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
(黔南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在聲樂教學中,鋼琴伴奏一直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今在很多專業音樂院校,鋼琴伴奏教師不僅需要為歌曲伴奏,更肩負著指導聲樂表演,以完整呈現作品藝術意蘊的任務,因而被稱為“藝術指導”(或“聲樂指導”)。就作品本身而言,鋼琴伴奏的實際音響效果,不僅能快速引領學生進入到聲樂表演的語境中、提升演唱技巧的準確度,更能進一步使學生直觀體驗作品的音樂表情、地域風格,幫助演唱者以歌唱成功塑造藝術形象。換句話說,在聲樂教學(或表演)過程中,鋼琴伴奏者與演唱者的位置是一樣重要的,只有鋼琴伴奏者與演唱者的配合達到環環相扣、合二為一時,演唱者的演唱能力和作品整體藝術效果才能得到最大、最全面的展現。
具體來說,聲樂教學中的鋼琴伴奏分正譜伴奏、即興伴奏兩種形式。正譜伴奏要求教師按譜演奏,一般而言,正譜為作曲家在創作歌曲旋律時(或事后編配定稿),綜合考量歌曲內容、曲式結構、情感表達特征等方面后形成的,無論自身的藝術表現力,還是在詮釋聲樂旋律之美的音響效果上都已十分完整,教師只需正確演奏即可。即興伴奏則是教師以具體作品的旋律為依據,以自身鋼琴演奏經驗為前提,為歌曲配置即興伴奏。這時,教師就需充分考慮伴奏音響與演唱之間的統一關系,也就是要合理地運用即興伴奏的各類技術手段來完成聲樂教學。
就筆者的教學經驗而言,在當下高職聲樂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已注意到鋼琴伴奏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不過,由于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與其他院校不一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自己教學的特殊性。這主要表現在教師個體在音樂理論知識積累、鋼琴演奏技能和藝術體悟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及學生音樂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兩個方面,而一些學生入校前并沒有進行過專業的音樂學習,更會導致教學質量下降、甚至出現教學認知和實踐方面的諸多誤區。正因如此,對高職聲樂教學而言,需更加強調其即興伴奏的合理使用。
以聲樂作品藝術形象的完整呈現為最終目標,在高職聲樂教學中,鋼琴即興伴奏的合理性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符合教師個人鋼琴演奏能力水平、符合作品旋律自身的音響結構、促進聲樂教學各環節的順利開展。
從教學者的角度而言,鋼琴即興伴奏的合理性指其必須符合教師個人鋼琴演奏水平。教師個人鋼琴即興伴奏的水平由兩個方面來構成:為歌曲編配伴奏的理論知識儲備和具體演奏實踐的能力。
高職聲樂教師群體的即興伴奏水平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具有基礎水平的教師,缺乏一定的理論知識,只能以簡化旋律齊奏形式或功能性和聲進行為歌曲編配伴奏,在織體結構方面,只能演奏簡單的柱式和分解和弦。換句話說,這一層次的教師在即興伴奏中無法形成具有結構性的伴奏織體和和聲語言。
此類教師在指導大型聲樂作品時,即興伴奏的辦法就顯得捉襟見肘,這需提高個人鋼琴演奏水平,尤其應通過正譜演奏訓練、結合理論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即興伴奏能力。一方面,個人鋼琴演奏水平的提升是此類教師的首要自學任務,教師需根據自己當前的演奏水平挑選合適的鋼琴練習曲教材,提高即興伴奏時的手指靈活性,同時,也要積累更多正譜伴奏的曲目。在樂譜編配較難、自己的演奏技術無法勝任時,可以正譜伴奏為依據通過精簡聲部、簡化節奏型、降低演奏速度等方式進行調整,并在訓練中逐步恢復到正譜的演奏要求。另一方面,理論學習主要以和聲學習為主,由于和聲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即興伴奏的編配,因此和聲的學習主要傾向于鍵盤和聲,即一旦了解某一種和聲進行的方式就需要將其放在鍵盤練習中加以認識和感受,一旦理論認識、聽覺判斷和鍵盤演奏三者之間形成統一的感知過程,才算是掌握了相關的和聲理論。
第二層次是具有一般伴奏水平的教師,他們能夠采用簡單的伴奏織體和和聲語言,擅長為抒情性、情緒起伏不大的歌曲伴奏,而應該提升對情緒起伏較大、速度較快的樂曲的即興伴奏能力。從根本上說,這樣的教學局限性是由教師鋼琴演奏技術能力的局限帶來的。為此,教師需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演奏速度的訓練,教師需選擇適宜自己演奏水平的練習曲教材(如車爾尼系列、五聲調式音階訓練教材等)訓練手指的靈活性。其次是節奏訓練,教師需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具有復雜節奏形態聲樂作品的正譜伴奏,先分析其和聲進行,然后在鋼琴上演奏伴奏,注意節奏帶來的效果。最后是提高即興伴奏時和聲編配的即時性能力,除一般的功能性和聲進行外,教師需要積累各類速度較快的歌曲中正譜伴奏的和聲進行和聲編配的特點,尤其需要積累各類民族風格作品中的和聲進行、織體、節奏等方面的呈現手段,以增強自己的伴奏能力。
第三層次的是具有專業藝術指導水平的教師,他們不僅能夠以較為合理的音響結構編配歌曲伴奏,且兼顧到和聲色彩、織體結構和藝術意蘊,甚至“以假亂真”使人誤以為是正譜伴奏。此類教師雖在伴奏實踐中具有十足優勢,但又需轉過來在教學中注意伴奏是否能夠快速達成教學目標,否則就會出現伴奏阻礙教學目標實現的情況。對此教師需注意,一旦自己的教學注意力轉向鋼琴伴奏演奏技術的完成度、自我滿意度上,就需提醒自己回到聲樂教學的目標上來。
具體來說,在教學的初期階段,教學任務主要是幫助學生更快地熟悉作品旋律、內容和審美情感,以鋼琴伴奏幫助學生以正確的歌唱技術來完成,這時即興伴奏的織體以簡單、明了為宜,甚至在一開始的階段中,教師還需演奏演唱的旋律聲部(部分或全部內容)以幫助學生快速熟悉旋律,并在學生演唱的困難段落幫助學生找到音高,保持較為穩定的音準感。
整體上看,教師在聲樂教學中的即興伴奏必須符合自身的伴奏水平,切忌為了實現藝術意蘊而盲目追求演奏技術,從而忽略鋼琴伴奏在教學中的作用。對此又需要分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教師應積極提升自己的即興伴奏水平以滿足豐富多樣的教學場景;另一方面,在提升即興伴奏水平的過程中始終將聲樂技術的教學目標放在第一位。換句話說,當自己的演奏技術無法完整表達藝術意蘊時,寧可舍棄對即興伴奏難度的追求,在能夠自如進行伴奏的前提下,才能保證聲樂教學的順利開展。
從聲樂作品的完整呈現而言,鋼琴即興伴奏的合理性指的是其必須符合作品旋律自身的音響結構,也就是采用合適的和聲語言、正確的織體形式為歌曲進行伴奏。這在即興伴奏中可謂是核心的內容。結合高職聲樂教學的即興伴奏來說,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即興伴奏必須符合作品旋律的音響結構。從歌曲整體音高材料來說可分為兩類:大小調類型、民族調式類型,在和聲語匯的選擇上應特別注意二者的區別,這是使伴奏音響不至于突兀的關鍵所在。在民族調式的作品中,教師應善于使用四五度疊置的和弦結構和對位式的結構。就織體上而言,若教師無法以較為復雜的織體伴奏,則必須掌握三種基本織體:柱式、琶音式、綜合式(左手柱式、右手適當采用琶音),并了解這些織體結構對應的基本音樂風格及其在塑造音樂形象時的作用。
三種織體結構樣式中最簡單的是柱式織體,不過這種織體結構一般在速度較慢,音樂表情較為沉重、悲哀、凝重的段落中使用。此外,柱式織體在情緒較為激烈、高潮的部分可以簡單幾個柱式和聲延續(或單一的柱式和聲的持續或震音持續等),使聲樂演唱突出,這樣既能獲得較好的音樂效果,也能幫助教師減輕演奏的負擔。琶音式織體是即興伴奏中最常見、最基礎的一種結構,它能夠增強音響效果的流動性,使歌唱旋律在流動起伏的背景中展開,但采用此種織體結構時需注意作品藝術形象表達的要求和旋律本身的特點,當旋律舒展、采用較寬節奏、時值較長時,易于取得較好的效果;而當旋律音高緊密、節奏變化豐富時,就不宜采取這樣的織體,以免喧賓奪主甚至造成歌唱與伴奏音響之間的齟齬。就筆者的教學經驗而言,一首歌曲必定包括敘述性、抒情性兩種基本的表情要素,即使在同一速度中,旋律也會因表情的需求處于情感的勃發與收束的過程中,這樣在伴奏時就要靈活地選擇不同織體,而綜合性織體則是最常采用的一種,綜合性織體中既有柱式和聲的要素也有琶音和聲的要素,這樣就形成動靜結合,稠密相間的織體結構形態,其具體可有多種即興伴奏方式,最常見的有三種:第一種是左手演奏琶音分解和弦,右手演奏旋律骨架音構成的單旋律或疊加二聲部、疊加和弦結構;第二種是左手演奏低音(或疊加八度、五度)的持續音(有時也會分解為琶音形態),右手以柱式和弦演奏為基礎,外加裝飾性的琶音或附加旋律聲部;第三種是完全的柱式與琶音織體之間的快速轉換,同時伴隨著各種附加聲部的旋律裝飾,這主要運用在情感沖突較為激烈的片段中。
另一方面,即興伴奏必須符合作品的審美意蘊,由于采用了不適合的和聲進行和織體結構,且限于演奏技術,一些教師在即興伴奏時無法呈現作品審美意蘊,對此必須通過即興演奏訓練以及分析正譜的編配來提高自己的演奏能力。雖然,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所要面對的作品題材、內容是多樣豐富的,但仍然可從中劃分出幾個基本類型,以此尋找規律,提高即興伴奏的能力。
具體來說,以音樂的表情分類,可將作品中的情感表達分為六種類型:歡快熱烈—深情舒展—寧靜柔和—悲哀憂愁—焦慮不安—狂暴宣泄。整體上,從速度上看,兩由中間向兩頭變化時,逐漸由慢至快;從情感表達上看,由左向右逐步由喜轉悲、由悲轉怒。從所采用的織體結構看,兩頭適宜于使用柱式和聲,中間適宜于采用抒情的琶音和聲;而越向右變化,越適宜采用綜合性的織體,且音響的飽滿度、厚度也越來越得到強化。而從局部看,同一種表情風格也需要兼顧到不同樂曲內容,如歡快熱烈這一表情風格,在表現天真浪漫的歡快情感時,適宜于在中高音區,采用跳躍性的、音響結構層次較少的即興伴奏織體;而在表現群體性的、重大事件的歡快情感時,適宜于在低音、高音區形成較飽滿、層次豐潤的音響結構。又如在寧靜柔和的情感表達中,若表現情感的流動性,則易于采用琶音織體結構;若要表現清新淡雅的意境時,則需在中高音區采用柱式和聲。
可以說,教師的即興伴奏要符合作品的音響結構與審美,這是教學質量得以保證的基本條件。
從學習者的角度而言,鋼琴即興伴奏的合理性指其能夠促進聲樂教學各環節的順利開展。雖然在聲樂表演中鋼琴伴奏與演唱的地位同等重要,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仍應注意以聲樂表演技能的教學為主。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知道什么樣的伴奏適合自己的演唱、能推動自己在演唱中的情緒表達。教師應透過合理的進行伴奏,因材施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快速進入演唱學習的狀態中。
就筆者的教學經驗而言,學生常常通過感受、體驗教師即興伴奏的演奏能力與水平來評判其教學成果,如“在老師鋼琴伴奏的感染下,唱歌欲望特別濃厚”,又如“每當聽到某老師即興伴奏的前奏部分,我就已經融入到音樂作品中”再如“跟著某位老師鋼琴伴奏,本來唱不上的高音也都能輕松勝任”等等。因此,鋼琴即興伴奏作為聲樂教學的重要參與部分,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完成作品的演唱,同時讓學生積極參與對音樂作品進行二度創作的熱情,使學生能夠熱愛音樂、熱愛歌唱,從而提高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此外,合理的即興伴奏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創作力,積極的引導學生將豐富的情感投入到演唱中,從而完整而深入地把握作品的藝術意蘊。
總體上看,鋼琴伴奏對聲樂教學的重要意義還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對聲樂作品情緒的推動,歌曲意境的營造和氣氛的烘托等等。而就即興伴奏來說,其首先要符合聲樂教學各環節的教學目標:一方面,聲樂教學以掌握演唱技能為基礎目標,因此在利用音樂作品提高學生演唱技能的過程中,即興伴奏應成為學生的“助手”。如學生音準感較差或難以把握困難段落中的音準和節奏,這時即興伴奏就需要給予一定的支持,如:在演唱前將旋律音高先演奏出作提示,或在演唱時演奏歌唱聲部的旋律(或旋律中的重要音高),又或在高音區采用八度演奏旋律主要音以幫助學生更輕松地演唱高音區的片段等。另一方面,聲樂教學以掌握作品藝術意蘊為最終目標,在完成演唱技能的教學計劃后,即興伴奏的功能就應從演唱技術的教學進一步轉為藝術意蘊的完整呈現,這時需要通過教師匠心獨運的作品理解能力演奏出更適宜于作品藝術意蘊的音響結構。
總之,在高職聲樂教學中,即興伴奏可以說是教師必備的基本技能,具備優秀即興伴奏能力的教師,不僅能夠提升教學質量,還能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完整詮釋作品藝術意蘊。聲樂教學活動都離不開學生、教師和具體作品的呈現三個方面,只有綜合上述三個層面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盡最大的力量發揮即興伴奏的優勢,以實現教學的高質量完成。
筆者認為,教師應以不斷提升自我音樂修養為基礎,持續提升鋼琴演奏技能,充分發揮著自身的優勢與特點,運用自身獨有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魅力提升作品的完成度。提高鋼琴伴奏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經過長時間的練習與打磨,聲樂教師才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鋼琴伴奏水平。筆者相信,隨著高職聲樂教師群體對鋼琴伴奏的重視與對鋼琴伴奏的重新定位,必定能綜合地掌握鋼琴即興伴奏的諸多技能,為教學實踐制定更合理的伴奏方案,以滿足越來越多樣的作品表現需求和審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