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建平
新時期,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浙江經濟才會有更足的底氣、更強的勇氣、更大的力氣,走在前列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九屆亞運會期間考察指導浙江工作時指出,浙江正在面臨“新的成長煩惱”,要“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這為浙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技創新塑造新優勢,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經驗。自工業革命以來,科技創新始終是推動國家和地區形成新競爭優勢的最根本力量,也是被反復證明的歷史經驗。“蒸汽機+機械化”成就英國的崛起,“電動機+自動化”成就第二次大戰后美國、德國、日本的發展,而“計算機+信息化”成就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追趕。
作為經濟大省、開放大省,浙江民營經濟發達,體制機制優勢明顯。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的先進制造、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是浙江經濟的比較優勢,構成了浙江制造的中堅力量,為浙江成為全國經濟大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說作為自然資源與科技資源的“雙小省”的浙江,在改革開放以來,能夠實現從資源小省向經濟大省的第一步跨越,是發揚“四千精神”,以“潮涌天下”、敢為人先之精神,依靠民營經濟的高效率走在了前列,那么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浙江經濟要實現從大省向強省的第二步跨越,最根本的途徑就是要抓住科技創新的機遇,實現從“效率型”經濟向“創新型”經濟的轉型和跨越。
20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貫徹中央走新型工業化的要求,明確提出了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構筑浙江經濟的“四梁八柱”。20年來,浙江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從“三大產業帶”“八大萬億產業”到“415X產業體系”,實現了浙江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到2022年,浙江已經擁有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5萬多家,境內外各類上市公司近700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08家,連續25年處于全國第一。在大分流、大變革、大創新的時代,如果浙江每個制造業企業,在科技創新上邁出“一小步”,創新努力提高1%,那么浙江全省科技創新就會邁出驚人的“一大步”,提高N個1%。
堅定不移地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實現浙江經濟的創新驅動發展,首先要形成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的創新鏈,形成更多自主可控的創新硬核成果。未來5年,浙江要以“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為目標,聚焦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高地,力求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實現突破,實現更多自主可控。要緊緊抓住AI技術的產業化風口,率先在重大場景應用過程中形成產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圍繞人民生命健康,要構筑更多的硬核技術新優勢,打造“浙里品質生活”與“浙里品質康養”的共同富裕示范地。圍繞新材料產業高地的建設,要充分發揮中科院寧波材料研究所以及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在新材料領域的學科優勢,以“一代材料、一代工藝、一代裝備”讓新材料成為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最核心的競爭優勢。
面對新形勢,特別是科技創新的各種不確定性,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們科技自立自強的各種圍追堵截,必須在科技創新上,再造一個新優勢。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人是最能動的生產力。塑造新優勢,核心在于形成人才高地,讓各類人才在之江大地上實現大集聚、大發展。在引進各種各類人才的過程中,精準施策,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如果說浙江經濟的第一步跨越,是在省外再造一個浙江,形成了浙江的“浙江經濟”“浙江以外的浙江經濟”,那么新時期還需要依靠科技創新,形成一個“新浙江經濟”,只有形成了這樣的新格局,浙江經濟才會有更足的底氣、更強的勇氣、更大的力氣,走在前列,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的浙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