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于 洋
民營龍頭企業三季度盈利,是否預示企業和行業全面復蘇仍有待觀察。
10 月底,民營煉化龍頭相繼發布了三季度財報。不同于半年報的慘淡,以恒力石化、東方盛虹、恒逸石化、榮盛石化為代表的四大民營煉化企業總營收4628.05 億元、總凈利潤96.2 億元。而上半年,四大民營石化總營收合計達到3941.7 億元。
一家煉化企業負責人表示:“最差的時候已經熬過去了。”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上半年,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4310.9 億元,同比下降41.3%;油氣開采、煉油、化工三大板塊分別下降了12.6%、70.2%、51.1%。
“2023 年,海外加息、高通脹延續,全球經濟存下行預期,下游終端內外需雙弱下,化工品價格整體呈下降趨勢,行業景氣度仍在低位。”中泰證券分析師孫穎表示。
進入三季度,情況似乎在往好的方向發展。10 月25 日,半年報業績墊底的榮盛石化率先發布業績報告: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390.47 億元,同比增長6.19%。其中,第三季度凈利潤12.34 億元,同比增長1367%。

●民營煉化業績回暖,但全年基調未定。供圖/視覺中國
10 月27 日,恒力石化、恒逸石化和東方盛虹相繼發布三季報,恒力石化成為民營煉化巨頭中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營業總收入達1731.62 億元。相比去年三季度虧損19.39 億元,恒力石化實現了同比扭虧為盈,歸母凈利潤57.01 億元。
同樣迎來業績增長的,還有東方盛虹。這家以石化及化工新材料為業務核心動力的煉化巨頭,在一片陰霾的上半年創出營收約659.00 億元的歷史新高。三季度,東方盛虹再接再厲,以營收1036.42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24.79億元的業績,實現了總營收規模首次破千億元,成為民營煉企中業績同比增速最快的企業。
恒逸石化披露的2023 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015.29 億元。其中,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0 億元元,環比二季度增長215.76%。恒逸石化的盈利情況是持續改善。
“不管盈利多少,民營大煉化企業在三季度進入了‘修復期’。”一位業內專家表示。
雖然從三季報看,民營煉化巨頭迎來了復蘇的曙光,但在業內專家看來仍要保持清醒,曙光并不意味著暖意已經來臨。“民營煉化企業仍各有各的煩惱。”上述業內專家表示。
以市值超1100 億元的民營煉化巨頭榮盛石化為例,今年以來,企業業績斷崖式下跌,在七家民營煉化上市公司中跌幅最大。雖然2023 年前三季度企業實現微盈利,但歸母凈利僅為1.08 億元,同比大跌98%,扣除非營業收入利潤后歸母凈利虧損1.3 億元。
榮盛石化的業務分為聚酯化纖、石化和貿易三大板塊。從財務數字看,其營業成本高企,達2108.59 億元,吃掉了近九成的營業收入(2390.47 億元)。沉重的稅金,也是拖累榮盛石化業績的一大因素。今年前三季度,企業稅金及附加接近170億元。“業務毛利大幅下滑,是造成榮盛石化營業成本上升的主因。”榮盛石化財務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2023 年上半年,榮盛石化的石化業務貢獻了約九成的營收,但石化業務的毛利率從2022 年上半年的18.66%大幅降至10.13%。
情況類似的企業是東方盛虹。東方盛虹主要業務板塊包括煉化、新能源新材料和聚酯化纖,主要產品包括民用滌綸長絲POY、FDY、DTY,以及化工產品PTA、丙烯腈、MMA、EVA、EO 及其衍生物等。雖然今年前三季度仍保持同比五成的凈利潤增長,但東方盛虹全年股價明顯走低,反映出市場看漲信心不足。10 月27 日,東方盛虹股價收于10.56 元/股,年內累計跌幅達18%,較2021 年9 月時的股價高點40.54 元/股跌去了74%。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資產負債率高企,應收賬款和存貨規模大增。”上述東方盛虹財務部門工作人員表示。作為國內千億元煉化巨頭,多線擴張的東方盛虹背后存在隱憂。2022 年,能源化工大宗商品價格循底,東方盛虹凈利潤同比下滑近九成,而今行業雖有回暖,也難及2021 年全年45.44 億元的利潤水平。
多家機構研報顯示,在整個化工行業的需求趨弱背景下,近期PTA 等現貨呈現出明顯累庫格局。東方盛虹的盈利后勁是否足夠,值得關注。
“雖然大煉化行業處于底部復蘇中,但還會出現反復的情況,今年行情強勢的品種或許明年就變成了弱勢產品。比如,去年行情強勢的聚酯瓶片今年就變成了微利產品,所以誰也不能保證某個產品能夠一直有利潤。這也是大煉化相關公司利潤環比不斷回暖股價卻持續背離的原因。”一名業內人士表示。
排除全球煉化產能結構調整的因素,煉化企業的運營成熟度也會左右企業盈利水平的高低。如恒力石化大連項目已經運行超過四年時間,各項管理運營財務支出接近低位,加上投建時間偏早,建成綜合成本偏低以及物流生產動線規劃更為合理,未來整個回報期也會偏短。
東方盛虹和恒逸石化近些年來致力于全產業鏈布局。然而,偏長的鏈條、較為廣泛產能擴充,反而會導致企業在邊際控費能力上偏弱,財務盈虧在煉化行業大進大出的損益表中更容易被放大。這在上述兩家企業今年三季度的業績上有所體現。
除上述之外,市場行情也在變化。中國大宗商品數智化綜合服務商金聯創認為,四季度,全球原油市場的基本面將呈現由強轉弱態勢。從供應來看,沙特與俄羅斯減產計劃延期至今年年底的消息對于原油市場的支撐力度將大打折扣。雖然年末寒流的來襲會區域性提振對部分石油制品的需求,但對整個原油市場的提振效應已有所減弱。
針對當前情況,相關專家指出,民營大煉化已度過迅速擴張時期,未來是真正拼實力的階段了。企業不僅要夯實基礎化工企業的底部、穩中求進,而且要瞄準自身優勢,尋找符合自身優勢的業務布局,提高經營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