬衣品牌當務之急是明確細分賽道和細分人群,否則只能是品牌同質化、產品同質化、服務同質化、價格同質化、面輔料同質化、渠道同質化、營銷運營同質化。在對用戶群進行區分的同時,需要在專業性和品質感上做提升,這樣才能從膠著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把品牌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