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牌裁員計劃是經營業績約束的要求?是轉型戰略的調整?還是業務發展的布局優化?
根據美國路透社10月25日報道,殼牌公司計劃在全球對其低碳解決方案(以下簡稱低碳業務)部門進行裁員,共計200個崗位,并把部分裁減的職位轉移到殼牌90000多名員工中的其他部門,還將在2024年審查一些業務部門的130個職位。對于這個消息,各大新聞媒體紛紛轉載。其實,對于殼牌這樣的大型國際石油公司經營規模和員工總量而言,200個崗位的裁減本不值得這么關注。2020年以來,??松梨?、斯倫貝謝等國際石油公司一次性削減上千上萬的工作崗位亦有之。為什么此次殼牌僅裁減200個工作崗位就引起了如此關注呢?筆者認為,是此次殼牌裁員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引起了大家的猜測所致。
首先,應該不是經營業績約束所致。公布此次崗位裁減計劃后,殼牌給出的官方解釋是,公司是出于專注業績、紀律和簡化的原則需要對低碳業務進行改革。但是筆者做出不是基于業績約束裁減崗位的判斷基于以下二點:一是裁員規模小,對經營業績影響甚微。此次裁員雖在低碳部門的比例達到了15%,但相對于殼牌集團近十萬員工總量的規模而言,這個比例根本談不上對經營業績的影響。二是目前國際油氣價格處于偏高價位,企業經營效益狀況良好。根據近日殼牌發布的2023年三季度財務報告,公司三季度凈利潤環比增加23%,公司前三季度取得凈利潤191億美元。由于業績提升,公司決定開展更多的股票回購計劃,提升股東效益。
其次,也不應該判斷殼牌就此調整轉型戰略。盡管這兩年,受油氣價格高企帶來業績飆升等因素的影響,包括以bp為代表的激進轉型石油公司開始削減轉型目標,轉而加大油氣業務的投資力度。但是研究和數據表明,殼牌目前還沒有表現出戰略遲疑和轉變的跡象。其一是因為基于歐洲資源稟賦和氣候應對壓力,殼牌調整其能源轉型戰略,降低轉型目標必將遭受來自投資者、政府部門、資本市場、環保人士、ESG評級機構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殼牌年初宣布,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投資100億至150億美元的低碳能源,投資和發展轉型業務的決心和信心依然沒有改變。
筆者判斷,這應該是殼牌基于可再生能源戰略發展平衡下的一次業務布局優化。第一,此次裁掉的200個工作崗位,主要是氫能出行業務線裁員。根據氫能行業媒體Hydrogen Insights報道,殼牌從去年10月至今年9月,先后關閉了英國的三個乘用車加氫站和美國加州的五個加氫站,只保留給重型卡車加氫的站點。此次人員調整表明,殼牌通過此輪改革,將大幅縮減在氫能乘用車業務的投入,減少氫能業務部門的高管配置,轉而專注于重型運輸和工業領域的應用。第二,除去氫能業務以外,其實殼牌一直在持續、動態調整其轉型業務結構。比如,去年開始就在探索其全球可再生能源電力業務發展,擬向外部投資者出售股份;今年9月,把其在英國和德國的家庭能源業務出售給Octopus Energy;根據全球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發展勢頭,開始主攻電動車充電樁賽道。第三,在全球能源發展新格局下,經過前期對各類可再生能源品種投資和開發的探索實踐,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專業技術優勢,根據技術發展成熟度和經濟盈利適時調整可再生能源業務布局恰逢其時。
殼牌對于此次裁員的具體實施方案,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跟蹤和觀察。希望殼牌這樣的大型國際石油公司持續優化調整能源轉型業務布局,在油氣業務和轉型業務平衡發展方面為石油公司做出示范和引領。