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翀
和傳統的趕大集不同,長沙已經出現新一代潮流“市集”,這類市集遠離鬧市,成為年輕人最喜歡逛的地方。
“秋日暖陽下來江邊參加一場市集非常有意思,還有好多既小眾又個性十足的小玩意可以買。”和朋友相約來打卡的大學生張易瑤特意帶上了自己的單反相機。“拍到很多好玩的素材,豐富了我的Vlog。”她說,“我平常也喜歡拍照、打卡,還想要變著花樣‘解鎖’長沙,我感覺這也是熱愛生活的一種方式。”
坐在精心布置的攤位前,95后插畫師小楊正在面對面為客人繪制卡通頭像。“在市集上可以結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也成了我的生活社交新方式。”兩年前成立工作室后,小楊常常參加市內舉辦的各種市集。“在線下現場給客戶畫一個獨具個性的卡通形象,比在網上看圖片畫出來的更有吸引力,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個性特點能被彰顯出來。”每當看到有人愿意購買自己的原創設計物品的時候,小楊的心里就會產生極大的成就感。
一旁的手工飾品攤位上,白領徐娜買到了一對純手工耳釘。“喜歡的手作可遇不可求,它們都是獨一無二的,戴上拍照也非常特別,不會跟他人‘撞款’。”徐娜表示,“就算淘不到喜歡的物品,拍個照、吃點東西回去,也是美好的一天。”
對于不少原創店鋪主理人來說,他們更愿意在市集里探索年輕人喜好的方向,進而不斷地去優化自身的產品。
“參加市集是一次很好的與年輕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他們大多前衛又敢于創新,大家可以互相切磋,圍在一起等一杯咖啡的時候,也非常有氛圍感。”擁有實體門店,自己創業開了一家咖啡館的主理人老趙積極參與更多的市集活動,就等于在年輕人面前多了品牌推廣的機會。
“主要是想讓自己的產品得到認可,是不是能賺到錢并不是主要考慮的因素。”老趙舉例道,在本次市集上,銷售額與攤位費、物料費等花銷基本持平。不過讓他驚喜的是已經開始出現“忠實粉絲”了。“一些喜歡喝我沖的咖啡的客戶會特意趕來喝一杯,目前店里已有10多款創意咖啡產品了。”
插畫師小楊則表示,在市集上進行手繪頭像,關鍵是在于后續客源的轉化。“市集是一種很好的在線下相見的方式,但線上銷售也是重要的相輔相成的形式。”每個原創品牌攤位上都掛著各類線上銷售平臺的二維碼,攤主們希望年輕人在現場購買產品的同時,能夠關注線上平臺,即使今后無法線下購買,也可以持續在線上購買。
本土青年潮流音樂市集、國風春日市集、拾光市集、復古周末市集……在長沙,不同主題的各類市集業態已“多點開花”,如雨后春筍般生長。既能吸引年輕人前來,又能召集一批原創品牌參與,從美食到文創,市集在給長沙帶來更多煙火氣的同時,也使得心懷理想、開始創業的年輕人有了更多可能性。
與大型商場主辦的免費市集不同的是,這一類戶外的專業市集往往要收取一定門票費和攤主的攤位費。大多數年輕人認為可以理解。“門票收費會篩選出對市集真正感興趣、愿意消費的年輕人。”張易瑤和她的同伴都表示支持,“其實主辦團隊也有運營成本,只要內容豐富、布景漂亮,適當收點費用,大家會覺得票價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