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會議提出了:“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會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中國在歷經抗戰勝利,新中國建立,改革開放,黨逐步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成為了現在最主要的任務。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2019年,國務院也頒發了《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闡述了體育發展的含義、歷程、意義等。體育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中國逐步進入現代化新時代,體育文化強國建設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也賦予了新的內涵,應該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結合中國國情,在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青少年體育等方面以現代化全面推進體育文化強國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體育才能既有國際體育的共同特征,也有中國實際相結合,獨特的發展特點。在政府方面,要建立相關的體育法規政策,支持中國式現代化體育的發;在體育學界方面,科研人員也應該付出實際行動,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我國體育文化強國的建設。同樣,在推動我國體育強國建設的同時,也推動了世界體育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更有利于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關鍵字:中國式現代化、體育文化、強國建設
1.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
黨帶領全國人民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結合中國國情,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黨以中國式現代化促進中國各方面的發展,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和文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摸索過程中發展而來的,在整個近代歷史長河中,中國式現代化歷經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是黨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改革開放后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在體育文化強國建設中現代化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在體育方面,就形成了中國式體育現代化發展道路,它既有結合各國體育現代化的優勢,也基于中國國情和發展的需要,具有獨特的思想和理念,這也必會指引我國體育文化和體育強國的建設。
2.體育在我國近現代的發展歷程
體育在不同歷史時期促進文化的發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管是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改革開放階段還是中國發展的新時代。在黨創建革命根據地時期,將體育與民族救亡結合,強調“與民同樂”“軍民共樂”,[1][2]這為新中國的體育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之后,領導人格外注重體育的發展,“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成為這個時期體育發展的基本方針,為我國體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思想基礎。[3]改革開放之前中國還處于計劃經濟時期,一切的發展都是服務政治建設,體育更多的是服務勞動生產和國防建設。[4]
改革開放時期,我國在1978-1992年重返體壇,我國競技體育不斷發展,通過其提高國際地位,在我國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個時期群眾體育也開始發展,體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政府提出了“奧運模式”,開創了中國重返世界體壇的新局面。[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時期,這時期提出了全民體育和法制體育的理念,并指導體育實踐。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中國體育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為新時代的體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22年10月16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 國”,為新時代的體育發展進一步指明了發展方向,進一步明晰了將體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作用和路徑。[3]體育文化貫穿于整個近現代的發展,并且國家越來越重視其發展,體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強國的建設。
3.體育促進中國文化強國建設
3.1體育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地位
體育在有了人類文明之后,就出現了體育一詞。20世紀初,共產黨的先驅們就把國民體質與富國強兵結合在了一起,并對其進行了論述。[11]中國式體育是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代代相傳,隨著新中國建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政治制度的不斷完善,結合中國的國情,形成了適合中國體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再者,體育自古以來就離不開人民的日常生活,伴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質條件的提高,人民逐步轉向精神生活的追求,有些生產活動逐漸變成了體育活動以及發明了許多新興的體育項目,體育在人民精神生活中逐漸變得十分重要。因此,體育在國家的發展中占據了一席之地。“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是展示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臺。”[4]這充分證明了體育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體育對國家和民族文化事業的緊密相連性,體育事業的興衰也反映了一個國家和民族事業的興衰,正如一句老話體育強則國強。[2]
3.2體育在建設中國文化強國的重要作用
在抗戰時期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句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可想而知,體育在國家層面上的重要性以及在精神文化中的重要性;沒有良好的身體,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體育是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未來不可忽視的事業。我們生活在一個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相互協調發展的社會,人民在體育中可以充分獲得展示自身本質力量的平臺,能夠將自我的自由個性充分展示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體育的強大也反映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就如一些奧運會、世界錦標賽等,參賽隊員代表的是自己國家的經濟文化軟實力。雖然體育是一種日常文化生活方式,它不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體育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6]
3.3體育文化推動我國體育文化強國的建設
體育文化具有民族性、時代性、社會性的特點。在民族性方面,這顯示了我國與其他國家不同的體育文化。我國的體育文化是根據地理位置、風俗習慣、經濟生活水平等因素組成了我國獨有的體育文化。例如我國的廣場舞,就是根據我國的生活習慣,多聚集、老齡化不斷提高逐步發展而來的新式體育文化。還有我國獨有的傳統武術,這是有別與其他國家獨特的體育項目,它的特點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反映了我國含蓄內斂的精神文化特點。在時代性方面,時代在變化,體育文化也在不斷的變化發展,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它是進行縱向對比的,反映了各個時代不同的體育文化特點,這種時代性的積累也為我國體育文化強國的建設有了一定的思想支撐。在社會性方面,國家層面也指出了要大力發展群眾體育。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幅員遼闊,大聚集的國家,體育是離不開群眾的。從古時候的蹴鞠、打獵、射箭到如今的足球、籃球等,雖然體育項目在變化,但是群眾性并沒有隨之改變。體育文化也在不斷更新,促進體育文化強國的建設。體育文化強國建設離不開群眾基礎,沒有了群眾的支持,體育文化也就無從而談。[7]
4.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體育文化強國建設的途徑
4.1制定中國式現代化的體育法律法規
二十大報告中提到我們要全面建設法制化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因為依法治國是黨執政興國、人民幸福、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8]在體育方面也會出臺相應體育法律法規,《體育法》就是根據中國的政策和實際情況制定出來的。《中國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在2022年6月24日通過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修訂,并在今年的一月份實施。[9]法律制度越完善,說明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越高。體育也屬于文化活動,在當今這個全球化時代,我國經濟水平提高,逐步走向現代化,在體育方面也要結合中國實際進行現代化的促進。這次體育法的修訂就能夠解決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體育發展的一些而不平衡問題,很大程度上會提高我國體育的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水平,這也有利于推進中國體育文化強國的建設。同樣這對體育的發展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在體育方面應該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遵守依法治國的體系。[11]
4.2以中國社會現代化來推動體育文化事業的現代化進程
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現代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就會進一步轉向精神生活的發展,體育屬于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這樣就會促使體育現代化的發展與提高。在《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體育事業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提到國家要鼓勵及經濟發達的地區起到體育現代化探尋的先鋒帶頭作用。[10]我們的體育是為人民服務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中國的現代化要求體育的現代化,體育作為文化事業的一部分,體育的現代化,有利于我國文化強國的發展。因此,中國式現代化與體育的現代化是相輔相成的,誰也離不開誰。
4.3體育科技創新促進中國體育文化強國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也明確給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科技強國這一項,因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同樣也提到了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的建設。體育科技的發展才能夠讓中國的體育發展競爭力提高。讓我們的科技運用到體育的各個方面,在競技體育方面,應將科技運用到運動員技術練習和動作優化中,減少運動員的傷病。在2022年冬奧會中運用到了一些科技,例如人工智能裁判與教練系統、冰雪訓練助推器、冰狀賽道等科技助力冬奧會的舉辦,這樣會促使競技體育在體育科技的推動下穩步提高,提高我國國際影響力,增長文化軟實力,促進體育文化強國建設。在群眾體育方面,除了在競技體育中運用科技,在群眾體育中同樣我們也應該運用科技去促進群眾體育的發展。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來推動我們大眾體育館的更新、助推智能體育公園的建立。
4.4以現代化體育文化產業促進體育文化強國建設
將我國之前的舉國體制進行優化,不再是全權由國家政府去辦體育,提供體育資金,而是將它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形成國家辦與社會辦相結合的體育體制,充分調動各個地方的體育事業的發展。推動職業體育發展,鼓勵各個運動項目與商業合作,支持運動員、教練員的職業發展。在職業發展方面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應該建立完備的體育經濟制度及體育經紀人制度,加快構建以競賽表演為主的體育產業發展新局面。同樣,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應該擴大體育消費人群,推動體育休閑、大眾體育的發展,激發人民體育的消費欲望,這也是緊跟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進程,推動體育文化強國建設關鍵一步。
4.5以體育交流來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體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體育是一種世界語言,例如“乒乓外交”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體育在對外交往中的最大優勢在于,它是一種推動文明互鑒的共同語言,能夠有效克服不同人民、國家和民族的隔閡,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梁,推動各國在對外交往中求同存異,增進相互理解、信任和友誼發揮作用。”[11]體育在外交事業中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體育發展過程中,體育擔負起了促進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重任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現代體育就是社會生產的產物,文化交流的從未間斷。所以在這個現代化的格局下,體育文化強國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重要的部分,它是機遇,會給我們的文化強國建設增添色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7]國家體育總局.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葉海波,趙軼龍,鮑明曉.體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中的價值與作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12):17-28. DOI:10.15930/j.cnki.wtxb.2022.12.003.
[4]胡慶山,曹際瑋.中國共產黨百年群眾體育實踐的領導歷程、模式轉向與經驗啟示[J].體育科學,2021,41(06):10-20. DOI:10.16469/j.css.202106002.
[5]關文明,章勁松,陳慧敏等. 鄧小平理論在體育領域中的應用[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五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出版者不詳],1997:1.
[6]黃迎乒, 孫文平. 體育文化對體育強國建設助推作用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 2011(3):4.
[7]王家宏,鄭國榮.中國式體育現代化與體育強國建設[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12):10-16+28.DOI:10.15930/j.cnki. wtxb.2022.12.002.
[8]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EB/OL].(2022-06-24).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206/ad515e98ae274e44b1c d2c02687db07f.shtml.
[9]李愛群,呂萬剛,王志強等.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體育強國建設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探索——“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體育新道路”論壇述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11):5-12.DOI:10.15930/j.cnki.wtxb.2022.11.001.
[10]國家體育總局.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1]國家體委體育文史工作委員會.中國近代體育文選[M].第一版.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2.
[12]馬敬.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地區的體育實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1,33(05):575-580.DOI:10.14036/ j.cnki.cn11-4513.2021.0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