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 林
盡管目前歐洲天然氣存儲量較高,但天然氣高價格和潛在的短缺風險依然存在。
隨著冬季來臨,歐洲迎來用氣高峰。數據顯示,截至10 月,歐洲天然氣儲備達到總儲存空間的90%以上,總體處于良好水平,企業及家庭用氣基本可以保障。就此,歐盟能源專員甚至樂觀地表示,歐盟已經“走出了冬天”。
盡管目前歐洲天然氣存儲量維持在較高水平,但仍存隱憂。一方面,與過去相比,歐洲天然氣供應彈性嚴重下降,對單一國家依賴程度過高。另一方面,對巴以沖突繼續升級的擔憂導致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針對這些問題,歐盟正在通過限制價格上限、削減需求、發展綠色能源、放寬國家援助規則等一攬子措施維持價格相對穩定。
歐洲天然氣儲備量之所以能夠維持在可觀水平,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2022 年冬季氣溫較高,因此在今年3 月31 日供暖季結束時,歐盟國家天然氣儲備量依然能夠維持高位,達到56%。這為2023 年度用氣及供暖打下了良好基礎。與此同時,為避免今年冬季再次陷入“氣荒”困境,歐洲多國早早啟動了天然氣采購計劃。歐盟要求成員國今年的天然氣儲存水平須達90%,嚴格保障冬季供應。根據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協會的最新數據,歐盟各地天然氣儲存設施已被裝滿99%,為各國在今冬應對潛在的供應沖擊提供了緩沖。


●供圖/視覺中國
另一方面,來自俄羅斯的廉價天然氣以船舶運輸方式重回歐洲。2022 年12 月5 日至今,歐盟一直是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的最大買家。據測算,今年1 月至7 月,歐洲共向俄羅斯支付52.9 億歐元用于購買天然氣;購氣量約占俄羅斯出口液化天然氣的52%,同比激增40%。“全球見證”協會化石燃料官員表示:“令人震驚的是,歐盟各國如此努力地尋找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替代產品,但最后只是用船運俄羅斯天然氣取而代之。”西班牙、比利時和法國作為沿海國家,已經成為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繁忙目的地”,荷蘭、希臘、葡萄牙、芬蘭和意大利均是重要消費者。歐洲委員會雖然表示“將盡快從俄羅斯天然氣中撤資”,但并未證實是否考慮限制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進口。
盡管目前歐洲天然氣存儲量較高,但能源市場依舊存在眾多變量,其中影響最大的有兩個。
其一,與過去相比,歐洲天然氣供應彈性嚴重下降。挪威一直是歐洲天然氣主要供應國之一,近年來一直保持在23%左右的供應水平。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挪威已替代俄羅斯成為歐洲最大的管道天然氣供應國。然而就在今年9月,該國最大的Troll 氣田及周邊其他大型氣田陸續進行停電維護,導致挪威天然氣產量從高峰時期的3.112 億立方米驟降至1.998 億立方米,天然氣價格隨之震蕩。對一個國家天然氣減產如此敏感,足見歐洲天然氣供應體系的脆弱程度。
不僅如此,與此前可靠的管道天然氣相比,如今的歐洲能源供應以液化天然氣為主,更易受到海外產能、運輸環節及碼頭終端的影響。以法國為例,其與美國的天然氣交易通過大型液化天然氣船,橫穿大西洋經由勒阿弗爾港抵達法國本土,對海運和碼頭終端的依賴性較高。
與此同時,俄烏沖突后,歐洲從美國進口大量液化天然氣,推高了美國天然氣價格。如今,隨著美國2024 年大選臨近,拜登政府為了獲得選民支持,可能通過暫緩液化天然氣出口歐洲來穩定國內天然氣價格。這將給歐洲天然氣供應造成影響。除了美國之外,歐洲其他的天然氣供應方,如伊朗、阿爾及利亞、委內瑞拉,也因外部制裁或國內局勢動蕩而在向歐供氣方面存在變數。
其二,對巴以沖突繼續升級的擔憂導致近期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10 月7 日以來,歐洲基準荷蘭TTF 天然氣期貨價格已累計上漲35%。目前,能源巨頭雪佛龍公司已在當局的命令下停止了以色列主要海上天然氣田Tamar 的運營。一般情況下,以色列天然氣會先出口到埃及,由埃及加工成液化天然氣,再出口到歐盟國家。盡管其總量在歐洲天然氣供應中的占比不大,但“停止出口”本身就會給歐洲天然氣市場帶來不利影響。
綜合來看,歐洲燃氣協會主席荻迪埃·奧洛警告稱:“歐洲的能源危機特別是天然氣危機遠未結束。”此前,“天然氣世界”網站稱,歐洲“熬”過了2022年冬天,并在過去一段時間獲得了喘息機會,但目前的情形要歸功于“異常溫和”的冬季而非政策成功。荻迪埃·奧洛認為,從中長期來看,天然氣高價格和潛在的短缺風險將至少持續4 個冬天。
為此,歐盟正在多措并舉維持天然氣價格。相關人士透露,歐盟正在考慮延長從2 月開始實行的限制天然氣價格上限政策,將價格控制在180 歐元/兆瓦時。歐盟委員會曾于2022 年7 月制定緊急計劃,要求各成員國在今年3 月前將天然氣需求削減15%。現在該計劃已被延遲執行至2024 年3 月。歐洲還推出了一系列綠色能源鼓勵政策,力求在實現俄羅斯能源替代的同時加速實現碳中和。根據媒體報道,歐盟成員國正在討論將“至2030 年實現42.5%的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目標提高到45%,并呼吁加大對清潔能源技術的資金支持力度,放寬各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援助限制,與歐盟鄰近地區的潛在可再生能源開發點建立更快更好聯系。此外,德國和法國還在推動歐盟委員會放寬國家援助規則,使政府能夠繼續補貼利益受損的消費者。
DISCOURSE
歐洲在過去一段時間獲得了能源供應的喘息機會,但要歸功于“異常溫和”的冬季而非政策成功。
對于歐盟的一攬子措施,大部分歐洲國家表示認同,但也有一些反對聲音。比利時、荷蘭、丹麥、愛沙尼亞和芬蘭近期表示,延長緊急國家援助規則“既沒有必要,也沒有法律依據”。荷蘭氣候和能源部長羅布·杰滕表示,大量的資金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人們需要通過投資來提高能源效率、研發節能設施。該委員會將提交一份提案,確認哪些緊急能源措施需要被延長,以確保成員國之間能夠繼續共享天然氣供應。
長遠來看,歐洲將穩定天然氣供應的最大希望押寶在美國和卡塔爾的液化天然氣上。2025 年開始,預計有大量新液化天然氣項目投入使用。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表示:“新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項目將重塑天然氣市場,甚至推動其朝著買方市場的方向發展。”但在液化天然氣及綠色能源供應能力完全彌補管道天然氣供應下降水平之前,歐洲尚有2 個到3 個冬天需要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