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廣亞
(河南開封科技傳媒學院)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進程中,群眾對于建筑環境設計方面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而在實際設計階段中,無論何種類型的建筑環境設計方案,都應當在內部合理體現出地域文化特征,只有這樣才可以進一步凸顯出方案所具備的獨特性。我國在本質上屬于民族文化較為復雜的國家,這也使得不同地區中地域文化也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差異,而將不同地區中所蘊含的本土文化合理的融入至本體的建筑環境設計過程中,也屬于一種較為獨特的設計理念,可以更好的體現出民族文化在設計方面的傳承與發展。所以,在后續進行建筑環境設計時,就必須要確保設計人員可以充分意識到地域文化所產生的影響,更好的發揮出地域文化所具備的優勢,更好的促進兩者之間的融合發展。
建筑在本質上屬于人與自然之間進行連接的主要空間,其后續的發展也會受到當前地區人文習俗以及自然環境等多種因素產生的制約作用。設計人員在后續的實際設計階段中,為了更好的適應各大地區的氣候條件以及地理條件,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多樣化的建筑設計理念以及設計文化,簡單來說,目前建筑環境設計與地域文化之間進行融合時,內部主要涉及到了物質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這兩方面內容。
各類非物質地域文化,所指的就是不同地區的人,其在長時間的社會生活過程中,產生的與其他地區之間并不相同的意識形態以及風俗習慣。首先,不同地區當中的民族并不相同,其在各類文化模式下對于建筑的具體風格以及建筑尺寸等內容有著更加顯著的喜好區別,比如南方地區比較傾向于江南小居,在北方還有著獨具特色的蒙古包等;其次,不同地區中所開展的團體性社會活動,其內部也會形成與建筑文化之間存在緊密聯系的活動規則與行為習慣;最后,由于不同地區中的民族風俗與生活習慣存在差異,建筑環境中所采用的各類圖案與建筑功能也并不相同,比如我國不同地區中的居住習慣完全不同,在建筑的基本朝向與選址等方面也有著完全不同的講究,南方更加注重依山傍水,而北方建筑大多坐北朝南。簡單來說,在建筑環境設計與地域文化之間的融合,屬于群眾在不斷實踐中在物質與非物質兩個角度上,采用各類儀式化行為與設計活動,將文化內涵更好的融入至建筑場所的具體行為。在不同地區建筑中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建筑形式都并不相同,在景觀設計方面能夠體現出更加特殊的文化氣息,在這部分文化元素與建筑空間充分結合的基礎上,建筑所具備的社會化與人文化特征也能夠更好體現出來。
在物質文化角度上所產生的地域文化,所指的就是在各大地區中由于天然物理環境所具備的特征,從而呈現出來的地域性。設計人員在針對不同區域中自然條件進行全面考察過后,就要在結合不同環境中建筑物理學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設計。舉例說明,在那些高緯度地區中,其在冬季整體溫度比較低,氣候十分寒冷,這就需要注重保暖,在夏季太陽光輻射過于集中,容易對人體產生危害,需要進行必要的遮陽處理。而那些處在地震帶當中的區域,就要在基本的房屋結構上進行全方位的防震抗震處理,這些內容都屬于客觀條件下所產生的地域差異。在后續針對建筑材料進行選擇的實際過程中,北方地區為了保證建筑的保暖性,在建筑用材上較為復雜,并且各類材料的體積也比較大,后續的運輸較為困難,這樣也會產生比較高的材料成本。但在南方地區中,整體房屋結構比較輕盈,在那些盛產竹子的地區中,也可以直接將竹子當作主要的建筑材料。這種南北方所具備的地域差異,也會要求設計人員在遵循因地制宜原則的基礎上,更好的發揮出材料所具備的美學特征[1]。
站在實際情況的角度上來看,建筑環境設計與地域文化之間的融合,應當在結合群眾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根據群眾的主要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習慣來進行針對性設計,從而形成更加優異的環境布局,但這也需要設計師遵循以下幾點基本原則。
首先是功能性與地域文化之間的全面融合,進行建筑環境設計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為空間使用者提供出更加優異的服務內容,這就需要保證地域文化與建筑環境融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還要對建筑中不同區域的劃分情況與使用功能進行合理處理。為了在建筑生活當中全面體現出當前地區的風俗習慣,設計人員在建筑環境設計中就要具備更強的分析能力,比如在北方地區中,建筑與地面之間相隔一段距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更好的實現防潮防腐,可以為群眾建立起舒適性更高的居住環境;其次則是地域文化的靈活組合原則,在建筑環境設計階段中,其在充分融合地域文化的過程中不能進行生搬硬套,而是要保證基本的靈活性,結合不同地區的主要特征來對建筑方案以及室內軟裝等多種內容進行合理分割,這樣就可以將不同地域文化之間充分融合在一起。舉例說明,在博物館的設計階段中,應當在保證整體設計格調基本統一的同時,在內部分離出裝修風格完全不同的分館[2]。
首先是建筑環境設計的經濟性原則,在融合地域文化的實際過程中,需要對整體設計方面的經濟性原則進行綜合考慮,各大設計人員也要在前期調查階段中,明確地域文化的主題內容,還要在結合建筑具體使用功能的基礎上,滿足基本設計條件,進一步提高設計方面的經濟性與靈活性。防止由于重點關注建筑的風格與特征,出現了地域文化元素胡亂堆砌的情況,這樣不僅會浪費比較多的建筑材料,也會提升建筑環境的擁擠性,提高成本消耗;其次則是以人為本原則,在建筑環境設計與地域文化之間不斷融合的實際過程中,必須要始終遵循以人為本以及綠色環保的基本原則,這樣可以充分體現出具體的建筑成果以及文化價值。設計人員在實際設計階段也要盡量選擇那些可以陶冶情操,并且能夠激發出群眾心理共鳴的地域文化內容。除此之外,在目前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的背景下,也要在地域文化與建筑環境設計的融合階段中合理的融入綠色環保理念,在后續施工階段中也要做到取材于自然,盡量采用那些低碳環保材料[3]。
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由于不同地區在地理環境、民俗習慣等多方面內容上并不相同,這也進一步形成了具備著多樣化特征的地域文化,而將這部分地域文化內容有效應用在建筑設計行業中,不僅可以穩步提升整體設計水平,還能夠為不同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形成具備著中國特色的建筑環境。
首先,建筑環境設計屬于時代高速發展所形成的產物,其不僅會對群眾的具體居住體驗帶來影響,還可以更好的為其呈現出某一種地區所具備的精神風貌。尤其是在當前世界文化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建筑環境設計階段中不僅需要滿足群眾基本的生存需求,還體現出了藝術審美以及建筑技術等多方面內容。因此,在后續的建筑環境設計階段中,就必須要充分融合地域文化,這樣不僅可以更好的體現出某個地區所具備的民族特征以及地域特征,還能夠確保這些文化內涵可以充分融入不同社會層面;其次,在建筑環境設計階段應當重點關注對于各類傳統地域文化的傳承發展,而將地域文化與建筑環境設計之間融合在一起,可以建造出獨具特色的建筑,確保其能夠成為城市中的發展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參與到其中;最后,盡管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全面發展,建筑的整體數量也在不斷提升,但建筑設計同質化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在多個地區中所采用的都是基本一致的設計方式,出現了過度追捧西方建筑設計理念的情況,這樣也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地域文化缺失問題。為了更好的解決這部分問題,設計人員就要在實際設計階段中加大對于地域文化的挖掘力度,充分吸收那些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及傳統建筑當中各類科學合理的設計理念,結合社會的主要發展特征來將這部分內容引入到現代建筑環境設計過程中,促進建筑人文價值的全面提高[4]。
設計人員在針對建筑環境進行設計的實際過程中,必須要提升對于主題設計的重視程度,簡單來說,設計師方面應當在充分結合自身設計理念的基礎上,明確建筑環境設計的主題內容,而在這一階段,設計人員需要加大對于當前地區本土文化以及材料環境等內容的考察力度,而后結合自身的專業素養來設計出具備地區特征的環境設計作品。在初級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進入到實地環境中進行全面考察,找尋出那些可以應用在環境設計中的素材,并針對這部分元素展開合理的歸納與總結,形成一種特殊主題。同時,為了設計出合理性更高的作品,還要針對具體的工作流程展開合理策劃,在內部確定文化氣息更加濃郁的主題。舉例說明,設計人員可以借鑒部分經典繪畫作品,通過富有節奏與韻律的線條來突出設計主題。除此之外,為了在真正意義上體現出當前地區的建筑特色,保證其能夠符合時代發展的基本需求,設計人員還要充分采用磚混結構來完成設計工作,也可以采用仿木色金屬格柵,為建筑環境設計添加更多的色彩。
為了確保建筑環境設計中可以更好的體現出當前地區的歷史文化特征,就要在其中充分設計出有著地域特征的藝術作品。設計人員也要優先針對當前地區的地理環境以及歷史文化等多種內容進行全面考察,而后將這部分內容融入至設計過程中,同時,設計人員還要結合群眾的基本需求來充分收集那些能夠體現出當地文化特征的素材,并對這部分收集完畢的素材進行全面整理,而后結合素材的具體內容進行設計創作,保證最后呈現給群眾的環境設計作品,不僅能夠充分融合當前地區的地域文化,還可以有效滿足群眾基本的居住需求。如果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環境設計之前,沒有全面考察當地的本土文化,就會導致地域文化特征很難體現在具體設計作品當中。所以,為了確保地域文化可以在建筑環境設計階段中更好的實現傳承與創新,就應當在高校中積極宣傳地域文化課程,使得更多的人能夠對地域文化產生明確認知。并且我國有著十分豐厚的傳統文化,還有著極強的包容性,在戲曲以及建筑等多種藝術形式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群眾對于年畫等傳統文化仍舊有著極高的喜愛程度,這也使得地域文化成為了后續建筑環境設計中至關重要的文化資源。因此,在高校內部全面開展地域文化課程,可以確保學生能夠進一步明確不同地區所具備的地域文化內容,在穩步提升學生自身專業能力與設計能力的基礎上,使得學生能夠在后續學習過程中拓展思維[5]。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進程中,為了滿足群眾對于居住環境方面的基本需求,就要在建筑環境的設計階段提升對于傳統文化的充實成都,進行建筑環境設計時不僅需要充分滿足對于地域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需求,還應當與現代化設計理念與設計方式充分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好的激發出群眾的情感共鳴。所以,在實際建筑環境設計中,設計人員必須要提高對于地域文化的重視程度,在結合地區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凝練出核心精神,通過更加獨特的建筑造型與建筑空間,實現對于地域文化的隱喻,充分體現出建筑所處地區的主要文化特征與文化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