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晗
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里提到她和很多著名科學家、企業家的交往故事,其中有汽車大王福特、發明大王愛迪生、鋼鐵大王卡耐基等。在書中,海倫·凱勒稱他們都是自己的朋友。愛迪生和卡耐基兩人不同的說話方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愛迪生邀請海倫·凱勒去他家體驗他發明的唱片機,可惜海倫·凱勒由于身體原因無法理解唱片機發出的聲音。用餐時,愛迪生有感而發:“你聽不見聲音也有好處,至少你會比較容易集中心思,不受外界的干擾,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是很好嗎?”海倫帶著對科學家的崇拜回答他:“如果我是一位像您這樣了不起的發明家,我希望能夠發明一種使聾子獲得聽力的機器。”愛迪生的回答卻讓人意外:“你這么想?我可不做這種無聊的事,因為人類說的話多半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可聽可不聽。”
海倫·凱勒雖然失去了聽力,但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海倫·凱勒可以說話,只是發音有些不準。當她把嘴靠近愛迪生耳邊,試圖直接和他說話時,愛迪生評價她的聲音像開水一樣咕咕嘟嘟,讓他無法分辨,他說:“你還是告訴梅西夫人,然后由她轉述,她的聲音像小提琴般悅耳。”這段對話讓我們認識到發明大王愛迪生的另一面: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理心,說話方式令人不悅。他不能共情海倫·凱勒失聰的痛苦,又“耿直”地評價海倫·凱勒的聲音難聽。
鋼鐵大王卡耐基的表現卻恰恰相反。他得知海倫·凱勒在經濟上有困難時,主動要求捐助。海倫·凱勒出于自尊拒絕后,卡耐基這樣回應:“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可是你有沒有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呢?如果你能體會到對方被拒后的感受,你還會堅持己見嗎?”他的這番話,使海倫·凱勒大感意外,又有些感動。隨后卡耐基再次強調,只要她有需要,請不要客氣,隨時可以向他開口。
后來海倫·凱勒的老師生病了,她只好寫信向卡耐基先生求助。卡耐基很快回了信,并隨信附了一張支票。他在信上說:“老實說,我覺得命運對我太優厚了。你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崇高而德善,竟然肯給我這種機會,我覺得太幸福了。施比受更幸福,因此,應該說感謝的是我而不是你呀!”
讀到這段話時,我們不得不佩服卡耐基的語言藝術。驕傲的海倫·凱勒不肯輕易接受資助,求助時心情肯定忐忑不安,可能還帶著輕微的羞恥感。而卡耐基回應迅速,態度謙卑地把捐贈說成自己精神上的收獲,同時又肯定了海倫·凱勒的德行,這番表達令人如沐春風,任何人都會被他的溫暖和誠懇融化。身為鋼鐵大王和慈善家,卡耐基的高情商幫助他走向更開闊的人生,怪不得他能出各種有關口才、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的書呢。
愛迪生和卡耐基一生各有貢獻,不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愿我們的表達,可以多為他人帶來溫暖,減少誤解和紛爭,也讓前行的路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