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解某中學體育高考學生田徑體能訓練現狀,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展開研究。結論認為:某中學體育高考學生田徑隊的隊員人數減少,雖量少但質優,教練專業水平高、場地器材逐步完善;訓練內容全面,體現田徑專項特點,訓練負荷不科學,忽略體能測評;隊員體能訓練目標不明確,教練監督指導有待強化。建議:加強前期體能考核篩選高質量人才;調整體能訓練方案提高訓練科學性;明確訓練量和訓練目標高效完成任務。
關鍵詞:某中學;體育生;田徑;體能訓練
1前言
體能指的是通過力量、柔韌、速度、靈敏等等這些運動素質所表現出的人體基本運動能力[1]。這些既是人體適應生活與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更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基礎[2]。體能訓練對于體育高考生日常訓練來說“家常便飯”一樣的存在,良好的體能素質是可以讓人保持充沛體力、提高技術使用效果、發展專項能力以及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保障[3]。從當前田徑競賽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發展趨勢來看,體能訓練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甚至是決定比賽輸贏的決定性因素[4]。依據2021年體育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文件,強調了目前體育人才培養的“體能短板”問題,對此提出了“惡補體能”這樣的發展思路[5]。為體育人才培養以及日常體能訓練工作開展指明了一個新的方向。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某中學體育高考學生50人體能訓練現狀。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結合研究相關的主題在中國知網檢索查閱了“田徑體能訓練”的有關文獻資料,下載15篇相關的期刊與論文資料進行閱讀參考,了解基本的概念和研究進展情況,奠定此次研究的理論基礎。
2.2.2訪談法
結合研究調查的需要訪談了某中學田徑隊的3名教練員,了解教練員的相關資料以及田徑隊體能訓練的資料,結合訪談內容分析此次研究的結果部分。
2.2.3問卷調查法
圍繞研究相關內容設計問卷獲得論文指導老師、某中學3名教練員的指導修改與完善。向某中學50名體育高考田徑生發放調查問卷,一共發放50份,回收50份,其中排除了2份填寫不完整的問卷,其余48份均為有效問卷,問卷的有效率是96%。
3結果與分析
3.1體能訓練頻次和時間
體能訓練頻次與時間直接決定了運動量,也是影響體能訓練效果的關鍵性因素。據悉某中學每周訓練6天,每天訓練2次,分為早訓和晚訓。對于現有的訓練時間安排,我們進行了訪談。18人(37.5%)認為訓練時間太長,21人(43.8%)認為訓練時間合理,另外9人(18.7%)認為訓練時間太短。
在訪談中同時也了解到,某中學體育生高三訓練隊每周都有安排體能訓練,基本上都練除了周日下午休息,每周都處在訓練的狀態。體能訓練分為早訓及晚訓,結合訪談得知體能訓練時間不會因為日常訓練或者賽前訓練調整,訓練總量一直不變,因此不少隊員存在一直訓練但是體能卻沒有太大突破的情況。
3.2體能訓練項目與內容
某中學體育高考田徑體能訓練的項目與內容,主要是由學生所學專項特點所決定。訪談得知某中學體育高考生田徑隊的訓練項目共4種,分別是:短跑、中長跑、鉛球、立定三級跳遠。其中短跑的訓練內容包括60%的速度和40%的力量,中長跑的訓練內容包括40%的耐力、30%的力量和30%的速度,鉛球的訓練內容包括70%的力量和30%的柔韌性,跳遠的訓練內容主要是力量。
某中學體育高考田徑體能訓練安排中,教練會根據不同專項的特點來合理分配體能訓練的內容,其中4個項目都有力量素質的訓練,且力量訓練占比都在30%以上,所以田徑隊的訓練以力量素質作為核心展開訓練。因為力量素質是各項體育運動完成的基礎,比如短跑運動中需要力量素質來支持運動員短時間內的快速移動能力;中長跑運動中需要力量支持才能夠支持長距離的耗能;鉛球運動中運動員從拋出鉛球的一刻需要絕對的力量素質。結合訪談了解到,某中學體育高考田徑隊的體能訓練中,一般體能是力量訓練為主,專項體能包括速度、柔韌素質和專項耐力。一般體能訓練不夠全面,專項體能部分的針對性較強。且在和教練的訪談了解到,某中學目前鉛球是主要失分項,隊員短跑是優勢,中長跑屬于弱項,所以在耐力素質方面仍然需要加強。
3.3體能訓練方法與手段
體能訓練的方法與手段指的是發展運動員競技能力、促進訓練目標達成的途徑[11]。無論是教練員還是運動員,都在致力于探討科學的訓練方法,從而促進訓練目標又快又好的完成。訪談搜集到某中學田徑隊的體能訓練方法有:短跑的訓練方法包括30米沖刺跑、100米跑、變速跑和蛙跳;中長跑的訓練方法包括變速跑、拉輪胎、折返跑和蛙跳;鉛球的訓練方法包括啞鈴練習、推墻助力跑和俯臥撐;跳遠的訓練方法包括仰臥起坐、蛙跳和深蹲;跳高的訓練方法包括跳臺階、蹲跳、縱跳和提踵。
由此可見,某中學體育高考田徑隊的體能訓練方法與手段的選擇中,每一個項目都會安排3-4個手段展開訓練,大部分訓練手段都是徒手訓練的方式,借助器材訓練的手段相對較少。且在與教練的溝通中得知,平時都統一按照上述手段進行體能訓練,較少進行變換和創新,隊員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調整訓練的順序和難度,但是方法與手段的調整及更換較少。
3.4體能訓練強度與負荷
根據超量恢復原理,只有超過身體原有承受能力的負荷,才會對機體產生此激作用,適當的此激可以增加身體的適應性從而實現超量恢復。因此,科學的訓練負荷在于周期訓練和負荷訓練相協調,遵循“刺激——恢復——適應”的基本原則[14]。調查了解到其中64.6%的人認為訓練強度是大強度(很累),29.2%的人認為是中等強度(累),僅有6.2%的人認為是小強度(輕松)。在訓練負荷和強度調整方面,有16.7%的人有規律的周期調整,39.6%的人不定期調整,而43.7%的人很少調整。
由此可見,某中學體育高考田徑隊體能訓練的負荷還有強度控制方面,大部分隊員保持的是大強度的訓練(64.6%),或者是中等強度訓練(29.2%),只有少數6.2%的隊員保持的是小強度的訓練。但是對于訓練量的合理把握,是體能訓練的重難點。如果按照“刺激——恢復——適應”的原則,應該根據不同階段的訓練情況來靈活調整,但是某中學隊員長期保持大強度、高負荷的訓練,卻沒有進行相應的方案調整,不利于提高機體體能的適應性,反而容易陷入體能發展的瓶頸期。
3.5體能訓練恢復保健情況
體能訓練的恢復與保健手段,是為了緩解運動疲勞。在現代化的體能訓練理念下,越來越重視運動康復、運動營養相關知識,以便提高訓練的科學性。通過調查了解某中學高考學生田徑體能訓練的恢復及保健情況。其中,87.5%的人選擇按摩消除疲勞,75%的人選擇放松整理運動和保持充足睡眠,41.7%的人選擇補充營養物質,而僅有16.7%的人選擇調節心理恢復。在這48名學生中,沒有人選擇使用儀器設備輔助,僅有6.3%的人沒有選擇以上任何一種方式。
由此可見,某中學體育高考田徑隊體能訓練之后的恢復及保健手段中,大部分采用的是按摩消除疲勞法(87.5%),運動后的上肢、下肢、肌肉、穴位按摩,可以起到良好的放松效果,且恢復快,專業的按摩手法甚至可以對五臟六腑起到保健的作用。其次是放松整理運動(75%)和保持充足睡眠(75%)的恢復手段,這兩個恢復手段都是簡單易操作的方法。41.7%的隊員會通過補充營養物質來達到恢復的效果,比如高蛋白食物、淡鹽水、氨基酸飲料,這些度是能夠比較快速的幫助血液酸度降低,中和平衡達到弱堿性,使疲勞消除。綜上分析,某中學體育高考田徑隊體能訓練訓練及恢復保健普及度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忽略心理調節恢復,且缺乏能夠促進恢復保健的儀器及設備作為輔助。
4某中學體育高考田徑隊體能訓練影響因素
通過調查某中學體育高考田徑隊體能訓練影響因素了解到其中41.6%的人認為體能訓練目標不明確,31.3%的人認為教練指導與監督不足,25%的人認為體能訓練容易發生損傷,22.9%的人認為缺乏針對性訓練。另外,16.7%的人認為文化或心理壓力會影響體能訓練。此外,還有4.1個人動機因素,具體未列出。
4.1個人動機因素
個人動機因素的影響選項占比41.6%,這部分隊員表示在日常的體能訓練中動機和目標不明確,盲目的訓練下自己的信念也會產生動搖。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隊員為了獲得更加優異的成績,更側重自身技術訓練和專項技能的發展,對于體能訓練的目標較為模糊,動機不明確,影響體能訓練的執行能力。
4.2教練指導因素
高中生所在階段正是身心發育、文化學習、人際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響,容易沖動,需要家長與教練的監督引導。31.3%的隊員表示日常訓練中教練的指導和監督不足,加上個人缺乏自覺性,所以會影響體能訓練的效果。
4.3運動損傷因素
體能訓練過程中的損傷問題對于運動員來說是“家常便飯”,但是損傷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隊員心理障礙和身體不適感。有25%的隊員擔心運動損傷的問題,或者是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有過損傷的經歷。因此,在后續的訓練過程中,應該要注重損傷預防工作。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首先訓練內容全面,體現田徑專項特點,訓練負荷不科學,忽略體能測評。某中學體育高考學生田徑體能訓練頻次密集、時間較長;體能訓練側重專項體能訓練,忽略一般體能發展;訓練方法與手段缺乏創新性,訓練強度與負荷固定化。大部分隊員能夠掌握簡單的恢復保健方法,但是忽略心理恢復調整。缺乏定期的體能測評與調整。
隊員體能訓練目標不明確,教練監督指導有待強化。某中學體育高考學生田徑體能訓練的影響因素表現為:體能訓練目標不明確、教練指導與監督不足、體能訓練容易發生損傷、缺乏針對性訓練、文化或心理壓力影響。
5.2建議
首先,加強前期體能考核篩選高質量人才。建議某中學學校在進行田徑人才選材之前,加強一般體能、專項體能的考核與測試,注重專項技術的發展,也要考慮體能素質特點,從而篩選高質量的田徑后備人才。
其次,調整體能訓練方案提高訓練科學性。保持目前體能訓練方案中的優勢之處,針對不足之處進行優化與調整。遵循“刺激——恢復——適應”的基本原則展開體能訓練,普及推廣多樣化的運動康復手段,進行定期的體能測試,根據測試結果調整體能訓練方案。
第三,明確訓練量和訓練目標高效完成任務。學校方面提高教練員的責任心,注重教練以及體育生的關懷,加強與隊員之間的溝通交流,進一步了解隊員在體能訓練方面的困擾與障礙。加強體能訓練方面的理論普及,提高隊員重視度,將體能訓練細化成為可以量化的具體指標,便于體能訓練任務的有序完成。
參考文獻:
[1]李名兵.功能性訓練對初中田徑隊身體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21.
[2]殷國龍.高校田徑項目教學與訓練中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11):120-121.
[3]于學良.河北省田徑隊男子三級跳遠運動員體能訓練特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
[4]佟偉.關于田徑運動體能訓練方法的研究[J].長治學院學報,2018,35(05):55-57.
[5]朱騫.田徑體能訓練的理論基礎探析——評《田徑運動體能訓練》[J].中國教育學刊,2018(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